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特
马特

马特是真名,历史文化探访者,个人网站www.tiexiuyugudao.com,微信公号:斗量之海。

投资人之死背后的心灵成长训练与新纪元运动阴影

这种对人精神世界的“探索与开发”,包括相关的群体活动可以追溯到一个颇有争议的事情——“新纪元运动”。

昨天看到一则新闻,一位年轻的女投资人不幸去世,据报道她当时正在参加一个和心灵成长相关的培训工作坊课程,在某个情绪激烈的活动环节中意外猝死。我平时很少写关于当代时事的内容,因为我的悲观让我对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确实不感兴趣,但关于心灵成长训练的内容还是想聊一聊。

昨晚又看到新闻更新,死者亲属否认死因与心灵成长训练相关,不过反正我也不是很关注实际发生了什么,新闻对我只是个话题引子(也就是说那位不幸者的死也许就是纯粹的意外)。

但是就事件本身来说,对于日常生活我高度奉行经验与直觉,如果一个人的肉体本能已经明显感知到风险,他还不赶紧逃离而去研究分析这种风险是否真实存在,我愿意称赞他的理性,同时也觉得这人愚得没边了。所以我不觉得需要看清老虎走到眼前才知道跑,闻到淡淡的可疑气味时就该有所警觉了。

我们可以看到当代有非常多冠以“心灵成长”“灵性开发”“精神探索”之类的培训课程。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利用心理学的边边角角知识,比如心理辅导技巧或团体心理学游戏等等,做一些商业化的变形开发,不能说是骗子,只能说见仁见智聊胜于无。

这样的培训虽然很难说有什么实质性作用,但“参与”本身确实可以在情绪上给人带来一些改变,包括在群体活动中得到的关注与交流能缓解一些心理困扰。如果遇到的是这种,那还算安全的,尚且属于花钱娱乐的范畴,可怕的是那些“玩真的”,也就是真正深入影响人的精神。

这种对人精神世界的“探索与开发”,包括相关的群体活动可以追溯到一个颇有争议的事情——“新纪元运动”。

必须强调的是,今天各种商业化程度很高的精神训练心灵成长活动,整体上是基本无害的,商业化运作本身就会修正降低风险,和当年的“原教旨新纪元”还是有很大区别,但难免有个别走偏的,回到狂热的老路上。

在上世纪7、80年代,欧美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文艺青年群体中开始流行新纪元运动。新纪元运动没有什么明确的定义,包含的范围广泛而边界模糊,一般认为是将主流和传统的思想解构融入个人化理念。从神秘学到精神疗法到环保主义,可以说是一整套世界观,融合了很多宗教和民间信仰的内容,既有西方人对东方(非西方主流宗教世界)的好奇心,也有西方历史上的各种神秘主义异教和泛神论信仰。

新纪元(New Age)也被翻译成新时代,是一个基于玛雅历法的时间点,传说的2012世界末日就是来自对这种历法的错误解读。在信奉者看来,1987年8月是占星术上的“和谐汇聚”,太阳、月亮和6颗行星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地球是其中一个顶点,人类的第九个地狱周期将结束,开始一段剧烈的能量转换时期,也就是万物触及更高能量领域的窗口期。

因此新纪元运动在70年代繁荣兴起,80年代进入鼎盛,之后随着重要时间点过去而渐渐分散到不同领域各自发展。说到这儿大家就能知道为什么我不信这套理论,新纪元运动的核心是高度乐观的,认为人类社会将越来越走向自由和平与个人主义,摆脱了历史周期的恐惧而迈向“超人类世界”。但在我看来,我们当下就在地狱中,并且越来越走向深处。

新纪元运动对当今生活方式影响非常深,其中商业化最成功的部分,就是替代医学。包括各种传统医疗方式的复苏,比如气功、瑜伽、针灸、草药(非医典传承未经许可的那种巫术草药),还有精神层面的治愈方式,比如音乐疗法、冥想、祈祷或自我暗示等等,一部分被认为是虽然没有现代科学依据但或许有效,另一部分原理则是对人体自愈能力的激发。

