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ghtFu
WrightFu

不學無術的香港廢中一枚,被醬缸社會不斷磨蝕的齒輪。珍視香港,也對羊城有複雜的情感。同時遊走Medium、Matters及方格子,閱讀為主,偶爾隨心寫寫,努力練習讀文「斷捨離」,著有《港穗情緣》

<蛇口改革開放博物館> 參觀小記

原文刊於Medium,2018年4月2日。聽說這個館在2018年尾又經歷了翻新,再看也感覺也許會有不同。

剛過去的周末到后海的Ramble Tree歎咖啡,路經寶能太古城的時候,看到有一個跟蛇口人相關的相展。回到家中多做一點資料搜集,發現多年來,出身自蛇口的人的確跟居住深圳其他地方的人有著不同的identity,同時又發現因著改革開放,招商局於去年年尾新開了一個以蛇口為主題的改革開放博物館。因為覺得這個館的題目頗為吸引,結果促成了自己五日內三次投共。

蛇口位處於深圳西南部,於1979年開始由招商局牽頭,發展成工業區,比深圳正式成為經濟特區的時候還要早。早年的招商局,雖然多數的商業活動均與內地有關,但二戰後招商局把主要辦公地點設在香港,某程度上也注定蛇口的發展歷程,跟香港有著密切的關係。

展覽把蛇口的發展過程、工業區所涵蓋的工業種類 (包括但不限於電子廠、玩具廠、食品廠、貨運港口等)、經濟貢獻、社區制度法規、工人生活等,都作了仔細的描述,在起首部份也有提到大逃港的歷史,是如何促成了改革開放。雖然這些年中國實際上走著資本主義的市場道路,很多市場操作俱習以為常,但回到八十年代初,按工人表現分發薪金獎金 (大鑊飯不再)、住宅買賣市場、(可批評公司高管領導的) 社區小報、以直接投票方式選出社區領導等,這些概念對社會主義中國,絕對是多麼的前衛和破格。

好些現在的知名國企,如招商銀行、平安保險等,其實也是源自蛇口,新的商業概念在工業區內得以萌芽、成形,再續漸把業務擴散至全國。深圳首間五星級酒店,當年也是落戶蛇口。

上圖的這句口號,也充分反映蛇口的特色和精神。據時任招商局董事長袁庚回憶,這種精神,對七八十年代的香港人,已是很take it for granted,但內地人卻會不斷質疑蛇口人是否為了錢,就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包括連命子也可不要。最後,鄧小平在1984年的南巡,考察蛇口過後,充分肯定了這句口號,背後的精神,也就廣為被大眾所接受了。當時的蛇口,也到處掛滿了這句口號,用以提醒廣大的工人。

早年蛇口跟深圳其他地方的陸路交通連結並不方便,區內好些食品、日用品都是由香港進口,經客輪到達 (蛇口客運碼頭早在1981年已開辦往返香港的航線);而區內的電話線,亦容許直接撥打香港電話;電力供應由香港中華電力經敷設於海底的電纜提供。80年代中期百佳超市亦已在蛇口營業,不少港商如霍英東、李嘉誠等,也早在蛇口開發初期,已經作考察甚至落戶。凡此種種,可見蛇口工業區早年的發展,確跟香港有緊密的關係。

重看這段歷史,我們不是要對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成果歌功頌德,但在現時北京政權越來越play down港人和港資的時候,我們也不得不忘記中國 (尤其是珠三角地區) 能夠有今天的成就,港資的角色絕對獨特而重要。而當年這種商界的交流,也對今天中港關係的局面,起了一些定形的作用。

步出展廳,站在新穎的海上世界文藝中心頂層,只見現代化商廈和高攀不起的豪宅處處。今天的蛇口已蛻變成廣東自貿區的一部份,新的發展方向,已再不需要香港了。當日工業區的人情景觀,也不復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