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rceis
fierceis

美國通膨,中國贏了???

(编辑过)


1. 拜登與習近平終於(視訊)會晤,政治層面上誰輸誰贏還有待觀察,但從經濟面向上來說,從2018年貿易戰開打,中國苦撐待變2年多,死守「經濟牌」的持久戰作法,似乎已經奏效。

2. 從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說,不再尋求對中貿易「脫鉤」甚至要找到持久共存的方法,到「拜習會」後,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旋即拋出考慮調降中國關稅的說法,美國對中貿易從全面脫鉤到「再掛鉤」的微妙轉向,一定程度比拜習政治角力更值得關注。

3. 拜登政府甫上任時,還曾一度表明「川規拜隨」,不考慮調降中國關稅,不到幾個月態度翻轉,很重要的原因可能跟美國國內通膨飆30年新高,拜登支持率創新低有很大關聯。

4. 而從美國官方一方面仍然在高科技產業打壓中國(如近期持續對華為、中興祭出禁令、阻擋韓國SK海力士中國無錫廠升級計畫等),另一方面又喊出不與中國經貿脫鉤等看似矛盾的作法來看,美國比較可能的作法是:在高科技產業持續與中國脫鉤,但在低技術及民生產業面向,重新尋求與中國合作。

5. 就事論事來說,美國國內通膨升高一定程度可說是2年多來美中貿易戰的「副作用」。拜登政府當然可以選擇跟中國「拼輸贏」到底,但通膨升高直接衝擊的是美國民眾的日常,特別是中下階層民眾生活。不可諱言,過往美國民眾得以維持低消的生活,與大量中國低成本的貨物輸入絕對是關鍵。

6. 生活品質的改變對於個人來說是活生生的衝擊,是每天一睜開眼就必須面對的痛苦現況,絕非以國家、民族大義等理由說詞就可輕鬆帶過,特別是在民主政體的美國更不可能。而民眾的不滿無疑就反映在對拜登支持率下滑。而這很可能就是拜登政府經貿上尋求跟中國「掛鉤」的重要原因之一。

7. 只是美國想要重建高新科技的全球產業鏈,甚至要持續推進相關產業回流美國本土,恐怕也不太容易。別的不說,只要看看之前傳出有美籍工程師來台半導體產業受訓,卻直言工時太長、公司不重視個人自由等相關訊息,就可些許端倪。

8. 半導體產業是高科技產業,但生產晶片過程中,儘管自動機器占據多數生產流程,但製程關鍵之處仍少不了人力介入,對人力要求近乎類傳統產業作法,講求的是高強度、長工時與紀律高,更重要的是,相較傳統工廠生產流水線,半導體產業對人力素質要求更高。

9. 擁有這樣的人力素質,又能禁受住長工時、高壓的環境,除台灣、韓國、日本、中國外,全球恐怕沒幾個國家能作到。美國當然有這樣的人力素質,但問題是能否接受這樣近乎軍隊式管理的工作環境,答案恐怕是否定的。而要重建高科技產業鏈,不光是邀請各國關鍵企業來美國設廠就行,人力可能更關鍵。

10. 若按此邏輯,是否意味中國已經在中美較勁賽局中取得上風。答案是,也不是。就第一回合來看「確實是」。中國的經濟持久戰顯然已經初嘗甜果。但長遠來看,確實還很難說,況且中國的問題永遠是內部大於外部。

11. 只要綜觀歷史,中國幾乎沒有哪個朝代的滅亡主要是來自外敵,通常都是內部政治因素。「物必自腐而後蟲生」用來探究中國政治還是有幾分道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