新纪元运动本身是去中心化的,只有一部分人会强调这个统一的概念,但不代表所有参与者都认同这一点,甚至很多实际参与者并不知道这个概念。事实上很多兴起于上世纪7、80年代的所谓“古老方式”都号称自己有千年的传统,而不愿提及自己“新潮”的一面。

绝大多数新纪元运动的理念都来自传统宗教,只是换了一个更现代的表达方式,包括挖掘一些曾经被打压的少数教派理论。从19世纪后期开始出现了很多奇奇怪怪的神秘主义团体与活动,往往是传统信仰与蓬勃探索期的现代科学结合,比如通灵术、神智学、超验主义、梅斯梅尔催眠术、占星术、唯灵论、能量磁场等等,有一些是学术角度的研究(主要是心理学、医学和哲学),有一些是传统巫术的变形,有一些就是纯粹骗钱。

当时一些作家比如萧伯纳、乔治·威尔斯、叶芝都对这一领域很感兴趣,叶芝大概与他参与的凯尔特复兴运动有关,作为黄金黎明俱乐部的成员,他对印度宗教颇有研究,组织了很多神秘主义活动。比叶芝更早一些的俄罗斯神智学家布拉瓦茨基夫人被认为是“新纪元”这个词的发明者,但关于她的故事可信度存疑而且相关记录矛盾或缺失,这也是同时代几乎所有此类人群的特点。

在20世纪前半段,新纪元运动不断发展,包括20世纪初神秘主义共识社区的建立、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神秘主义人类学研究、二战后殖民地在前宗主国形成的小众文化社区文化影响、嬉皮士活动的兴起等等。

到了7、80年代,新纪元运动的重心已经从欧洲到了美国,成为被主流媒体关注的亚文化。这个阶段新纪元运动明显对天文学和生物学产生了兴趣,强调人与宇宙能量的连接,开始试图探索地外生命、超时空转世、宇宙信号、特异功能、超人类等等,当时有大量的出版物都是关于这方面的。

我童年的时候读过很多关于“世界神秘现象”的书,就是新纪元运动的余波影响,包括上世纪90年代的各种气功热,也是新纪元运动对东方传统的反向激励。

到了千禧年之后,随着商业娱乐的发展,过于宏大叙事的世界观逐渐失去市场,面向互联网化的更年轻一代和新中产阶级,新纪元运动开始逐渐筛掉那些过于奇怪诡异的内容,逐渐走向今天的“心灵成长”“精神疗愈”“灵修”等等,包括参与流行文化演变的占卜、占星、催眠等等,同时与环保主义、女性主义、素食主义、人类潜能、量子力学、可持续生活、原住民保护、世界音乐等方面发生关联。

在学术与媒体界的批评者看来,新纪元运动充斥了对宗教与科学术语的牵强附会,西方对东方信仰的简单标签,呈现出一种缺乏基础科学素养的个人狂想式思考,而且在精神控制层面过于偏激,包括非专业的催眠术、麻醉类药品的滥用等问题。

我们今天能看到很多类似的内容,都是将科学或宗教的理念进行文学化和艺术化的解读包装,组合、替换、创造出定义含糊的新概念,这很符合新纪元运动的特点:热衷于造词。

市场上大量的“心灵成长”培训课程都有这种倾向,热衷于制造心理学、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结合的新词,这些新词往往听起来非常漂亮但语义不详似是而非,给了组织者很大的阐述空间,而且这类活动沿袭自神秘主义组织的小团体性,很注重“内部团结友爱”,给人制造强烈的归属感。

一部分训练方式是激烈的,比如我们常看到的那种大声演讲、公共场合故意搭讪或表演、制造矛盾互相激发情绪、引导愤怒与悲伤等等,因为整体国情落后所以这些过时的训练方式一些地方还在用,尤其是一些文化水平低一些的公司活动。

还有一部分训练方式相对温和内敛,是一种更进阶的版本,让人激发自我的同时保持内心平稳,强调团队陪伴与沟通、自我成长认知,在商业实践中这部分常常与现代企业管理学结合,颇受文化水平高一些的公司活动或者中上阶层人士欢迎。

