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特
马特

马特是真名,历史文化探访者,个人网站www.tiexiuyugudao.com,微信公号:斗量之海。

历史大分裂时期就像两口子离婚后重新暧昧 | 推荐最近看的书

我听过一个说法,有的两口子在一起的时候天天吵架,但离婚之后反而发现对方的吸引力,重新开始暧昧,慢慢又复婚了。

我偶尔意识到,人会在一段时间突然大量阅读某个话题的书,这或许来自我们古老的生存本能,对周围环境信息的捕捉。当经验告诉我们周围环境在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就要想办法应对。

今年我对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开始感兴趣,这源于我的两次旅行,一次是4月的环北京周边文旅评测,定州、蓟州、保定、正定,接触了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历史遗迹,另一次是6月的甘肃河西走廊之旅,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接触了五胡十六国时期五凉的历史遗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从秦汉帝国崩塌到隋唐帝国建立,中间三个半世纪的大分裂时期,甚至这段大分裂造成的影响并没有随着隋唐的统一而结束,相反伴随唐后期的藩镇割据和辽金与宋的军事对峙,到了元朝蒙古人认为中国南北方不是同一个民族,直到明朝南北榜案和永乐迁都,华北地区才重新和南方归于一个统一国家内,可以说在永乐迁都前1200多年的时间里,南北方的事实分裂才是常态。

我听过一个说法,有的两口子在一起的时候天天吵架,但离婚之后反而发现对方的吸引力,重新开始暧昧,慢慢又复婚了。人沉浸于某个状态当中的时候,容易对很多事情熟视无睹,反过来脱离出那个状态之外,才会有更深的认知,进而有新的探索和结合。

这就是历史大分裂时期带来的机会,暂时脱离大一统帝国的凝固压抑闭塞,有一段自由的空间,开始接纳不同族裔的参与,文化多元性发展有了喘息的机会。

无论是柏拉图的理想国还是老子推崇的小国寡民,背后指向的都是集体与个人的平衡,如果集体太小无法聚合个人的力量,就会过于松散而无法形成文明,这在古典时代是个问题,但现在几乎绝大多数问题都来自集体太大,个人蜕变成无生命意义的数据,甚至有时候连具体的数据都算不上,只是个抽象的方向。

这个时候个体如果希望重新被尊重,要么自我流放成从数据变成野兽,虽然放弃了做真正的人,但毕竟是高等生命,总比变成电池要好;要么争取实现大分裂,减弱集体的力量,让集体不得不重视每一个人的存在。

给大家推荐几本最近看的书,当然并不都和南北朝有关系,就是个话头。

《六朝文明》

两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争议的时代,一方面政权割据、战争频繁、人们流离失所,统治者大多是残暴的精神病患者,用战争创伤反应严重的士兵和吸毒过量头脑混乱的知识分子统治民众。

但另一方面,这个所谓的黑暗时期,中国的艺术、科技、文化有了极大的发展,丝绸之路迎来了唐朝之前的一次小繁荣期,佛教的传入给民众难得的精神慰藉的机会,北方游牧民族开始学习管理农业人口,这让他们不得不融入中原,不再把自己当成外人,成为日后统一国家的一部分,这都为隋唐的鼎盛文明打下了基础。

这本《六朝文明》适合对两晋南北朝历史有进阶需求的读者,属于可以先买以后有需要再去查阅的书。作者假设读者对这段历史发展过程和各个政权关系已经有基本了解,主要从古迹和文物出发,研究具体的建筑、墓葬、服饰、生活起居等方面,去表述中国大分裂时期的文化演变过程。

《东亚的诞生》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全局,中华作为文明与族裔是如何逐渐勾勒出边界的,中华文明内的不同国家与民族是怎样的外交秩序,佛教梵文世界对东亚文明凝聚产生的作用以及东亚印度化的趋向影响,汉人胡化与胡人汉化的融合,北朝贵族的身份认同。

