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ghtFu
WrightFu

不學無術的香港廢中一枚,被醬缸社會不斷磨蝕的齒輪。珍視香港,也對羊城有複雜的情感。同時遊走Medium、Matters及方格子,閱讀為主,偶爾隨心寫寫,努力練習讀文「斷捨離」,著有《港穗情緣》

十年一隅 - - 序言書室記事

雖然數天前已透過廣州的1200bookshop作為對此寫作活動的參與,但作為香港人,寫一寫香港的書店,想來也算是應有之義。敝除(萬惡的)三中商、(已結業的)大眾、誠品等大型主流書店,獨立書店中,自己較喜歡亦有較多交集的一間,是旺角的序言書室。

香港鬧市高昂的租金,把不少小型的獨立書店都逼至唐樓的樓上鋪才有生存空間,顧客要走兩三層樓梯才能抵達店面,倒過來又令它們更難吸引街客的注意。序言書室位處的旺角西洋菜南街,曾幾何時是熱鬧的步行街,兩年前在社會一片爭議聲中被「殺街」;序言於2007年開業的時候,這條街上也早已有不少獨立書店在樓上鋪營業著,例如樂文書店、田園書店、榆林、開益等,是兵家必爭之地。因著租金的考量,序言開在層數更高的七樓,幸而有一部古舊殘破的電梯,總算能省下一點腳骨力。

光顧序言多次也沒有為店子拍照過,只能網上取材。出處自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70315-opinion-chowpochung-hongkongreaderbookstore10years/

序言的三位創辦人,都是中文大學哲學系的畢業生,這某程度上已讓書店定位落下了一點駐腳。跟之前提及的1200bookshop類似,序言的選書也是集中在文史哲社的類型,也有不少本地議題和政治、社會運動記錄和評論的書籍。序言本來也有意focus英文書的銷售,但因為購買英文書的讀者實在太少,漸漸地書店只留下了一個書櫃給英文書。相對偏門的定位,加上書業式微的大趨勢(由馬國明營運的知名獨立書店曙光書店才於2006年結束了——自己也沒有去過)和一年後遇上金融海嘯,曾經有很多人以為序言會捱不住,但走著走著,書店已生存了十三年。2017年,書店十周年之際,更自資出版了《十年一隅》紀念集,除了三位創辦人自述,也請來了不少資深讀者/會員撰文,可算是頗齊全的記錄。

所以,此文的重點,還是放在自己跟書店的互動了,有興趣了解更多序言發展歷程的朋友,可以購買該書詳細閱讀。

認識序言應該大約是2010-2011年的時間,但具體的途徑也已經忘記了,而自己的序言membership是於2011年6月開始的,會員編號是四千多(據說現在書店的會員人數過萬)。那時是自己剛進入大專生活的年代,開始涉獵不同種類的議題,雖絕對不能稱得上是「書癡」,但當想增加腦袋裡的養分的時候,在序言打書釘,就是一個上佳的途徑。

仍在讀書的年代,閒錢相對不多,所以真的用真金白銀買下的書,跟早前「書櫃分享」活動裡所看到的架勢,也實在小巫見大巫。只是進入了社會大學,縱然財務相對鬆動,但一來讀書的空閒少了,購書次數不多,而因為工作地點又在港島區,變相近年光顧誠品的時間,跟序言變得不相上下。

可是,在序言這小空間發生的互動,也不只於跟書籍。前文提過,書店在有限的空間下,也預留了一個舞台空間,供舉辦活動之用,跟其他單純做書籍銷售的旺角樓上書店相比,這就是序言的獨特之處。除了書店會自行舉辦新書推介會或議題沙龍外,不少公民團體也樂於借用書店的場地舉行討論會,好些的論題也回應著時代的局面,自己聽過的有左翼理論/馬克思主義、80後世代論、城市規劃思想、警權、氣候變化、六四三十等。

值得一提,2010年開始在香港冒起的「地產霸權」概念,就是由當年在序言的一個小小讀書會,研讀同名書籍英文原著Land and the Ruling Class in Hong Kong時而成的。舞台的面積有限,通常十人以上的活動,店員就要把部份書櫃遷移,騰出更多空間給與會的朋友就座。

按照《十年一隅》記述,自開店至2017年中,在序言舉辦過的活動已達700多場,可見書店在連結公民社會和知識團體網絡的效用。書店並不會向借場的團體收取租金,反而是在活動結束前,店員就會插句嘴,邀請與會的朋友「隨緣樂助」支持書店的運作。每一次我在序言聽講座,雖然不是熱切發問的一份子,但離去的時候,腦袋裡總會有一些收穫(或拉扯),而在沒有預計要買書的時候,也總會慷慨解囊一下。

我相信,序言開業時的初衷,也許包括提供知識傳播、讓人思考交流的空間,但並未有打算跟社會運動有很多的扣連,但當社會運動的參與者和支持者都對知識有所渴求的時候,序言的選書方向,又正好切合這些朋友的需要;加上各式討論會又成為一些朋友認識序言的途徑,慢慢地序言也成為了公民社會的一個重要場域(但也有本土派指這是「左膠搖籃」)。有時待在書店打書釘時,也會看到一些知名的社運人士和公共知識份子在閱讀,或坐在舞台空間上輕聲討論大江南北。與此同時,(萬惡的)三中商因種種原因,不少具爭議性而又不合政權口味的本地議題書籍也不獲上架,變相令這些高質素且對社會現況有啟示指引總結等作用的書籍,只剩下獨立書店的銷售渠道。序言等獨立書店,不只是在補充主流書店的不足,為非主流的讀者提供了一個生存、展示的空間,也隱然增添了一點與極權對抗的意味。

只要看看序言的「豬肉檯」和每月/每年的銷售排行榜,再對比三中商等主流書店,就能深切感覺「時代閱讀」的含義。比如在2020年3月,序言的銷售排行榜,首三位分別為《香港。元旦,催淚彈》、《黑日》和《我香港。我街道》;而2019年全年的銷售排行榜,十本書中有四本俱跟逆權運動有關。這是在三中商沒有可能看到的銷售情況。

昔日在Medium的文章,曾經為序言和1200bookshop做過一些比較,但其實兩者的立足點炯然有別,各有千秋,強行做比較也實在困難,只是兩者的取態和氛圍,都是自己喜歡而又對社會有價值的。對1200bookshop有更多的愛好,也許是距離感使然,但無可否認,在這極權對異見施行更全方位打壓的年代,序言的存在和隱然的對抗,對於知識和論述的留轉和傳播,都有著更多象徵意義。

不少待在馬特市的香港用戶,相信也會光顧過序言,或曾經參與其中的活動,歡迎在此交流。也在想著,雖然馬特市在香港有辦公室,倘若下一次線下沙龍移師序言,敝除空間問題,未知又會有甚麼火花出現?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