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urthfist
fourthfist

(知乎补稿)权且算是个2021年度总结

选择的诅咒

和mentor进行了年前最后一次讨论。虽然有着诸多不甘心,但最终大家还是就放弃本次投稿达成了一致意见。

这种事固然很正常,但心里那道坎还是很难迈过去。毕竟距离开始准备自己的第一篇小论文开始到现在,想来已经一年多了吧。不少认识的同学已经发表了一作论文,甚至是多篇一作论文。而我在经历了换组的动荡之后,虽然也曾妄想靠个人努力弯道超车,但仍是回天乏术。但好在工作已经有了雏形,相信最难的时候已经要过去了。

现在也很难说是如释重负吧。还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还有很多事要做。除了mentor再无其他合作者,所有事都要亲力亲为。过年回家短暂休息一周,还是要回来继续投入战斗。其实本来是想完成投稿以后再来写这个总结的,但想来之后应该也没有更合适的时间了,所以还是趁现在好好梳理一下乱糟糟的2021年。

“选择的诅咒”

用这个作为我2021年的关键词再合适不过了。在最后关头做了一个自以为明智的决定,又在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幻觉里被选择反噬,最后又被即将跌入深渊时临时抓住的渔网捞到了阳光海岸。虽然一切都已然稳定下来,但我还是时常能听到来自幻境的低语。

那种强大的割裂感,到现在仍让我觉得一切多少有些魔幻。上半年的我还在享受科研的乐趣,下半年已经开始为自己的退路焦虑,甚至开始考虑退学的选项。愤怒、压抑、恐慌、自我否定,太多的负面情绪交织在一起,又没有人可以商量,让人喘不过气来。那时才体会到,如果在不能完全看清一个选择的情况下做出了选择,选择就占据了主导权,而做出选择的人只剩下了放弃的权力。人可能还要计较一下沉没成本之类的,选择只会关心它能不能骗来更多的劳动力、吸纳更多的资源。

以前确实没想过读研是一件和工作一样现实的事情,同样有末位淘汰(只不过淘汰不一定代表退学),同样讲究绩效。但现实好像也不总是那么残酷。

被考研前的思维所影响,我曾经认为一个选择能决定很多事情,但是主观能动性的力量一直都被包括我在内的一些人低估了。现在再回头看,即使一个选择在人生中占有非常高的权重,人也不会被这一个选择、被某一个阶段所定义。既然人可以选择一个平台,在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放弃它。当我们将眼光跳脱出看似唯一的选项,我们可能会发现外面更广阔的舞台、更丰富的选择。只需要多一些倔强,多一些放手的勇气,多一些拼搏的果敢,我们就可以拥有更多主宰选择的可能性。其实中学时代也经历过类似的低谷与逆袭,但可能体会都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刻。

我必须要感谢这半年来那个保持愤怒、不愿就此服输的自己。倒不是说一定要证明自己比别人强,只是付出了这么多努力、牺牲了自己的生活,我理应值得更好的选择。而我也终究给了自己一个体面的交代,为自己挣回了继续前进的底气。虽然战斗远未结束,诅咒也还时常萦绕,但对两年以后能够实现真正的逆袭,我还是抱有很高的期待的。

“迷惘”

研后时代的迷茫到现在为止仍在继续。对虚无的理论少了些纠结,对切身的未来多了些迷惘。虽然一直都对读博抱有向往,而且我也一直坚信读博对我个人是最优解,但因为迟迟没有产出,我一直下不了破釜沉舟的决心。

当然,产出只是制约因素之一。如果选择读博,如何选择方向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曾经有考虑过死磕NLP,但是就我接触过的方向来说,我的感觉是,虽然近两年的研究热点变化非常快,大家也都在致力于挖掘一些很fancy的点,但真正的工业界刚需只有搜广推和翻译,以及基础的诸如分词之类的NLP任务。而其他的很多任务,诸如对话系统、创意写作,更多的是锦上添花、堆积木。它们的商业价值没有完全凸显,落地效果的提升也很有限。虽然也有诸如文本生成、语义理解的通用基础任务还没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我也自认为没有实力先于别人解决这些问题。更兼拼论文的话一定拼不过流水线产品,我也就基本放弃重新进入NLP的红海了。

