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de
fide

希望學會聆聽

用音樂打開

蓋了一個新的標籤,或說,蓋了一小陣子,只是一直尚未啟用、不確定有沒有要用。

用音樂打開,是偷U2主唱Bono的話,我記得他曾經說過,在他還是個孩子、少年時,剛開始接觸音樂時,那些啟蒙性的音樂就像打開了世界,讓他的小房間變得很大很大。

(具體內容我不記得了,因為是很多年前讀到的,但大概類似這樣的意思。)


音樂對我來講一直都不是特別重要的一樣事物,我是一個徹底verbal、只會文字語言的人,所以之前才會寫過很羨慕會不同語言的人(音樂、藝術、數學),音樂當然是聽的,但通常就是背景音,所以我每次看到別人說興趣是聽音樂都會暗自納悶,因為「聽音樂」對我來說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活動啊!音樂就是我在做其他事情比如說看書時的背景音,或者是睡覺前的入睡音樂,而且通常我做其他事做到專心時,也早就忘了音樂進行到哪裡。所以聽到有些人說,讀書時沒辦法聽古典樂,因為聽著聽著音樂就無法專心,我都覺得好厲害。

我的耳朵也是未經訓練過的耳朵,聽古典樂時尤其明顯,我從來就無法「專心」聽完一支曲子,到現在去古典音樂會,還是常常打瞌睡(歌我勉強可以專心聽完一首,因為歌有詞可以follow,對我這種只懂一種語言的人來說,有個可以攀爬依附的對象;不過更主要是因為一首歌的長度不長,還在我可以維持注意力的範圍內)。

而即便在純流行音樂的領域,我也是不及格的:我基本上是個音癡\五音不全的人,加上耳背(所以我很討厭電影裡的人噓聲說話,因為我會聽不到!)。所以像我聽到有人聽歌是不管歌詞,只聽音樂的,我也覺得不可思議,雖然我喜歡的歌,旋律編曲一定也是我喜歡的,但我幾乎也都會看\無法不留心歌詞(也因為這樣,某些外語歌像日文歌我雖然喜歡、知道是個大宇宙,但聽得很少,因為不知道他們在唱什麼又要一直去查歌詞很累),有時也會因為太喜歡詞而反過去把也許我本來不那麼喜歡的旋律聽熟聽到「耳順」。

(當然,不用說,我很慶幸自己終於過了那個所有台灣人\華人年輕人週末最重要乃至唯一興趣就是去唱K的歲月。)

這幾年其實音樂聽得也不多,像是走路或通勤那種可以比較專注的時段,我通常拿來聽podcast播克、或者聽有聲書,但這陣子又慢慢地開始聽音樂,不管是今年稍早的一陣子,或這陣子。playlist裡有些新的歌,但也許更大量地是反覆聽著少年時的音樂,甚至重聽了些我十來年沒聽的一些歌。


對於自己不知道的東西,我是通常覺得不該寫的,畢竟完全不懂音樂、樂器、編曲、樂理、乃至混音這些後製步驟等,真要寫音樂,除了說好好聽以外,也講不出什麼有內容的。而我聽的音樂的範圍、量也不怎麼廣闊,口味也沒有很特別,也好像沒有什麼可以介紹的(要像@嵐音社 那樣,音樂涉獵極廣泛,品味又超級好,才可以寫吧,就是:有些事情留給專業的來比較好,或者像 @PoppelYang 那樣知道超多超怪的另類音樂,不也很酷)(不過我也很喜歡編輯姊姊 @誰說編輯不讀書 今天聽什麼的音樂時光,更不要提@桂花蘋果最近的三碗細牛腩麵點播系列讓我聽了好多人幫我重溫(@菓葉書包 )或讓我聽到好些我不知道的粵語歌(@梁懿 @花笑儂 @Kaylaway凡心 @LunaLee ) 。

寫了這麼多引言\廢話,解釋為啥我不寫音樂,卻還是寫了(這個人真的很煩,qualifier一堆),部分來自於Viner 一系列關於音樂與記憶的文章,我說,儘管我們的音樂旅程並不完全一致,但透過音樂,看見她的回憶,感動了我(而她的文章,剛好也在那個時間點上,托住了我)。

