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kyLily
FunkyLily

「在現實中的理念,暴力這東西成了非暴力,相反地,非暴力的東西卻成了暴力。」我的青春就存在這麼一個年代。 https://www.facebook.com/funkylilywrites/

踏進人類歷史轉淚點 - 《人類大命運》閱讀筆記

「世界是由一連串的意外事件所創造,而歷史不僅塑造了我們的科技﹑政治和社會,也塑造了我們的思想。」

《人類大命運》是哈拉瑞人類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人類大歷史》提到了人類七萬年前發生的「認知革命」,令人類懂得運用抽象思維創造出如語言及金錢等虛構事物,加強了人類之間的交流和關係,最後」創作」出豐饒的人類文明。《人類大歷史》以歷史訴說了人類文明的起點。而第二部《人類大命運》,則承接文明的原點「認知革命」,繼續以歷史的角度討論人類的未來走向。

人類新三大議題

哈拉瑞認為,幾萬年的人類文明發展中,一直與饑荒﹑瘟疫﹑戰爭三大議題拉鋸,此一「人類命運」在約三百年突然出現的科學革命﹑工業革命和人文主義興起出現了轉機。到了今日,這三個人類的天敵雖然未能完全杜絕,但以現今的人類發展水平,我們對這三大議題再也不是一無所知,也非束手無策。人類新三大議題也隨之而來:

• 長生不死 - 挑戰死亡這宿命,尋找不死的方法

• 幸福快樂 - 當生存成為必然,便會打算如何活得快樂

• 化身為神 - 改造自己,令身體機能超越「智人」的局限

人類之所以循此軌跡發展,要數到農業革命促成的宗教革命。當人類的畜牧行為把其他具有生命的動物變成可利用的「工具」,便需要一些藉口將自己的行為合法化。將這些行動塑造成神的旨意,便讓人心安理得。

而後期的科學革命,則促成了人文主義的興起。三百多年前科學的迅速發展,漸漸提升了人類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最後科學為人類帶來了力量。人的生命意義和重心便由「神」轉移到「人類」本身。

宗教與科學

「宗教最在乎的是秩序,科學最在乎的是力量」

宗教與科學本質上都是去追求真理,但運用的方式常被人認為相互矛盾。但翻閱歷史時,會發現宗教實際上追求的是秩序,科學現實上追求的是力量。哈拉瑞更將宗教與科學形容作一對歡喜冤家,兩者不停地妥協﹑共存與合作,對社會互相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宗教是一份契約,靈性卻是一趟旅程」

現實上宗教跟靈性沒有必然關係。宗教更多的是某種道德法則,信仰的人受制於此種法則,如違反這些法則,便會導致災難。宗教對社會的秩序起了重大作用。另一方面,科學則是一種推進人類的經濟﹑軍事及生活的力量。

進入現代,面對著科學昌明帶來的巨大誘惑,人類不再被宗教的規條約束住科技發展,而禁不住與「現代」簽下契約,以生存意義交換了無制約地使用力量。人類的生活急速進步,卻失去了神與宗教給予的意義,因此人類於此時需要尋找新的意義。

人文主義的興衰

人文主義約三百年前開始崛起,主張人類生命意義和道德規範等不再來自於神或宗教,而是由自己定義。人類就成為了人類生命的主體。「人文主義」某程度上成為了一種新的宗教,取代了傳統宗教的地位。

這要追溯到智人於七萬年前經歷過認知革命後,開始懂得理解和創造虛構的概念與故事。而進入「上帝已死」的時代,人類更提升認知革命的運用,虛構出自己在世上生存的意義。

人文主義在幾百年的發展,配合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等推進人類文明的事件,發展出不同的分支:

• 自由人文主義 - 人文主義的「正統教派」。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擁有獨一無二的內在聲音,永不重複的經驗,個人就是能夠分割到最小的單位。每個人都有自由意志去作選擇,並應自由地體驗世界﹑傾聽內心﹑表達自我。個人意志應比國家利益或宗教原則更重要。現實例子是大部份西方的民主資本主義國家。

 社會人文主義 - 認為自由主義令人自私,也令大量剝削﹑壓迫和不平等。因而主張想達成世界和平,方法並不是歌頌每個國家﹑每個人的獨特,而是要讓全世界的勞工都結合起來。想達成和諧,不是讓每個人都自戀地探索自我,而是放下自己的願望,把他人的需要和經驗視為優先。主張建立強而有力的集體制度。現實例子是奉行共產主義的國家。

