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ghtFu
WrightFu

不學無術的香港廢中一枚,被醬缸社會不斷磨蝕的齒輪。珍視香港,也對羊城有複雜的情感。同時遊走Medium、Matters及方格子,閱讀為主,偶爾隨心寫寫,努力練習讀文「斷捨離」,著有《港穗情緣》

沒用過Clubhouse的人寫Clubhouse

由開始使用智能手機以來,一直都是使用Android作業系統的手機,所以近日火紅得很的iOS-exclusive社交玩意Clubhouse,基本上是沒有自己的份兒。

這段時間,不論在Medium、方格子、Matters、MeWe、探路客等平台、或是一些媒體的報導裡,少不免會看到一些介紹Clubhouse及分享使用經驗的文章。自己有較高投入程度的LikeCoin和Matters社群,也有市民在Clubhouse裡「開房」夜談,結下了一次又一次豐富的閒聊討論經驗。過往不使用facebook也不覺得有什麼大問題的我,面對這次Clubhouse洪流,FOMO的思緒也顯得特別濃烈。

但我相信,如果有幸能使用Clubhouse,自己大多數時間也會是充當一個聆聽者。自己的論說對談能力不算很好,有時儘管心坎裡有一些想法,也需要時間組織一下present的方式才能有十足信心去發言,但當自己已準備好的時候,也許同樣的論點早已有人提出過,或閒聊的題目已轉了好幾個回合。Clubhouse的誕生和冒起或多或少是由武肺肆虐下社交形態的(被)轉變促成,但就算這段時間自己聽一些網上討論會,網上會議平台提供了更方便的發言渠道時,自己還是偏愛做一個(偶有沉思的)聆聽者。文字某程度上對自己來說,會是更為適合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最少不必承受著某種咄咄逼人的壓力,但當想到倘若有有心人把在Clubhouse裡的聲音討論筆錄下來,再整合成文章的耗時,就會明白,聲音媒介仍然有其吸引和可取之處。再回想工作的環境,有時客人遇上問題,看了長長的文章還弄個不明白,但三兩句聲音解說卻輕易把問題迎刃而解。

綜合不少用戶的Clubhouse使用經驗,我反而想起在香港的公民社會仍算有較多空間的時候,比如是在雨傘的佔領區裡,或反送中運動早期的連儂牆前,總能凝聚到一群群三九唔識七的市民或街坊在月旦時事、互相扶持,在低氣壓中補足了一些情感上的交流。這些practice因為一方面能打破社交媒體裡既有的同溫層,又能消除現實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一些隔閡,在那時都被認為是能促進社區凝造的良方;Clubhouse部份的房間,在人人都在紅海裡找尋適合自己的房間的過程中,某程度上重塑了如斯的狀態。

而更為叫人大開眼界的是,因為某國的「網絡長城」尚未意識到Clubhouse的存在和威力,暫時形成了一道缺口,讓不少牆內的人跑了出來,促成了不同地區華人的高質素善意交流,什至有西藏和維吾爾人勇敢地道出自己被極權殘暴欺壓的第一身經歷,這些都是過去的社交平台沒有見過的現象。只是,在這篇文章「見光」之前,防火牆的火速進化,就已把這短暫的美好時光摧毀掉。

針對以聲音為主導的社交平台模式,以至Clubhouse自身的business model,網絡上仍有大量的討論。敝除了隱私和中國監控等因素,這個模式的社交平台能走到多遠,仍有待用戶的摸索和建構。房間會慢慢演變為由一群群KOL大咖作主導,什至由平台主動招攬大咖簽約合作做主持弄節目,還是能夠保持菜市場式百花齊放不分階級的隨心閒聊;一些慢慢建立了規模和知名度的房間會否因為既有使用者形成的緊密連結和默契而變得不歡迎新來者,或因鮮明的立場而令新來者卻步什至招來惡意攻擊,等等等等,凡此種種還需留待時間驗證。

還是盼望,Android版的Clubhouse能夠在短時間內上線,好讓自己能重新catch-up一些錯過了的社群討論,和進一步摸索聲音媒體對自身的適切程度。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