然後她說:也想看你的[音樂旅程]。

我雖然有點心虛(我聽的音樂就很主流,不像她的那麼酷),但也明白,所以我說:

既然音樂對你這麼重要\是你喜歡的主題,我之後也許可以慢慢寫一點,不是什麼音樂啟蒙,但就是某些時候聽的某些歌,跟當下的記憶吧

然後她說:

我主要是喜歡看人寫自己的愛好,用下面@過客收藏家 的話說,就是談到會「眼睛發亮」的愛好。覺得透過愛好是認識一個人的最好途徑。純樂評,對音樂進行客觀分析、評價這類,我反而沒有特別想看

所以我就答應她寫我的音樂回憶之類,本來想說馬特市活動結束才會有時間寫,但因為我說了在活動結束前不再寫馬特市百科相關文章(思考馬特市是什麼,在這裡寫跟讀是怎麼一回事等等等),接下來這段時間我安靜一點,那就來練習寫寫散文、隨筆好了,那種練習不把話說得太滿、太周全的文章。


一首歌怎麼承載我們的記憶

@Viner

關於事物,我也許總是想得太多,但關於談論音樂,除了有專業知識的言之有物以外,當我們說一首歌,我們說的也許更是聽歌的那段歲月(音樂作為「背景音」,或者作為某些時刻的情緒註腳,似乎的確比電影、書這樣徹底immersive的文本,更能作為記憶與情感的「記憶體」)。

你也許記得我們都很愛的《Before Sunset 愛在日落巴黎時》,當Ethan Hawke飾演的Jesse與Julie Deply的Celine在巴黎的莎士比亞書店重逢後,Jesse說到了他曾經想過寫一本小說\故事,全部的時間就在一首流行歌裡:當主角看見他的稚女隨著一首他少年時的流行歌在桌上跳起舞時,他忽然回到十來歲的自己,他和他的初戀,他們剛失去童貞,收音機傳來那首歌,而她隨著那首音樂起舞...

然後,我記得電影在Jesse的簽書會上,在兩人眼神交會時,剪進了九年前他們在維也納那個夜晚的畫面,在咖啡館裡,兩人玩互打電話給朋友的遊戲;在不願到來卻終於到來的清晨,遊走在巷弄間,聽到一段豎琴音樂,他們噓聲不願打擾那個清早練琴的男人,他拉著她在陽光下起舞,她轉了個圈...

巴黎莎士比亞書店的現在、此時,忽然就連接上了當年、彼時,年輕的他們,乍遇乍逢的他們,浪漫、相信人生還有無限可的他們,愛戀著彼此的他們,與在多年後世故了與cynical了些的他們,但仍然為彼此心動,仍然永遠記得那晚的他們....噢但這部電影才剛開始呢,而往前,再九年後,莎士比亞書店也要變成了當年與彼時..

回憶便是這樣堆堆疊疊,向前又往後,一首歌,也許來自少年時,卻又在十多年後突然還魂,疊加上了新的記憶...

(這部電影我上回看很多年前了,細節也許記的不完整\有錯漏)


曖這樣讓我忍不住想放一下Julie Delpy在這部片尾唱的A Waltz for a Night


不過其實關於音樂怎麼打開我們的人生,我原本想放的是一段跟記憶不相干的歌:Coldplay的 Every Teardrop is a Waterfall:

我覺得這首歌就是有點呼應首段Bono說的,一首歌,可以讓一個房間變得很大很大...每滴眼淚都是瀑布...

講回憶變得好重好重,但有時候我們也只是個孩子,用一首歌,帶我們去很遠很遠的地方,用音樂打開

一個房間
一個世界
一個故事
一段人生

一首歌結束後,也許我們仍回到自己的小房間裡,但也彷彿觸摸過一片星空


@Viner 對不起,這是一篇落落長的引言,下一篇再來聽第一首歌,其實我也不知道我可以放幾首歌\講幾段記憶,因為,我就真的聽的音樂沒有那麼多,然後我也不是一個有故事的人!)


U2 Joshua Tree Concert Image credit: https://colombiareports.com/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