哈拉瑞認為共產主義便是第一個科技宗教。他提到為甚麼馬克思和列寧成功,但洪秀全及馬赫迪卻失敗,是因為馬克思和列寧更努力於理解當代科技與經濟現實,而非將時間放在細閱古代文本或沉迷於先知預言中。

• 進步人文主義 - 認為衝突/戰爭是福不是禍,能促成天擇,推動進步。人類會變得更優越,成為超人類。人類不會平等,較弱的人被淘汰也是好事。盲目追求平等只會壓仰了人類的最優越者,畢竟有些人比別人更優越。現實例子是法西斯和納粹主義。

一戰﹑二戰和冷戰可解讀為不同人文主義分支的「宗教戰爭」。而經歷這近百年的戰亂紛爭,奉行社會及進步人文主義的體系大部份瓦解了,人文主義的元祖自由人文主義生存下來,重新確立為世界的主流,或至少是不少人想實現的理想。

自由人文主義崩解

「二十一世紀初,進步的列車又將再次離站,而且這可能是智人這站發出的末班車。錯過的人永遠都不會再有上車的機會。」

自由主義在冷戰後得站穩了腳,成為了世界的主流。而廿一世紀後科技的更急速發展竟成為了自由主義的新對手,自由主義再次面對崩解的危機。因人文主義和科技發展而起的新三大人類議題,有可能反過來導致自由主義的崩解。

自由主義相信人擁有自由意志,應相信自我。但隨著腦神經科學的發展增加對人體的認識,發現人的「自我」只是一種被基因及人生經驗影響著的人類演算法,我們並不是自由地作選擇,而是被環境與經驗的影響下作出的反應。作者概述了人的兩種主要「自我」:

• 經驗自我 (experiencing self):人每時每刻的意識,但沒有深刻的記憶力,不會說故事。作重大決定時,不會問經驗自我的想法。

• 敍事自我(narrating self):將過去的絲絲縷縷地編織成故事,並為未來制定計劃。當人類利用回憶來作思考判斷時,會採用「峰終法則」,(Peak-end rule),抽取過去事件的高潮和結局作為主要素材作回憶﹑感受和思考。

經驗自我和敍事自我雖然緊密交織,但大多數人認同的都是自己的敍事自我。敍事自我佔據了人的大部分記憶,只有少數情況下經驗自我會蓋過敍事自我為判斷作出決定。換言之,我們作判斷根據的,只是腦海中一些自編自導讓自己相信的故事。科學證實了個人(individual) 的自由意志,其實只是上兆個腦細胞受著基因的限制以及環境的影響下作出的運算而已,所謂的「自由」只是無中生有。

同時,科技的進步令人類在世界中已變得毫無價值。或者說,只有少數「高等」人類才有世上留有價值。因為科技將有一日完全取代人類的經濟和軍事上的價值。而當人類不再重要,就沒有把人放在本位的需要,人文主義便會隨之瓦解。

新科技宗教兩大分支

傳統宗教的地位減退,人文主義上場。現在人文主義也將退場。以矽谷為首的科技發展可能將成為人類新的崇拜對象,變成新的科技宗教,為我們帶來快樂﹑和平﹑繁榮與長生不老。哈拉瑞預視了兩大新科技宗教分支 - 科技人文主義及數據主義。

• 科技人文主義:堅持了傳統人文主義的價值觀,不過認為智人(Homo Sapiens)已經走完歷史上的道路。同時認為我們應結合科技,創造出神人(Homo Deus),保持基本人類特徵,但擁有升級後的生理及心理能力,進行第二次認知革命。

• 數據主義(Dataism):認為宇宙是由資料流組成,任何現象或實體的價值在於對資料處理的貢獻。而現今我們能夠「捕捉到」的資料數據量並非人類所能處理。當人類無法將此數量的資料全部轉化成資訊和知識,倒不如將這項工作交給能力遠超人類大腦的電子演算法來進行。人類的生活不再由人類自決定,而交托給電子演算法為我們打算,權力從人類手中交給演算法,而人文主義也將正式覆滅。

《人類大命運》以歷史為原點,展望人類未來的發展與將面對的危機。同時間,這本書提醒了我們廿一世紀的世界如何瞬息萬變,朝著怎樣的方向演進,我們應及早應對時代洪流思考未來,作出準備。本為歷史學家的哈拉瑞,寫下這本書,也是基於這樣的想法:

「歷史研究最重要的目的,其實是讓我們意識到一些通常不會考慮的可能。歷史學家研究過去,不是為了要重複過去,而是為了從中解放。」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