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特
马特

马特是真名,历史文化探访者,个人网站www.tiexiuyugudao.com,微信公号:斗量之海。

【中东铁路探访之旅】4. 扎兰屯:百年前的火车度假地

在一百年前,当火车经过大兴安岭后,迎接这些艰辛远途而来的铁路司机与工程师的,是一座为火车度假而建造的城市——扎兰屯。扎兰是满语中“参领”的意思,是一个官职,清朝正蓝旗、镶红旗驻扎雅鲁河,设立扎兰衙门和扎兰章京,隶属布特哈总管衙门,后隶属黑龙江将军。民国到共和国时期,又经历了雅鲁设治局、雅鲁县、布特哈左翼旗、布特哈旗,到了1983年才改成扎兰屯市。

在牙克石开往扎兰屯的火车上,邻桌大叔和我聊天,他好奇我在北京从事媒体撰稿能赚多少钱。我说了个数,大叔很惊讶,说“那你们也没比我们多赚几个钱呀,我咋觉得你们活得那么轻松呢,我看电视剧里北京生活整天都跟玩似的,你们挣这点钱够花吗”。我说肯定不够花呀,无论在哪都有一些人过得高兴,一些人过得不高兴,我就属于在北京生活的人中过得不高兴的那一部分。

扎兰屯火车站乍一看很普通,站前周围并无高大建筑,俨然是一个社区广场的模样,只有一群老人在这里散步聊天打门球。这座火车站已经有105年的历史,曾经的老站楼如今依然完好无损地保存着,在新站旁边作为铁路办公楼使用。

扎兰屯老火车站

扎兰屯老火车站站舍外表重新粉刷过,但整体结构完全未动,和老照片上几乎一模一样。外墙用砖块装饰成凹凸起伏,铁皮屋顶,墙面和窗沿装饰丰富,入口处一个巨大的木构架竖形尖拱窗,整体红白相间。扎兰屯火车站旁边也有保存完好的俄国老水塔,和车站站舍一样,被重新粉刷过,鲜艳的明黄色,这种维护风格使得很多老建筑看起来很新,缺少了斑驳感。

出火车站不远处,是当年的机车库、铁路员工宿舍和铁路子弟学校,都是一百年前俄国人在此建立的铁路配套设施。机车库附近变成了煤炭仓库,一个中年男人带着一条凶猛的大狗居住在机车库旁边的小屋里,那只狗一直在朝我咆哮,男人拉住狗,热情地招呼我随意拍照。相比于火车站的粉刷一新,机车库似乎无人问津,外表看起来灰头土脸的。俄国铁路子弟小学是一个很遗憾的地方,已经锁门不开放了,无法进入参观拍摄校舍建筑,我绕着学校围墙走了一圈,发现并不容易翻越,也就没再进入。

在机车库南边的平房区有大量的俄国老房子,并且都有人居住,这些房子大多保存完好,局部有不同程度的维护问题,主要是木头腐朽开裂。当地住户大方地让我拍摄他们的住宅,他们很感兴趣北京的老房子是如何维护的,问我谁来承担维修老民居的钱。由于经济萧条和旅游业萎靡不振,扎兰屯试图进行的中东铁路历史旅游方案似乎并没有起色,也影响到了与旅游业有关联的老建筑维护。

扎兰屯俄国老房子

沿着街区一直向北,就到了102年前修建的吊桥公园,为了找寻俄国人当年在此度假的感觉,我特意买了格瓦斯和奶油蛋糕前往公园里野餐。在俄国留下的一系列铁路附属设施中,户外娱乐场所并不多见,完整保留至今依然为市民们日常休闲的恐怕只有这一处。今天的吊桥公园已经成为了扎兰屯的旅游象征,免费对市民开放。这座公园同样也是一座规模很小的动物园,有狗熊、野猪、猴子和一些鸟类,苏军在扎兰屯与日军作战期间,有5名士兵阵亡,阵亡苏军纪念碑也在公园内。

