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JIA
YIJIA

需要一個空間,來記錄自己的微恙人生。

自我認同欠缺時

不知有沒有人和我一樣,一陣一陣就會在YT上面狂看一些「愛台灣」的影片。

什麼叫愛台灣的影片呢,就是各國人誇讚台灣有多好多厲害的影片,與各種台灣人文地理風情美食等等的文化體驗。

一方面打自內心的感到感動與有趣,坐在家裡就可以重溫在國外與外籍友人的文化衝擊、交流時的點滴,跨越時空地湧上心頭,總可以讓坐在螢幕前的我忘情許久。

另一方面,觀察到自己時不時反覆出現的行為也感到納悶,看久了也有些感覺疲乏,內心的一部份也察覺其中的浮誇、千篇一律,卻還是停不下來地一看再看,這類型的影片也開始變幻樣態,從早期的1/2強,到現在很多模板式標題「讓XX人震驚的台灣文化、XX國人為何決定生根台灣、X國阿嬤試吃台灣在地零食」等族繁不及備載。

說這些倒也不是有什麼不滿,即便如上述所言,這樣的行動偶爾還是能為我帶來一些樂趣的,不過對於志在修行的我來說,各種發生在自己周遭的現象,無非是拿來反觀自我的最佳線索,也只是想更加瞭解自己罷了。

歸納下來,覺得這是種欠缺自我認同。大腦是很聰明的器官,內在匱乏的時候,便會想辦法由外而內、由大到小的去補足。由於自己內在的根基不夠穩固,諸如安全感、自我認同、自我價值、自信、期望得到肯定、成就感等,有點像馬斯洛Maslow的需求理論當中,尊重esteem加一點社交love/belonging的部分。

台灣,我的出生地也是生養之恩的大地之母,與自身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以前總想著往外跑,內心深處的疑問卻沒有因此消弭。一個森林系的朋友曾經跟我說:「一棵樹的樹冠有多大,下面的根就有多大。」

因此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越是往內心挖掘,要想更了解自己,勢必得處理原生家庭的問題,乃至整個國族認同其實都是源自於自我的擴大與縮小的一種投射。

這個沒辦法被肯定的台灣,明明真實地存在著卻無法被認同、被正視,甚至戰戰兢兢地苟延殘喘耗盡氣力才得以生存下來,作為一個獨立個體必須得四處討好求榮,僅能夠勉強得以維持現況,其實,就跟我一樣。

對這樣的自己,這樣的台灣,怎麼能不想逃避、不感到可憐又充滿疼惜,覺得受盡屈辱一部分又極為堅強地抵抗著,交織著如此複雜的情感,久而久之演變成略為扭曲的心理。

要想慢慢地融化這顆剪不斷理還亂的心,得充滿溫柔與耐心,像對待一隻遍體鱗傷的小動物。瑟縮在角落顫抖一面瞪大雙眼,內心對於靠近的物體遍不斷盤算著利害得失,逃無可逃的情況下要是不小心被激怒,就可能抱著玉石俱焚的心態一戰到底,看似忍人心疼實則也是危險的。

呼~

回過頭來,所謂自我認同必是由外而內、由大到小嗎?
當然不是,因為深信真正的答案反而是向內探索而得的,對於我來說想活下去只剩下修行一途。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個世界甚或宇宙再怎麼廣大無邊,也源自於這當下的一念心。

Amitabha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