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kyLily
FunkyLily

「在現實中的理念,暴力這東西成了非暴力,相反地,非暴力的東西卻成了暴力。」我的青春就存在這麼一個年代。 https://www.facebook.com/funkylilywrites/

文學之近景遠景 - 鍾肇政《西洋文學欣賞》

上了大學才醒覺閱讀的重要性。為了追趕失去的光陰,便自此不停努力閱讀。只可惜浪費了吸收能力最高、情感最空白開放的童年與青春期時光。亡羊補牢,現在閱讀時總有種吃力不討好的感覺。我想,若我已失去了那赤子之心去感受文學,不如索性嘗試有系統地學習閱讀文學的方法,了解文學的背景與脈絡,好幫助我在這個文字存在於世界的時空好好欣賞文學吧。

在二手書店的一角度找到這本絕版舊著作。磨損的書角﹑泛黃的書紙﹑些微袪色的活版印刷文字,直覺告訴我會喜歡這本因歲月沖刷而變得獨一無二的書本。

《西洋文學欣賞》是志文出版社「新潮文庫」的一員。志文五十年不變的書本設計,與其他書本放在同一個書架時顯得特別簡陋。但「不變」某程度上也是種堅持,老土盡頭便是潮。所謂的「簡陋」在今天來看變成了「簡約」,簡單的排版加上文庫本的便攜大小,反倒讓你一頁一頁揭書時感覺更實在。

這本書的文字優雅,而且簡潔易讀。因用字的精準,讓我透過此書理解文學不同複雜的歷史脈絡和概念時不用花費大量精神時間,而這都歸功於作者深厚文學底蘊。上網搜尋作者名字,才驚覺鍾肇政女士是這麼一位德高望重﹑舉足輕重的台灣文學家。跟志文出版社一樣,鍾女士在這些年來孕育了多少台灣青年。

閱讀此書就像讀遊記,不過是一本穿越歷史時空的文學遊蹤。作者概論了不同年代﹑不同地方的文學特色。由西方文學甚至是文明的起源,把現世生活視作生命目的,要去好好享受的古希臘文明;中世紀動蕩又單調的黑暗時代人們在惡劣條件下創作的文學;文藝復興時代人們活在主張以現世為手段去成就來世的基督思想裡,又同時渴望著自由奔放﹑活在當下的古希臘文化重生那兩大矛盾思想的角力所產生的文學;啟蒙時代科學的興起怎樣造就十八世紀的文學;受法國大革命影響的浪漫主義文學﹑受英國工業革命影響的寫實主義文學﹑曇花一現卻耀眼驚人的俄羅斯文學等等的流派如何造就百花齊放的十九世紀文學;精神分析之父佛洛伊德創造心理學的先河,並關鍵地讓主流二十世紀之後的文學創作都以心理學為基礎……

另一方面,作者對不同地方的文學氣質也有不少有趣的評論,例如英國在工業化後急劇的社會轉變令英國文學擅於批判及諷刺現實社會;經歷過浪漫激昂的法國大革命,市民階級瞬間獲得大量財富,在金錢萬能的時代,法國文學更擅於熱情奔放地描寫金錢與權力的華麗爭鬥;美國因在獨立後進入新時代,以及於十八世紀獲得極龐大的土地,而對未來擁有無限希望的「開拓精神」使美國文學的浪漫更直接正面。

但數到整本書最有趣又發人心省的評論,莫過於是對俄國文學的描述:

俄羅斯是文化最落後的國家之一,有一種說法,認為真正的俄羅斯歷史,始自十九世紀。當英國發生南北戰爭,結果奴隸得到解放時,俄國正確立了比奴隸制度更殘忍的農奴制度。只因他們沒有文化,因此自然也不會有文學。
為了使文學發達,必須有自由的環境。但是,在絕對專制的俄羅斯帝制壓抑下,卻產生了偉大的文學,在世界文學史上,這是個異數。然則何以發生這種事態呢?首先,自然是因為相繼出現了曠世的天才作家,其次則是因為國民雖在專制壓迫下痛苦呻吟,卻不曾屈服,屢屢起而抗爭,為了自由,前仆後繼,永不畏縮。

而除了西方文學的寰宇掠影,作者也分享了一些讀文學的心得。關於「如何閱讀文學」,作者認為世界的文學,意思並不是指整個世界的文學,而是「站在這個各國的國民觀點所展望的世界各國文學」,並分為幾層的文學地理距離,例如,一位英國讀者立足英國,他的文學近景就會是如莎士比亞的英國文學,中景可以是法國和德國文學等,遠景則是俄羅斯文學,還有更遠更虛無縹緲的中國﹑印度﹑日本等亞洲文學。當讀過了許多外國文學傑作,回頭看自己的東西,便會發現自己的眼光已較前大有不同。

身為香港讀者,或者閱讀本地文學的風氣比起不少地方較為冷落,又或者說本土的文學圈子小得無法產生盛開的交流與競爭。根據鍾肇政對於閱讀世界文學的講法,香港讀者的近景立足點為顯得不夠穩陣,因此香港本土文學的景況或成為香港讀者閱讀世界文學的先天不足(在我這一代人來說,中國文學只算中景吧)。但與此同時,香港人的眼光習慣於放在世界,所以那些地理上屬於「遠景」的東西對於我們來說可能又不至於那麼遠呢。

在學習閱讀文學以外,這本書最觸動心靈的,則是作者在書最後寫的後記。鍾肇政回憶起在二次大戰那個動蕩不安的學生時代,她是如何受同室好友沈君鼓勵下開始暟讀世界文學,還有藉夜班當值的時間裡把握在燈火管制下唯一有燈光的教官室穿廊偷偷閱讀等等。被鍾肇政形容為「那一段灰色虛無而沒有青春色彩的青春歲月」的一段時間裡,反成為作者對世界文學的啟蒙時代。

鍾肇政教我們如何讀文學,而文學教我們如何看世界之近景遠景。同時間,她也跟我們示範了在亂世之中也能處變不驚,抓緊機會繼續在惡劣的環境下學習和進步。這本書不只教了我們閱讀文學,令我們得知在日常生活與抗爭中該有怎樣的視野和格局,也提醒我們如何有逆境中依然堅毅。

它們(文學)在默默中告訴了我,人生是什麼,人又是什麼,它們使我更豐富﹑更廣泛地體會到人生之為物,人之為物,我也明白了什麼是感動。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