离吊桥不远的地方,是扎兰屯著名的避暑旅馆与六国饭店。避暑旅馆黄白相间,上下两层都有露台,包着蓝绿红三色木围栏,现在是中东铁路历史学会使用。旁边的六国饭店则装饰一新面向公众开放,扎兰屯的六国饭店建成比北京的六国饭店还要早两年,1903年由俄国商人本僚木什金开设,最早是一家纯正的俄餐厅,1940年一个中国商人接手之后改为六国饭店,吸纳欧洲各国餐饮风格。

我走进六国饭店,里面还有当年的老物件,饭店包括散台和宴会厅两部分,散台中间有一架钢琴,客人可以自己弹奏,宴会厅则完全按照当年的风格陈列着。

扎兰屯避暑旅馆

扎兰屯的中东铁路博物馆是我此次中东铁路之旅重要的一站,因为这里是唯一一座以中东铁路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相对很小,是1905年建成的铁路护路队兵营改造的,整体只有一栋平房,附近还有少许附属建筑和一辆火车。博物馆内展品主要以照片图片为主,实物展品主要是铁路相关的文件、身份证明等等,一大亮点在于地面的铁轨,显示了不同时代的轨距。

中东铁路最早使用的是俄国境内通行的1520mm宽轨,后来日本人占领的支线改为1067mm窄轨,日俄战争后日本控制的整条南满铁路线都改为1435mm准轨,一直沿用至今使用的都是1435mm准轨,与俄罗斯境内铁路不能直接相通,国际列车需要在边境换轨。

但是,这座博物馆是让我颇有遗憾的,作为东北地区现代化与工业化的开端,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节点,却没有进行足够深入的呈现。虽然在哈尔滨的铁路博物馆中也有不少涉及中东铁路的内容和展品,设施效果更好一些,但终究不是以中东铁路本身为主题的。

这种遗憾并不仅仅体现在展品和布展思路上,而是史观的问题,也就是中东铁路对于东北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不能放在国家的一个地区的角度,而要放在整个东北亚和世界范围内,才能在更大的视野上看到这条铁路的意义。遗憾的不是一个地区在世界舞台上的消失,而是这个地区的人已经不敢想象自己这里曾经是足以撼动世界的撬点。

在电视剧《悬崖》里面,一位满洲国的警察官员说“20年后,我们就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今天的东北像小丑耍猴一样在短视频新媒体面前,装疯卖傻地摆弄着父辈们留下的残砖断瓦,不知道还会不会记起曾经的梦境幻灭,幻灭的梦境也比连梦都不敢做要好。

扎兰屯中东铁路博物馆

火车站的北部是扎兰屯的老城区,继续往南走就是新城区,大型商业中心、步行街、新开发楼盘基本都在新城区。这里有我见过的最长的一条KTV街,一整条长街都是一家接着一家KTV,还有少许几家饭店,这座城市的娱乐是繁荣却单一的,人们并没有多少娱乐方式,却又有足够的空闲时间,也没有太大发展空间的工作机会,只好都去唱歌。

另一方面,某种特别的繁荣体现在了精神世界上。在扎兰屯的西南部,是建设相对比较落后的平房和厂区,但这里却屹立着一座与这座城市并不协调的高大宏伟的基督教堂,夕阳下通体红色格外耀眼,这座教堂是2014年建成的,恐怕是东北萧条中唯一呈现崛起状态的。东北的基督教发展很快,大概就基督教兴起时的罗马很像,帝国之下总有过得不好的边边角角,帝国的理想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受益,人们需要在一系列的幻想寄托中,找到自己最舒服的那一种。教会还满足了一些集体关怀的切实需求,在以居委会和工会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层社区架构失灵之后,教会就取代了社区。

下一篇预告

中东铁路探访之旅,之五,《齐齐哈尔:永恒的北方堡垒》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