最近在做图数据挖掘相关的项目,也和其他相关领域同学交流过一些,所以我现在也在考虑图机器学习的选项。这个领域总体来说还是符合我对于博士期间研究的预期的:偏基础研究、可辐射的领域较为广泛、工业界切实需要、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异构图相关的问题)、还没有彻底成为红海。因为我对于读博的期望就是做更基础的理论研究、持续关注学术成果的产业化但不将落地应用作为我的主要工作,所以目前来说应该有很大概率在这之后真正入坑图数据挖掘,以及序列数据分析。

虽然这套规划看起来比较可行,但相信应该不止我一个人担心AI泡沫破裂的风险。所以其实还在考虑其他的选项,诸如AI system,但从个人能力来看,感觉可行度也不是很高。

除了对领域的理解之外,还要考虑一些更现实的因素。比如父母的身体,比如实际的经济条件,比如时间成本和未来成家。因为没有在国内读博的打算,这方面的顾虑可能要更多一些。总归是要考虑最坏的情况的。

研一快要结束了。等到研二开始,就必须要做出选择了。但感觉如果要从这一团乱麻里理出头绪,还需要更多时间。

“消失的生活”

说实话,我一直不很理解什么是生活,也自认为没什么社交技能。之前有想过等到保研结束就开始尝试一下work-life balance的状态,但因为对发论文的执念,一直没有实践。过去的一年主要还是在单调地读论文、写代码、做实验。也有尝试过每天强制规划出一段读书和学习音乐的时间,但每一天,脑力的透支都让这种充电变成对心智的折磨。

于是也就放弃了,又转向其他能更直接地提供多巴胺的娱乐,人也就继续空虚着。其实工作之余是能感觉到心理的空虚的,尤其是自己闭门造车的时候。明明有很多事可以做,比如填之前知音号的坑,但就是没有行动的欲望,也没有耐心,到最后思来想去,只好又继续去看论文。然后每一天的精力都在更进一步的透支,形成恶性循环。本科的时候也有过类似的情况,但那时候要比现在专注得多,这种问题远没到困扰我的程度。

想来还是太浮躁了吧。尤其是经过了那些糟心事以后,很多时候心里只想着弯道超车的事情。如果真的能以踏实和积极的态度过日子、做科研,其实应该不至于陷入这种用工作弥补空虚的怪圈。等手头的工作做完了以后,真的要好好调整一下心态,至少不能再一次埋葬曾经的梦了。

有时候我也会努力回忆,我活了20多年,到底有没有真的全身心放松地体验和经营过生活。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这种感觉,但我在18岁之前,因为家庭因素,好像基本没有考虑过除了学习和音乐之外的其他事情,也没什么生活的经验。到了大学,因为有很明确的目标,我也没有刻意地去培养自己生活的能力。与其说这些年以来我的生活侧正在逐渐消失,不如说这一面可能就从未存在过。但是到了现在,我也终于意识到,生活与体验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它是需要去培养的。如果想跳脱出只会工作的类机器人的状态、想为自己日后的目标积累更多的观察素材,要付出比想象中多很多的努力。

我也不知道我有没有做好准备。应该是还没有吧,毕竟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起步阶段总是最难的,但希望等到2023年的春节前夕再回首时,能有一些真正的积累与收获。

最后说点积极的

这一年好像总体来说,确实负面情绪要更多一些。虽然写了这么多谈不上阳光的东西,但还是有一些人值得去感谢。除了之前感谢过的本科好友圈之外,能最终度过艰难的下半年,离不开同组室友杨某人的陪伴与合作,更离不开现mentor不计前嫌的接纳与信任。

走上了更广阔的平台,也要开始面对更大的挑战。很多事刚刚开始,希望能不负此行,不负初心。

感谢所有读到这里的读者愿意听我的碎碎念。

春节快到了,给各位拜个早年。我并不打算祝各位虎年快乐和万事如意,只愿每个人都不会被生活辜负,也愿每个人都不会辜负生活。


2022.1.28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