在这本书里,作者用三个大的章节分别讲了中华文明圈里日本、朝鲜、越南各自的发展脉络,中华文明圈奇特在于里面的每个国家都有非常独特的文化,这可能来自在世界观层面上中华文明本身并不区分本国与外国,或者说并没有“外国”的概念,只存在离文明核心较近的华夏地带和较远的蛮夷地带,但这两者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这个专制皇权极为发达的帝国,却有着非常松散的文化联盟观念。

《从胡地到戎墟》

这本书不厚,切入点也比较有趣,研究的是史料中对安史之乱的定性问题。作者试图辨析出安史之乱前后的性质差异,或者至少在当时的唐帝国统治者眼里,如何区分民族矛盾和政治矛盾。

安史叛军首领为胡人,但并没有显现出强烈的异族意识,除了在安禄山试图招降哥舒翰的说辞之外,更像是中国本土的传统叛乱,也没有得到当时以粟特为首的在唐外国人群体的支持;而且,反对安史叛军的阵营中却有不少胡人将领,而协助平定安史叛乱的更是回纥雇佣兵,这或许意味着所谓的“胡人”内部也有不同的利益群体。

两晋南北朝时期,华北地区面对的主要是鲜卑人带来的胡化,那么在唐朝时期情况就更加复杂,一方面包括粟特、突厥在内的“各色杂胡”遍布华北,另一方面这些杂胡很多已经深度接受汉人文化,乃至唐帝国需要对于安史叛军的定性前后加以区分挑战,来规避可能扩大化的民族矛盾。

《重归一统》

这本书的范围非常精确,主要讲述的北宋建国初期的一系列征伐战争,如何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宋太祖无疑是一个极为出色的政治家,在通过战争考验获得最高军事统治权之后通过和平的方式取得君主位置,他非常善于通过军事行动实现政治目标,并且坚信战争的最后一步一定是谈判。

按照宋太祖的战争威逼-短促突击-迫使敌人投降的策略,北宋相继吞并了后蜀、南汉、南唐、北汉、楚、闽、吴越等等。但是到了他的继任者对待更加成熟的辽国,就失去了战略判断,北宋的官员清楚自己无法灭亡辽国,他们只想获取幽云十六州,但为什么要获取幽云十六州,却没有足够完整的战略构思,同时他们也不愿意把辽国作为一个谈判对象。

这种宋辽两国的战略误判带来了长期的军事对峙,今天的河北省南北有所差异的口音就来自当年宋辽两国的遗留。从这一点上讲,澶渊之盟最大的意义并不是带来了持久的和平,而是双方终于判断正确了对方的战略意图,像两个成熟的现代国家一样通过谈判外交解决问题了。

《五凉史》

这本书没太多可说的,基本上教材一样的内容,对五凉时期的历史变迁整理的非常清晰到位,如果要去甘肃河西走廊旅行的朋友,推荐先看一下这本书。河西走廊虽然兴盛于唐朝,但最精彩的故事是在五凉时期,前后不同民族建立的五个国家之间的争端、不同的文化融合,包括他们与中原地区南北方的外交关系,非常有意思。

《海东五百年》

前些天看了我的女神之一全智贤主演的《王国 北方的阿信》,电影里面有一段涉及朝鲜与女真关系的内容,韩国历史题材电影一向南抗倭寇北拒女真,但中国观众不一定熟悉他们之间的关系,比如全智贤的部落和女真与朝鲜都是什么关系,这一时期明帝国在哪里。

最近正好收到这本书,这本书非常浅,基本是给毫无历史基础的人阅读的,但按照时间顺序对整个李氏朝鲜王朝时期梳理比较完整,而且作者是个影视爱好者,按不同历史时期推荐了相应的电影,如果对韩国电影感兴趣,可以买来看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铁锈与孤岛

马特

多数人愿意跟随时代,甚至期待自己能引领时代,但总要有人负责落后于时代,成为人群中最无趣的那个人,郁郁寡欢地跟在时代后面捡拾被碾过的碎片。有的人就是永远都高兴不起来,总会在狂欢中嗅出苦难的味道,在歌舞升平里挖掘那些希望被永远遗忘的过往,那些令一小部分人感觉尴尬,同时令大部分人感觉扫兴的记忆。

0135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