五更木
五更木

先連結感受,再經歷自我對話中,將其投射串接。

四、己身經歷──性靈,能量,身體,循環,動態均衡(4)

剖析自性,感知神性。 張懸《玫瑰色的你》

若要理解他人的情緒,是需要靠表情跟語氣去判讀的,一個兒童看見另一個兒童在哭,就會跟著哭,那是因為哭聲很悲傷而心有所感(共感)就跟著哭了。但在我成長過程裡,還在學習如何在社會性的情境中,擷取出訊息情報時,對於這樣的哭聲我只有兩種感受,一是沒有我的事(沒有看到事情的前後所以沒有辦法產生任何共情),二是不知所措(對於要表現出哪一種社會行為感到不知所措)。

  • 這種遭遇一個事件的當下,無法動彈的肢體與還在辨析思考的大腦並不同步,這樣的異樣感會讓心裡的匣子被起心動念無端串聯起種種的思緒,然後就關不上了(腦內開始想像、問答、不斷回放),就像是白日夢的妄想一樣,在自我整併的過程中欲以一種方法理清脈絡。

當我國小三年級時聽到摯友用低鳴哀沉的語氣,對我說「我好羨慕你喔...」時,我當下是不知所措的,他所表達的是我沒有補習就能在各科考試中獲得好成績,但他卻一直在補習還得不到好成績。當離開這事件發生的當下之後,記憶一直不斷回放,因為過於震撼了!平時一直快樂地玩在一起的夥伴竟然對我抱持著這樣的想法,使我不斷地在腦海中反覆放映著那樣的訴苦,才逐漸體會到那口氣中的失落、對他自己的失望、無力和挫折,竟是來自於我"自身的優秀",而這種自身的優秀使得親近的人感到"壓力",讓我開始關注或說過度關注與社會(非家庭面)互動時帶給對方的感受(意即開始練習從對方的用字遣詞語氣在腦內揣摩對方的感受)。這種不必要地完全想要站在對方角度去設想全部的事情,可能就是我的星座中所描述的"多愁善感、鑽牛角尖和母性"吧。

"整理到這裡,就覺得莊子很厲害,因為他是一個能夠有著大人哲思卻又擁有小孩共感能力的人,又能夠毫無滯礙地活出自己的逍遙快活,真的非常稀有。"

在不斷地累積、遭遇了讓我心裡想要越辯越明的事件以後,才開始理解、認知到社會化/社會性的應對該是怎麼一回事,雖然我內心的感受跟我所能使用在社會的「恰當表情達意的能力不對稱(過往的情緒多、雜而能夠適切表達的詞彙都尚未建立完整)」、「對自來熟的同學很驚愕且很苦手」、「對於行動上有阻礙的同學會想要去關心、理解(源於自我投射),就像理解到動物的腳如果受傷到了,那就會一跛一跛的走路一樣,那個同學肯定被"什麼"想法阻礙或受制了」

除了看見我比別人更擅長的面向,我也開始發現自己所弱於常人的面向。體育的基本體能測定連常人的水平都做不到的時候,就萌生了"自憐self-pity的情緒"。從此以後,我在"社會化"的過程就很難不與"情況很可憐的人"引發情緒上的憐憫,因為我認為那"只是"少了被告知、少了完整理解情境的訊息〔16-05-01 《宅腐控心理學》英雄情結之拯救者的孤獨〕。一直到大三,在真的走入了社會之後,把那所謂的世俗所稱的良心、良善以一種過度壓榨的過度自我犧牲中出售給一個全然不會變得更好的人/事件以後,才徹底從全然地換位思考極性反轉成自我所認定的"是",就是我應該在社會行為、行動上表現得是,而不必要去糾結於對方/對面/對象立場而更換自己早就了然於心的立場。更久之後,才完整地整理出一套屬於自己所謂的信仰、信念、人生任務。

