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特
马特

马特是真名,历史文化探访者,个人网站www.tiexiuyugudao.com,微信公号:斗量之海。

【找寻西康省】2.马尔康:尘埃落定

作为阿坝藏族自治州州府的马尔康历史其实很短暂,真正成为地区政治中心要到20世纪50年代。今天的马尔康市区位于卓克基土司领地和松岗土司领地的中间,相当于政治权衡的结果,管理着历史上的“四土地区”(卓克基土司、松岗土司、党坝土司和梭磨土司)。

在阿坝州地区生活的主要少数民族是嘉绒藏族,这个族群源自吐蕃人与当地原住民的融合,以务农为主,被称为“绒巴”(意思是农区人,巴就是藏语中人的意思),与南边的康巴藏族和北边的安多藏族是不太一样的,50年代民族识别中被统一划分为藏族。

卓克基土司官寨

嘉绒藏族与红军关系密切,在嘉绒藏族的领地有很多遗迹显示出当时的亲善合作(当然在那时的历史背景下,藏地政权对汉地不同政治派别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视角去解读),其中马尔康的卓克基土司官寨就是一处,红军长征期间毛泽东等领导人在此借宿开会。

卓克基土司是四土地区最有势力的土司,这座官寨既是土司的住宅也是办公衙门驻地。卓克基是马尔康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距离市区很近,已经被改造为民族风情小镇。我去的时候深冬寒冷,游客大多是周末来度假的成都人。

从马尔康市区出发向东,乘出租车十来分钟就到了卓克基镇。镇子大体分成三部分,梭磨河北面是旅游街区,旅馆、餐馆和商店主要在这一块;梭磨河南面是西索村,村子里遍布着民宿客栈,已经完全被开发为旅游导向,在西索村里最有名的是丹达伦寺的壁画。

卓克基土司官寨

在西索村东边,梭磨河支流对面,一座石头城堡屹立着,这里就是卓克基土司官寨,土司官寨的地形选址极好,在河流和道路交叉口的高地上,可以监视此地的一切往来。迎着岔口是高大的防御碉楼,侧面小路通向官寨正门,官寨旁边是一片山脚平地,再远处就是高山,官寨碉楼俯视着整个西索村,是这一片地区的制高点。这里易守难攻,是一处绝佳的军事要塞。

1935年红军进入卓克基地区的时候,与支持国民党的索观瀛土司的军队发生交火,土司依托坚固的官寨与红军对峙。当时正值雨季,土司军队使用的火药枪受潮无法使用,深夜红军向天空发射三发信号弹,官寨守军以为红军会法术将黑夜变成白昼,弃寨而逃。之后,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进驻官寨开会,通过了《告康藏西番民众书》,这是西康地区少数民族革命的重要时刻。

索观瀛土司对藏文和汉文都很精通,也爱读书,在卓克基土司官寨内,有大量藏文和汉文书籍保存。官寨的文化气息吸引起了暂住于此的毛泽东的注意,他对周边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将官寨与《三国演义》中的郿坞相提并论。1952年,索观瀛土司赴北京参加少数民族五一礼团的时候,毛泽东还再次关切过问官寨的保存状况。

卓克基土司官寨曾是电视剧《尘埃落定》的拍摄地,这部作品反映了末代土司的生活与藏区历史变迁,作者阿来正是马尔康本地人。官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主楼部分,共有五层,对游客开放,主要展示马尔康附近四土地区的历史演变,包括嘉绒藏族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以及土司家族的生活起居;另一部分是碉楼,曾经是土司官寨主要的防御建筑,与主楼之间有走廊连接,但目前被关闭,不对游客开放。

说到碉楼,在马尔康市区西边的松岗镇直波村,曾经松岗土司的领地,这里保留着四座高大的碉楼,南北各两座,通常游客们参观的是南边的两座。碉楼分成好几种,其中四角碉楼最为常见,直波村的碉楼则是比较少见的八角碉楼,相对而言防御性更好。这种碉楼形状细长,大概30米高,开口处很小,墙体异常坚固,碉楼上方有射击孔和了望口,松岗土司官寨在20世纪30年代烧毁了,之后也没有重建,如今只残余遗址,高大的碉楼则一直保存了下来。

