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到@ngengkatw
搬家到@ngengkatw

搬家至@ngengkatw

對UBI(全民基本收入)的看法

這篇是回應某篇討論基本收入的文章與作者的討論,下列引言是他對於UBI的立場:

正是因為現代的社會安全網一直無法完善,「基本收入」就是為了解決這樣的不完善才被提出的。它更有效率且避開很多目前社會福利制度的缺失,而且因為未來科技的發展,讓它的實施變得較具可能性。以目前的社會福利制度是無法因應未來大量的失業潮的,屆時社會的動盪是很可怕的。

以下是我的回應:

先聲明我並非是在勞動至上的意識形態或是社會生產力、財政的技術角度去反對,支持的立場認為是UBI作用是「補足」現有社會安全網,也就是說依你的意思是在社會安全網-各種社會性保險與福利政策不變的狀態下發放全民性津貼,並且還不必放棄市場經濟,至於如何調整稅制以保證財源,在此不贅述,我的問題是,UBI全民性津貼性質的措施是否是解決社會安全總是補不完的解方?

我個人認為這有可能演變成新時代的糧票制度。

我們必須認識到當代的情況是人類歷史上少有的時期,大眾民主與福利國家是幾乎是所有政府的目標,如今所有政府規模比以往任何時期還龐大,UBI的討論在我看來反倒跟左右之爭的關係不大,而是跟社會基層的健全度有莫大關係,因為即使是右派主張自由競爭也不可能是商鞅式的原子化利維坦社會,西方能進展到有左右之爭的近現代社會,其基礎就是基層有教會、工會等各種自發性的民間互助組織,起到了一個長期的低成本社會安全網作用(對比到東方則是宗族、義莊等組織)。

但是工業革命後的都市化、原子家庭現象使得原先民間的安全網無法應付,於是由政府出面,興辦主持現代化全社會安全網的構建,這種由國家來興辦福利的做法源自於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俾斯麥在建立警察國家後的配套措施-官辦失業保險、健康保險、產業工人養老金。由專業官僚以理性思維來指導、維持社會各方面的運轉被稱之為王朝/國家社會主義,演變到現在德國的社會國家概念(德語:Sozialstaat),背後的基礎條件就是工業革命後經濟生產力與技術的爆炸性成長。

德國首相俾斯麥

後來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總體戰體制下衍生出的全民皆兵、大眾民主與福利國家的現象使得各國紛紛擴大政府規模,在現代工業社會下民間宗教或福利組織已然無法提供覆蓋所有國民的安全網,那麼官僚組織就要擴充規模(需要更多人力去興辦福利業務)。

但是現實上社會條件的變革總是比政府跟上的速度還快,官僚掌握的資源固然多,但在組織靈活度上一定比不上那些自願奉獻互助的民間組織,所以國家興辦的社會安全網一定是永遠也無法完善,解決方法各國思路都不同:例如美國就是由其他民間組織來補足,有的國家則是提倡興辦社會企業。但無論如何都非常依賴於公民社會的自我健全度,否則如果要完全的籠罩就得像共產主義國家那樣無限擴大政府的規模與官僚的權力,放棄市場經濟以指令計畫分配來維持運轉,以消耗社會的發展潛力為代價讓人人有糧票不怕沒飯吃。

我理解支持UBI的立場是因為認為這能補足社會安全網又不破壞市場經濟,並且在未來機器大量取代人工的第n次工業化中能保持高失業率下的社會穩定發展,但我認為讓所有人沒有後顧之憂的解方並不是政府在擴大發放新的全民性津貼,也不是透過國家在教育內容中塞進理財教育防止你拿到津貼之後亂花錢,根本癥結在於社會的健全程度,假如基層的共同體,比如鄰里、教會、社區等組織根本就不完善,這筆錢固然是可以發下去,但誰知道在環境的誘因下究竟能不能幫助人們完善自己的人生,這些都需要社會條件的配合。

而且我認為這會變成政治人物和公民對共同體存續卸責的藉口,社會安全網的完善除了物質條件還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如殘障人士、弱勢對象除了津貼更需要心理支持還多更多細緻化的社會政策,也需要有更多志願者、組織去支持安去網的完善。

但如果政治人物把這當作選舉喊價的政策牛肉,甚至是操控選票、增加政府權力的工具,那這不等於是縱容他們用ubi作為糧票來控制人民的政治選擇嗎?已經有無數理論證明選舉的時候多數選民並非依據理性判斷來投票;或者是說大眾們反而覺對因為有UBI制度,我們不再需要主動額外奉獻或組織團體去幫助別人,沒有人能保證這不可能發生。大家拿了津貼能從工作中解放那當然很好,但前提是之後還會主動回饋奉獻,維持社會的健全度。

所以我認為UBI絕不會是補足社會安全網的解方,反而在不適合的條件下施行會有變質的危險。

變質的UBI就像是未來機械時代豢養人類的營養液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