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瑞德 | Fred Jame
傅瑞德 | Fred Jame

曾任某電動車系統公司行銷長。主業是數位行銷與媒體管理顧問。長年的寫作者、譯者、編輯、重機騎士、雪茄和艾雷島威士忌愛好者。 我也是養兩隻貓的犬派潛水員、健身教練、書法家。 關於我/https://fred.mba

日本一年內開始外銷軍備?為什麼?

根據報導,日本將在一年之內「解禁」,開始出口包括戰鬥機與飛彈等武器到東南亞、甚至歐美。日本雖然曾經是武器外銷大國,但在二戰後近80年中一直禁止軍備出口,現在為什麼又會開放?

根據《亞洲日經》的這篇報導,日本將在一年之內「解禁」,開始出口包括戰鬥機與飛彈等武器到歐亞國家如越南、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甚至美國、英國、德國、法國、以及義大利,以便防堵中俄勢力擴張。

從2014年起,日本已經開始出口「防禦性軍備」,如雷達(賣給菲律賓)、頭盔與抗破片衣(最近提供給烏克蘭)等等。

日本要能出口軍備,可能會涉及修改二戰結束以來的禁售法規、以及(以美國為主的)盟國態度。

2014年對菲律賓的雷達銷售,應該是日本從原本的「武器(禁止)出口三原則」轉變為「防衛裝備移轉三原則」之後的結果,也就是從「基本上(幾乎絕對)不能輸出軍備」變成「原則上可以輸出軍備」,而現在只是因為環境變化,對這一點再做延伸。

未來這些軍售能夠成交,要歸功於以下幾個原因:

  1. 日本戰後的禁止出口原則,來自二次大戰日本的侵略與戰敗;為了避免日本捲土重來,美國才「協助」日本訂下這樣的原則。但這個時空背景已經過去近80年,在美國長期控管、以及日本環境的變化之下,幾乎已經沒有這個顧慮。
  2. 基於上面的狀況,美國會希望放鬆後的日本多負擔一些自我防衛和武器供應的責任;因為一來美國近20年在其他地區太忙,二來俄國侵略烏克蘭為整個西方盟國的國防狀況、武器存量、調度能力都做了一番盤點;萬一東西方同時有事,可能會忙不過來,所以有必要提高第一島鏈(從日本、韓國、台灣延伸到東南亞,甚至印度)的自我防衛能力。
  3. 事實上,美國在韓戰時就已經發現東亞自我防衛能力的重要性,所以才讓日本「再軍備」;只是當時離二戰結束不到十年,美國的面子和疑慮還放不下來,所以只能以「自衛隊」之名延續至今。現在只是因應中俄擴張,實質上再進一步解禁而已。
  4. 由於日本軍備長期禁止出口,所以導致日製裝備產量極少、單位成本極高,都是虧本在做。在前面幾則的前提之下,讓日本出口軍備可以降低平均成本、確保長期零組件銷路和相關產業研發能力。
  5. 除了讓長期防衛架構(包括日本和東南亞國家)更穩固,或許還可以彌補一下日本在疫情期間經濟衰退的損失。
  6. 至於「防堵中國擴張」就不在話下了。除了解禁之外,美日在第一島鏈和「印太戰略」方面佈局已久,而在島鏈上重工業基礎比較好的國家也只有日本、韓國;韓國武器早已經行銷國外很久,現在日本加進這個陣容也只是剛好而已。

雖然如此,我想有一些來自美國的基本原則還是不變的:

  1. 日本全自主研發(理論上不受美國控管)、或是與美國產品同質性高的裝備,都可能還是賣不了;必須以跟美國廠商合作研發、關鍵組件也取得美國政府輸出許可(=讓美國能賺錢、也管得到)的裝備為主。
  2. 低單價的消耗品如步槍、彈藥、個人防護品,以及後勤設施、防禦性裝備等等的問題比較小。
  3. 最好是美國自己已經不做的類型,例如柴油動力潛艇。
  4. 有一些可能是美國授權生產、以分攤美國後勤負擔、降低採購價格的產品;例如這次大量援助烏克蘭的刺針和標槍飛彈。

至少在一開始的時候,日本可能還是會保持一下矜持,聲明軍備不賣給「交戰中的國家」、或是「有政治和外交疑慮的國家」;這一點理論上當然是可以的,不過如果日本是在上述的情勢之下開放軍售,這些「不賣原則」其實是矛盾的,只是以「現在還沒打仗」或「第一手銷售遵守這些原則」來自我開解而已。

瑞典是永久中立國家,但軍售產業也相當發達,而銷售原則正是「交戰和疑慮國家不賣」這兩條;但一來這也只是一種說法、二來它受美國影響相對較少,跟日本的狀況還是有所不同。

不過以台灣來說,由於日本跟中國之間的長期糾葛、以及台海局勢確實相對敏感,所以目前能不能買到日本裝備還很難說;但說實在的,美國的「調度」、以及台灣防衛對日本自身利益的重要性,還是最後能否成交的關鍵因素。

不過話說回來,整個國際情勢和戰略佈局的「宏觀調控」還是最大的決定因素;只要事關大局,一切原則都還是可以「微觀調控」的啦。

參考閱讀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