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de
fide

希望學會聆聽

我的秘密文學偶像胡慧玲:《我喜歡這樣想你》徵書啟事

上篇#用來減少平均字數文的標題偷自胡慧玲的散文〈我喜歡這樣想你〉。

上個禮拜潔平跟曉雅在Clubhouse辦第二次深宵朗讀殺時,我原本以為那個對不在東八區的人不友善的時間我是參加不了的,結果後來因為先聽潔平跟方可成在公民論壇答客問,太精彩睡不著,剛好就接上了深宵朗讀殺。那天朗讀的主題是女性作家、女性主題作品,我臨時起意參加,沒先想好要讀什麼。在想有什麼可以在八分鐘內有一定完整性的內容可選讀時,忽然就想到這篇散文,雖然不算女性主題,但是反正是女性作家。而且可以趁這個機會偷渡、逼其他房裡的人聽我喜歡的作品,而且胡慧玲應該是個很多人沒聽過的名字,想到可能可以讓多一個人兩個人知道她,實在太爽了。

於是我就唸了這篇〈我喜歡這樣想你〉。這篇散文作於1992年,標題中的你是鄭南榕

這散文我讀了好多次,至今仍每讀欲淚。我想她有很深很深的功力,才可以把所有的淚水、悲憤、天問,轉化成這樣一篇文字上很節制情感、但又極具感發力,節奏、美感極佳,甚至還帶著幽默感的散文。是我心目中的上上層散文,並不只因為文中的主角是鄭南榕。



在異鄉發現台灣

胡女士也是我的秘密文學偶像。秘密,因為她不是一般會被拿來當偶像的作家,所以我甚少有機會可以跟人說起她;她的著作太少,內容也不太會吸引文青或一般讀者。

多年前我在果子離的新聞台〈一座孤獨的島嶼〉上讀到他寫《在異鄉發現台灣》,進而知道胡慧玲和林世煜伉儷,那本書由他們夫妻合著,是他們在中南美的旅遊紀行,內容格式從抒情散文、評論文章到明信片兼而有之,配上許多照片,讀來彷彿展閱收到去遠方旅行的朋友的信。

他們遊歷中南美各地,從古巴到智利,從哥倫比亞到瓜地馬拉,尋訪馬奎斯、聶魯達故地,胡慧玲寫當年讀到《百年孤寂》時想把整本書從頭到尾謄一遍,林世煜背聶魯達的名句時,不忘身邊佳人:「我愛她(豈止有時),有時她也愛我」。

讀那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他們真的好愛台灣。不管是去到曾經也被獨裁軍事強人統治的國家,到少數仍和中華民國有邦交的小國,他們走到哪,都想著台灣。他們思考台灣和這些國家的異同,花很多心力去觀察中華民國在地球另一端的外交事務、與當地人連結的成績。當看見和台灣有著重疊歷史軌跡的國家,便產生起姐妹的情誼,或是想著台灣有什麼可以學習的。

我也是從那時開始收看他們夫妻倆在樂多的部落格:〈寫給台灣的情書〉。

我長年住在海外,自認是一個不夠「愛逮丸」的人。只能透過新聞、網路,遙遠而間接地知道台灣發生的事,而網路上看到的新聞或台灣人形貌,常常都讓我覺得很怒,完全無法對島國有任何情感認同。這種時候,我只要去看胡慧玲和林世煜的部落格,就會稍稍平復一點:啊,那裡還是有這樣美好的人,無私地愛著那塊島,並無私地為她奉獻

我也是因為胡慧玲的關係,才知道《百年追求:台灣民主運動的故事》這套書,胡慧玲是《卷三・民主的浪潮》的作者,也是我想讀這套書的原因。即便如此,我還是抗拒了好幾年才讀了這套對我意義重大的書(當時抗拒的理由:我不想讀民進黨黨史)。



台灣民主運動的見證人

胡慧玲和林世煜是和當年黨外運動密切相關的人,認識很多人,也參與很多事,但卻從來沒有進入體制,也從來沒有站在權力的位置。兩人交往期間,林世煜在政大念政治研究所,同時在黨外雜誌《八十年代》當編輯。1979年冬天,兩人原計畫趁寒假回家拜見雙方父母,向他們稟報兩人要結婚了,十二月美麗島事件發生,林世煜專程赴高雄,舉火把遊行,事後被約談:

我們寒冬拜見父母之旅,風聲鶴唳,大街小巷和火車站,貼滿懸賞緝捕施明德的海報。上了火車,林世煜遞給我一封信,表情雲淡風輕地說:「錦囊妙計,有事再打開。」我微笑稱是,隨即尋隙到洗手間,拆信,信裡寫著:「親愛的,別慌,別憂心,我沒事的。以下是緊急聯絡人的電話....」
——上文出自胡慧玲為唐香燕的散文集《長歌行過美麗島》所寫的推薦序