松岗碉楼

在川边藏区,碉楼是常见的防御工事,高原山区不便运输重型火炮,在很长一段时间,碉楼是难以攻克的,也是土司们统治一方的要塞,往往用心修建。在近代,以碉楼为核心的防御体系是藏区土司们拥兵自重的筹码,这个问题一直伴随着西康省的建立到撤销,每一任行政长官都要想办法制衡与土司们的关系。

西康省的建立也正是源于汉藏之间的冲突,1904年英国远征军入侵西藏,逼迫西藏地方政府签订《拉萨条约》,十三世达赖喇嘛前往蒙古库伦寻求俄国援助。这场战争让清政府意识到对西藏地区加强控制的重要性,愤怒的清政府下令革除达赖喇嘛名号,直到1908年达赖喇嘛从库仑抵达北京觐见皇帝和太后表示效忠后才恢复。另一方面,这也让西藏地方政府怀疑清政府对帝国边区的控制力与权威,西藏地方政府开始对川边地区产生野心,同时英国势力开始进入西藏和川边,在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挑拨裂痕。

松岗碉楼

1905年,巴塘土司与丁林寺喇嘛叛乱,烧毁了法国天主教堂,杀死了法国传教士和清政府驻藏帮办大臣凤全,历史上称为巴塘之乱。面对藏人的反叛,清政府派军队镇压,处决了一批土司和喇嘛,参与平叛的建昌道赵尔丰留任炉边(就是今天的康定)善后。清政府开始认真治理川边地区,任命赵尔丰为川滇防务大臣,后来又任命他为驻藏大臣和四川总督,以巴塘为开端,赵尔丰执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撤销土司。

赵尔丰在川边推进铁腕政策,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激化了矛盾。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兴起,赵尔丰奉命残酷镇压,辛亥革命之后又策划兵变反对革命(兵变是否是他本人策划有所存疑),因此他本人在成都被激进的革命党斩首。

在此之前的1910年,由于川军攻入拉萨,十三世达赖喇嘛流亡印度大吉岭。1911年发布告民众书,宣布西藏独立,号召藏军反抗。1912年将清军击溃赶出西藏,1913年1月,十三世达赖喇嘛返回拉萨,之后开始推行现代化改革。

在英国人的挑唆下,1917年和1930年两次西藏地方军队与川军之间发生武装冲突。1917年第一次康藏边界纠纷,藏军进攻昌都,占领金沙江西岸地区。1930年第二次康藏边界纠纷,甘孜大金寺与白利土司纠纷,白利土司向川军求援。由于藏军进攻安多地区的军阀马步芳,马步芳和川军合作,藏军开始失利,经过调停签署《岗拖停战协议》,战争持续到1933年6月双方正式签署《康藏合约》。

半年后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两次川藏战争,形成了双方以金沙江为界,西藏地方政府实际控制金沙江以西地区的局面。

卓克基土司官寨

中华民国建立之后,成立了川边特别行政区,1925年改为西康特别行政区,1928年开始筹划建省。刘文辉统治西康的时期,他小心翼翼处理康藏关系,一方面拉拢宗教高层人士和贵族,通过经济与教育建设让他们感受到政府的怀柔恩惠,另一方面在关键时刻显示武力。

1923年,由于十三世达赖喇嘛推行的现代化改革受到一些贵族的抵触,造成他与九世班禅额尔德尼关系紧张,班禅出走北京。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班禅返回西藏,途中1937年在青海玉树圆寂。因为青海马步芳部主要是穆斯林,班禅行辕携带大量武器引起猜疑,刘文辉抓住机会,邀请班禅行辕移驻西康,然而在甘孜县双方发生武装冲突,刘文辉强硬处理,最终班禅行辕被撤销,刘文辉牢牢控制住了西康藏地。

这个局面一直持续到共和国建立,刘文辉率西康省投诚共产党,解放军进入西藏,再加上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大规模平叛,彻底改变了局面。我的下一站大小金川,乾隆皇帝的十大功劳之一,这里就有解放军的前身红军在当地留下的遗迹,这些遗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西康地区复杂的政治局势。

下一篇预告

找寻西康省, 之三,大小金川:红色山城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