自己完完整整的練習、閱讀書籍整理自我之後,才明白到這就是藉由自性的解離認識,慢慢地描繪出整體、更全然的面向、更高的自我,所鋪墊出的神性的道路。

  • ↑以上是記憶紐帶上的動態撥放、連續感受的流露,是27歲的自己從幼稚園的記憶點至今化全為一的自述。由此可知,一個人能全然地理解自己而後描述出自己的"自我描述",跟社會行為上的"自我介紹"是完全不同的,一個是由內發散到外;一個是以外在的材料/身份/偏好/能力構築出來的外在自我/表徵。
  • ↑所以我不是一個有社交障礙的人,而是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對於自我的"描述、認知、行動力"三者或更多方面的連接串聯產生了或深或淺、不同程度的阻礙,也就是自己在每個事件的當下能知覺到的訊息情報太多,多過於行為表達能力,沒有辦法馬上統合/消化完好,才會有著奇怪的不同步、分離感。學習社會化的過程就像是用利可帶塗塗改改,不斷"覆蓋/疊加"修正著認知、行為和自己內心想法的差距,但其實最初所寫下的內容並沒有消失,只是在最底部而看不見了。


《西線無戰事》節錄
  • 正像我們一上戰場就變成了野獸一樣,因為這是能使我們保全性命的唯一辦法,我們一下火線休息又都變成了愛說笑話的有風趣的人和懶蟲。別的事情我們也沒有什麼好做的,這純粹是出於不得已嘛。我們不惜任何代價,也要活下去;因此我們不能讓感情來加重我們的負荷,這種所謂感情儘管在太平年月可能有著點兒裝飾作用,可是在這兒卻是不合時宜的。
  • 車站的名字開始有了意義,我的心也顫抖起來。列車隆隆然向前行進,我站在車窗旁邊,抓住了窗櫺。這些名字標誌著我年輕時代的世界。
  • 在我們家裡,感情向來都不輕易表露的,凡是窮苦的家庭,每天得辛勤操勞,滿懷憂慮,一般情感都不輕易表露。他們不作興這樣,他們不會把反正已經知道的事情明確地說出來。當我母親跟我說「親愛的孩子」,它的意義要比別人這樣說的時候更加深刻得多。
  • 我寧願獨自一個人,這樣就不會有人來打擾我。因為他們說來說去,最後總是歸結到同一件事情,情況怎麼壞,情況怎麼好,一個人認為是這樣,另一個人認為是那樣,然而,說來說去,他們總是要轉到跟自身存在的意義有關的題目上去。從前,我自己也是像他們這樣生活的,可是現在,我跟他們已經沒有共同語言了。


對於我為什麼會對自我認同的意識如此薄弱、對人際關係應對/社會化行為如此苦手,是因為從原生家庭中父母的身教是失敗的(自我感受上),而我極其厭惡之(不能向他們學習又不存在更好的參考標的)。←不好是一種無限迴避、退縮的、不諒解的、堵塞的;只有好、渴望好、想望、渴求更好,才能雕琢出所謂自性中的神性

從原生家庭中習得且不可磨滅的情感/情緒模式,若沒有長期刻意地去修正、打磨、反向練習或與其他他人的家庭相處過,就沒有任何的突破點、無法獲得改善。

如果只是強行要求當事人不要用這種情緒,反而會讓其不曉得要使用什麼情緒,因為並沒有另外一套所謂更好的板模能夠套用,唯有練習。


張懸《玫瑰色的你》歌詞

這一刻你是一個最快樂的人 你看見你想看見的 你將它發生

因你 我像戴上玫瑰色的眼鏡 看見尋常不會有的奇異與歡愉

你美而不能思議


這一刻你是一個最天真的人 你手裡沒有魔笛 只有一支破舊的大旗

你像丑兒揮舞它 你不怕髒地玩遊戲

你看起來累壞了但你沒有停 我是那樣愛你

不肯改的你 玫瑰色的你


這一刻你是一個最憂愁的人 你有著多少溫柔 才能從不輕言傷心

而你告別所有對幸福的定義 投身萬物中 神的愛恨與空虛

和你一起 只與你一起 玫瑰色的你


你是我生命中最壯麗的記憶 我會記得這年代裡你做的事情 你在曾經不僅是你自己

你栽出千萬花的一生 四季中徑自盛放也凋零

你走出千萬人群獨行 往柳暗花明山窮水盡去

玫瑰色的你 玫瑰色的你


讓我日夜地唱吧 我深愛著你

玫瑰色的你 玫瑰色的你

玫瑰色的你 玫瑰色的你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