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ghtFu
WrightFu

不學無術的香港廢中一枚,被醬缸社會不斷磨蝕的齒輪。珍視香港,也對羊城有複雜的情感。同時遊走Medium、Matters及方格子,閱讀為主,偶爾隨心寫寫,努力練習讀文「斷捨離」,著有《港穗情緣》

2022 年了,為何還要討論明日大嶼?

當昔日所做的人口推算、經濟模型、財務安排預測等,已無法回應當下的新形勢時,如不肯承認事實,針對這些按照昔日推算所草擬的發展計劃作全面而詳細的重新審視,確認其必要性依然存在,這個深淵,要不知如何走出來了。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不論是殖民地政府還是港共政府,一直覬覦著香港島至大嶼山之間,稱為「中部水域」的一大片海洋,作大規模的城市擴張和發展。由早年《North Lantau Development Investigation》裡的「東大嶼島」,到曾經倡議的十號貨櫃碼頭,到現時別稱「東大嶼都會」的中部水域人工島,在這片水域上填海造地的野心,一直未有消失。

由時任行政長官梁振英於 2014 年施政報告初次提出「東大嶼都會」的概念,到林鄭月娥於 2018 年演變成「明日大嶼」,中部水域人工島這項規模龐大的工程,從需求估算、建造成本、環境影響等多個範疇,在香港社會裡一直存有大量非議。去年發佈的更大規模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雖然有人認為是把明日大嶼 play down 的徵兆,但政府一直強調,兩項工程互為發揮協同效應,將會同步進行。而事實上,跟中部水域人工島工程相關的三份環境影響評估摘要,已於 2021 年底發佈,政府亦意圖於稍後時間,進行有關的公眾參與活動。

政府多年來表示「東大嶼都會」將發展成香港的第三個核心商業區,預計可容納最多 110 萬新增人口,此乃建基於香港於 2040 年代初期人口增長至八百四十多萬的推算所作出的發展規模。此前,已有不少民間團體曾經質疑,香港多年來的人口估算嚴重「報大數」,直至武漢肺炎爆發前的 2019 年,香港實際的人口數字,從未有達致過去多年推算過的規模。而新增的住宅數量要十多年後才能兌現,亦被批評為「遠水不能救近火」。

武肺的爆發,加上香港政治環境的轉變,對於香港的人口結構,以致整個世界的營商環境,俱帶來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數天前(8 月 11 日),香港統計署發佈了截至 2022 年中,香港估算的人口數字為 729.6 萬,連續兩年出現下跌。政府辯稱,人口下跌的主因,是因為出生率下跌及外來移入的人口受封關影響而維持低水平,但這也掩飾不了移民潮正確切地發生,事實上如強積金的提領數字、報稅表的發出數量、住宅單位急售的情況,都是無法騙人的。統計數字顯示,15–29 歲人口組群,流失情況在眾年齡層中最為嚴重,佔總人口比例亦下跌 0.7%,可見對香港長遠發展的影響非常深遠。

有些人會樂觀地以為,疫情消退,關口管制鬆綁,可重新吸引人才、外資來港,重振香港的經濟活動。可是政治形勢的轉變,把香港過去多年賴以成功的基石徹底催毀。統計署數據顯示,2021 年中仍然在香港設有辦公室的美國企業,比起 2020 年中下跌了一成,而歐洲商務協會本年三月時的調查,亦發現近半的受訪公司,有意全面撤出,或把部份員工調離香港。這些撤出香港,或減少香港業務的跨國企業,將來重返香港以致中國市場的意圖,會有多少?

另一方面,武肺的大流行,加速了居家辦公、遠端工作等風潮,就算在矽谷,也很多人決定不再忍受高樓價和地獄式通勤,遷往二線城市居住並遠端辦公。未來香港的辦公室需求,在上述的因素影響下,仍然需要廣建新的(甲級)商業大廈去應付嗎?


高昂的造價,一直是中部水域人工島另一項甚具爭議的課題。2019 年政府推算的工程造價為 6240 億,但有多位工程界人士曾推算,連同通脹、超支等因素,總工程支出可能會達致一萬億的天文數字。

同樣屬近年的大型基建工程的機場第三條跑道,機場管理局本來的融資方案裡,分別有徵收機場建設費及發債兩個部份,惟武肺打擊加上長期封關,令旅客清零,來自機場建設費的收入遠低於預期,導致機管局需加大發債作融資,預計 2022/23 年度的債務水平增至過千億。不過,在經濟已經出現技術性衰退、環球市況持續不景和動盪的形勢下,債券的認購情況能否達致預期,而債台高築對機管局財務穩健性的影響,以及其利息清償的能力,仍屬未知之數。

在武肺的影響下,香港政府先後推出多項所謂的「抒困」措施,已令財政儲備由 2018/19 年度的 11616 億元,下跌至 2021/22 年度的 9467 億,過去數年亦出現赤字預算。前述的人口下跌,對政府稅務收入本有一定打擊,而環球經濟的種種挑戰,亦有機會對政府的外部、非經常性收入帶來負面影響。公共財政面對著各種憂患下,尚要撥備開展中部水域人工島及其他多項基建工程,仍然可以持續下去嗎?一些「有識之士」曾經寄望透過新增土地上的賣地收入,填補相關的財政空洞,先不要說這些「願望」十多年後是否真的兌現得到,但要一個極度口渴的人等一杯十年後才會出現的水,本已是一件荒誕的事情。而政府自行發債募集金,亦需面對現時機管遇到的各種風險,且更會令香港未來的公共政處於更高的風險之中。

政府一直未有表示放棄「明日大嶼」發展計劃,但由計劃提出至現在,不論是香港社會環境以致全球政經局勢,已出現了不少的改變。當昔日所做的人口推算、經濟模型、財務安排預測等,已無法回應當下的新形勢時,如不肯承認事實,針對這些按照昔日推算所草擬的發展計劃作全面而詳細的重新審視,確認其必要性依然存在,這個深淵,要不知如何走出來了。

是故,明日大嶼,仍然值得我們去討論。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