接下来是我很主观的看法。

我前面说的这些,并不意味着新纪元运动是“不好的”,事实上作为人类精神世界与生活方式的探索方向,很难用“好与不好”来判断,而是要了解它的“作用与风险”。

举个例子,酒精已经被医学证明为对健康没有任何好处且有直接的害处,但如果没有酒精,很多人找不到生活的慰藉方式,可能会更加痛苦和空虚,去寻求更激进或伤害性更强的方式,所以酒精饮品虽然不利于健康,却不能认为是对人“不好的”。但换成毒品,对自己和他人造成的伤害超过了人们普遍面对的正常痛苦和空虚范围,所以共识是毒品是“不好的”(但也有人认为毒品的伤害比自己面对的痛苦和空虚要小)。

我们可以看到新纪元运动发生的变化,包括对个人自我信心与潜能的探索、对人际交往的鼓励、对女性、环保、反暴力等议题的推动、对文学艺术创作灵感的激发等等,这些都是新纪元运动带来的正向部分以及发展的趋势。

说到风险,新纪元运动最大的问题在于探索方式上。传统宗教的修行方式经过漫长的历史修正,有大量教会内外高水平人士反复研究,那些过于晦涩、伤害性大、天资要求高的修行内容往往并不公开传播大众接触不到,所以传统宗教的公开修行本身就是面向天资平凡的普通人,由传承明确的专业宗教人士指导,也有大量高水平研究人员的作品可以学习。

但新纪元运动的很多探索方式缺少历史积累和明确传承,部分内容在心理学上属于实验性内容,必须由专业人士在场严格指导,但一些此类商业活动往往缺少专业人士,或者专业人士资历不够,对学员的个人背景与生理心理条件缺乏了解。

还有一些内容对个人理解能力要求很高,但并不是所有商业上的成功人士都具备足够的智力和基础知识,就容易理解偏差无法控制自我,甚至有一些训练把情绪失控当成“打开心灵”,这是很危险的。

而且很多此类心灵成长训练本身面向的就是中高层人士,成功人或聪明人更能接触到比自身水平更高的圈子,容易产生不满足的焦虑感,并且坚信自己还有足够的上升空间,这种心态很可能被利用,为所谓的成长突破掏钱埋单。

我认为对于如我一样资质平凡的人,该解决的是“提出正确的问题”,但很多心灵成长课程教人“提出更多问题”。有些问题之前没有被想到或提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事人没有能力思考这个问题,也得不出什么明确的答案,自动回避掉了,这是人的自我保护。但如果在一个场合里非要让他思考这个问题(虽然很多培训老师总是强调我们并不需要得出一个标准答案),人们就会陷入自己无法掌控的问题中,给心灵造成额外的干扰。

如果在古代信息匮乏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生活工作方式简单的情况下,鼓励人们提出更多问题是有利于思考的,但是在当代信息冗杂过剩人们生活工作方式复杂的情况下,面对受过一定教育的人,还去鼓励他提出更多问题,这是不合适的,会让人的精神世界更加混乱。

相反这个时代应该鼓励人们提出更少的问题,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思考,屏蔽冗杂过剩的信息,把外部影响控制在自我能完全理解的范围内,对于激进式的精神突破要谨慎警惕。

“与自己和解”是一句被说烂的心灵鸡汤,但却是一句非常珍贵的话,和解包括接纳自己的自然状态,花开花谢就是自然状态,不同的花有不同的美感也是自然状态,成长的过程与结果是每时每刻自然发生的事情,如果把成长当成一种刻意关注的负担,那着实有点庸人自扰。

最后一点,如果一定要加速成长,建议自己多看看书,不要上各种奇奇怪怪的课程,宁可当个疯子也别当个傻子。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铁锈与孤岛

马特

多数人愿意跟随时代,甚至期待自己能引领时代,但总要有人负责落后于时代,成为人群中最无趣的那个人,郁郁寡欢地跟在时代后面捡拾被碾过的碎片。有的人就是永远都高兴不起来,总会在狂欢中嗅出苦难的味道,在歌舞升平里挖掘那些希望被永远遗忘的过往,那些令一小部分人感觉尴尬,同时令大部分人感觉扫兴的记忆。

0136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