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la
wula

"We must free ourselves of the hope that the sea will ever rest. We must learn to sail in high winds.”...from (Aristotle, Onassis)

這條強化玻璃之路...

I have a trend of my own. By - Andrei Platonov

被個不大不小的新聞影響了情緒,大概也是玻璃心!?

話說從頭,主要是一部台灣預計改編製作(有文化部贊助)的電影《》 (實在不想替宣傳就隱去片名) 。

愛共人士因為原導演的按讚行為開始出征(是有多閒?),拿著綠色護照在中國發展的藝人辭演(呵呵),導演也辭去導演跟編劇的職位(說實在, 台灣的導演要身兼編劇也太全能) ,但不知是哪位先揮揮衣袖。

而最近在Youtube上一週內創下千萬點擊率的《玻璃心 Fragile》,並入多國的排行榜上,兩相對照之下,非常有感慨…

借個粉紅放大鏡拿來看,前者辱華,所以跪了;後者辱華,但站著享受網路鎂光燈。

特別有感觸的是「創作」這件事,台灣這土地上也算是匯聚了各族群(國籍)的能量,除卻飲食之外,這土地能讓亞洲各國人長久留下來的因素不外乎是因為台灣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友善(多數人不排外)、及民主自由的風氣(相對亞洲多數國家)。

但想不懂,為何有些台灣人,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明明能歡欣自在地奔跑,為何總是要將項圈自我套到脖子上? 為了錢? 為了市場?

如果以「錢」來討論,的確,中國市場不可諱言因為人口數量的關係是有吸引力,但政治因素絕對主導著中國市場,今日可以風光口袋滿,明日可以摔到地下眾人踹,不是因為才能,不是因為品德,就只是中共官方欣不欣喜。個人是覺得這樣人生的努力歷程是過得蠻不實在的。

如果是以「市場」來討論,如果台灣老是只將眼光放在中國市場上,這樣永遠就只能看著韓國影視成就的車尾燈,韓國魷魚遊戲在Netflix上創下的觀看數,可不涵蓋中國市場。而韓國作品,也打破語言限制,不劃地自限地跨出亞洲區。

當能成為Trending的時候,全世界就是市場。

再講到創作這概念,很欣賞 黃明志 Namewee 這段話:

對我來說,創作歌曲不是在玩文采和找押韻而已;最重要是把最真實的東西表達出來。在幾十年後大家聽回這首歌,會有回味,有回憶,有情懷,甚至會回想起幾十年前這世界所發生的事情...

而他在FB上提到的:

當我粉絲變多了,我可以拿來賺更多錢,冷漠看待一切.但我反而想著要如何運用粉絲效應去影響更多人來反抗鐵拳。因為我知道,當你對鐵拳默不吭聲,便等於在慫恿和助長,有一天,鐵拳遲早會打在你頭上,每個人都逃不掉...

如果以某些在野黨愛拿出來嘴執政黨搞「意識型態」來造成對立,那真的不明白,中國飛來的軍機,中國的言論審查,中國的(偽)漁民船,中國在國際活動上的打壓…哪個執政者主動去做的? 這也不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般的難解問題啊…或是在野黨可以用其來抨擊中共官方別再搞「意識型態」了,這些真是妥妥地把全中國人拉到跟全世界對立,更值得批判不是!?

總之,台灣這塊土地上創作能量可以很豐沛的,尤其是在亞洲區的創作自由更屬可貴(但也是有不可傷人的道德底線),這是有待台灣影視圈好好去掌握的價值。也希望那些商業品牌商多多關注台灣發展的在地藝人,多提供其代言機會;且台灣有些年輕演員也蠻認真的,有些會在劇場圈打底求進步,值得投資;台灣創作作品甚至有投稿到日本也有得獎,值得打造。不過,台灣影視產業,的確是需要一個商業循環模式,而這能借鏡日本、韓國、泰國。(粉絲的力量挺驚人的,真心這麼覺得,值得研究其商業模式)

台灣影視產業在創作這塊的核心理念好好把握,set屬於台灣的Trending,要不然每次看到一些影視消息......當台灣人只能把自己淬煉成強化玻璃是會有那淡淡的哀傷啊...

p.s.另想碎念,文化部開放作品補助的條件是不是可以設限為台灣原創作品,要改編也是以台灣原創作品為基準開放改編,這樣是不是更可以鼓勵留在這塊土地上發展的台灣創作者們

最後置入《玻璃心 Fragile》

充滿了粉紅色的浪漫甜蜜情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