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AndRich
FitAndRich

完犊子。想念猫。

居家日誌一

(编辑过)

刚搬家,效仿 bill gates,给自己空出大约一周时间,计划用来閱讀剪辑闲逛和买花,然后整理一下最近发生的事。(备忘:有个在公园玩鼓的音档特别想剪出来,一定要剪;IFS 一定要看,至少做一次尝试。)

昨晚3小时读了成都街巷志,凭记忆画了少城地图,免得在路上骑车走丢。这两天几次出门练习,去麦当劳、医院、市场都不看导航只凭记忆。我读的是四川文艺出版的,一共四册。第一册从秦朝开始讲成都城的历史演变,直到近现代,建立起宏观概念;后面三册不必看完,罗列了每条街道及其历史,文末附有索引,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翻看。

不太完整的少城地图,这是清代重建的成都城的一部分,现在依然保留下来。这个区域是八旗军官及家属驻地,街道规划使用胡同制。这些东西走向的小巷子在民国以前都叫作「XX胡同」。

今天下午读久负盛名的臣服实验(the surrender experiment),这本没有实体书,找了台版和英文版对照着读。没有立刻跳进书本内容,先看了遍目录,在xmind上整理出一个大纲,然后看每个章节的小标题,大致有个概念后才开始读具体章节。到这个环节以后就丢掉中文版了。(之所以想起来读这本是因为上个月听孟岩在无人知晓里又提到这个作者和祂的书,那期 podcast 里还提到夜航西飞,也想读。)

这本书有点偏自传性质,文笔其实也不是很好,有很多冗余的词句。有些句子翻来覆去地说,根据以前读这类书的经验,译成中文只会让人感到更啰嗦,所以直接读英文版。今天读完第一章第四小节,一直读到这里才开始有继续读下去的愿望,(前面都是靠意志力硬读)。前面作者讲到祂在极偶然的情况下「观察」到自己的念头和情绪,祂在书里面用「the voice of the mind / the inner voice」来指代,作为观察者的「自己」和脑子里不停讲话、冒出念头和情绪的自己是分隔的。祂对这个无时无刻都在的噪音感到困惑,想让它停下。同学给了祂一本书,the three pillars of zen(台版译作《禅门三柱》),认为这本书对解决祂的疑惑可能有帮助。作者迅速翻看后,发现这本书正好回应了祂当时的问题。

根据作者在臣服实验里的描述,禅门三柱的主题有二。1)谈论祂观察到的这种inner voice;2)提供一个关闭这个噪音的方法。这个方法即冥想。(同样根据作者自述,)禅门三柱是个非常practical的指导书,祂跟着这本书开始练习冥想。

在祂开始练习冥想不到一周时,祂和朋友一起出门露营。祂在露营地找了个背靠大树面朝大湖的地方继续冥想,这次冥想的经验非常奇妙,以至于当祂在写作这本书时回想当时的感受,都几乎要落泪。

第四小节的题目是 absolute silence, 全篇都在描写这种感受。一开始我仍然是耐性在读,读到后来开始被带进祂所描述的那种绝对平静当中,即使作者的文笔不太好。祂讲在反复将注意力拉回呼吸的这个过程中经验到一种 self-awareness 的消失,同时也对时间失去感知。当祂再次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后,感受到一种平衡和绝对的宁静。祂在书里做了一个比喻来形容这种平静,由于声音依靠介质传播,祂当时的感受是身体周围的一切介质都消失了,因此任何声音都无法传递给祂;祂能够感觉到腿部由于长时间盘坐导致的疼痛,但这个疼痛并不恼人,反而有一种温暖的能量。此刻只有作为观察者的祂,和观察对象的疼痛。祂观察到疼痛,意识到疼痛的存在,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没有任何对疼痛的反应。)祂在竭力描述这种平静时我一下子回想起自己在泳池中所感受到的那种安静。我太久没有游泳了,那个感受已经模糊,没有那么明确锐利。但我当时喜欢上游泳,就是因为这种「安静」。好像有一个无形的控制声音、念头的按钮,进到水里的那一刻,有一只无形的手按下这个按钮:不仅外界的声音被隔离,我脑子里的念头也偃旗息鼓。我在水中获得平静。冥想是在训练注意力,人通过冥想也能获得这种平静,但需要练习,有时很费力。被水没顶的那一刻我可以毫不费力地获得这种平静感。我觉得太幸福了,幸福得要哭出来。

下一个小节题目叫作 from absolute peace to absolute turmoil (这个字好难发音), 原本计划晚上用两小时读完第一章。但吃完饭好累,感觉读不下去就没读。明天就从这里开始吧。

薄荷叶子后面那坨黑色就是奶牛猫的头

小猫这会儿守在窗边等祂的猫朋友,祂下午跟别人打架把别人吓走了。被吓走的奶牛猫从窗台摔到空调外箱上,带翻我放在窗外的两盆薄荷,动静太大,还吓到街对面一个正好经过的老太太。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