結婚後他們就約定兩人間要有一人做不具有危險、顛覆性的工作,才能夠支持另一半的「黨外工作」。胡慧玲1980年代在鄭南榕辦標榜「爭取百分之百言論自由」的《自由時代》雜誌當編輯時,林世煜就重商。

胡慧玲後來在陳文成博士基金會任職多年,一邊做口述史紀錄的工作。我覺得胡慧玲是台灣一等一的散文作家,我喜歡她的文字,卻對台灣史還不感興趣的那些年,我總可惜她怎麼沒多寫:她自己的文筆多好,幹嘛浪費時間去紀錄別人說的話(我以為口述史工作只要錄音跟抄錄及覆述就夠了)。

後來我才知道,是我當年不明白。



胡慧玲部落格拾遺

樂多部落格消失之後,我好後悔沒有把胡慧玲林世煜的部落格內容備份下來,很多人都嚐過文字因為網路平台異動而消失的遺憾。丟掉網路上的內容,此為我最遺憾的一次。

我還稍稍記得胡女士在部落格上的一些妙語如珠:

她和老爺結婚卅週年時,她貼了當年的照片(底下一片驚嘆,說原來麥克肌兄當年是有頭髮的),她說她媽媽看到當年的照片,把她仔細端詳一回,說:我當年明明不是把你生成這個樣子的

有人問結婚卅週年秘訣。她說自己當年還是個青春正妹時,看到林世煜,立刻心跳加速,當場立志:這個男人我要定了。自此麥克肌全身上下插滿了她的烙印,插翅也難飛。

她說她姑姑很不愛她提這件往事,覺得女生主動追求男生有失臉面。

她說每當有白目小友問她,她當年看上的是麥克兄的內涵,還是外表,她總是不耐煩地說:

「外表,當然是外表!內涵本姑娘自己有很多,不假外求。」

這些話,我看幾次,笑幾次,總不膩。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

胡女士曾經是手不能挑肩不能扛,煮飯清掃所有家務雜事樣樣不行的女性(旅行中所有行李,上下階梯,長途跋涉,當然都是林世煜汗流浹背一手包辦)。

十多年前林世煜重病,數度進出加護病房,胡慧玲說她在半年內接了五六次(還是更多次)病危通知書。她立志要打起精神,讓老爺開心,那段期間,她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以笑咪咪的樣子去醫院陪病。

後來林世煜病情漸有好轉,可以出院。周遭親友,連林世煜自己都擔心出院回家後會被她照顧死。

為了照顧老爺,她開始煮飯,也開始健身,健行、登山,甚至練重訓練到能夠以單掌支地。

沒有部落格以後,我開始在臉書上追蹤胡女士,老爺這些年看起來都很健康,胡女士甚少寫到這是,偶而隻字片語,我才隱約明白病症的陰影始終沒有離開,他們帶著感恩的心情過每一天。

我對自己朋友在臉書上的生活分享,從吃大餐到曬肌肉都不太有興趣,但看到胡女士分享同樣的內容,卻總是替他們開心。

亂世之中,耽溺於生活中的小確幸,也許有點奢侈也有點不知人間疾苦。我卻希望胡女士和老爺可以永遠歲月靜好下去

我想他們配得保羅曾在信中寫過的話: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



徵求絕版女王的舊書

那天在Clubhouse上挑胡慧玲的散文讀,除了偷渡自己喜愛的作品外,還有另外一個用心。

胡慧玲的書,不但少,還很難找

上文所提這篇寫於1992年的散文,後來收錄在玉山社1995年出版的《我喜歡這樣想你》,這本書已經絕版很久了,這些年來我一直沒能找到二手版本。

我的《在異鄉發現台灣》當年不知道被誰借走(搞不好還是家中長輩的朋友來家裡看到書櫃上有就借走,不是我的朋友!),現在絕版了。

連胡女士最近的一本著作、2013年的《百年追求》也已經絕版了(胡女士!你是會下降頭嗎!)

不久前我在博客來上又重新找了她參與過的口述史著作,發現這些也多已絕版了,像高俊明牧師口述史的《十字架的道路》。我趕緊買下其他尚未絕版的幾本口述史,即使一時三刻還沒有要看。

那夜在Clubhouse上念了文章後,也順便向在場的人詢問,是否有人有這本書的消息。後來時間太晚,我就下線了。第二天@曉雅傳訊息跟我說,我離開之後,真的有個網友說幫我找到了這本書的電子檔,曉雅說她會把朗讀書目整理成文章,也許那個女生看到了,會來留言。

後來還是沒這本書的消息,所以我決定在這裡再張貼一次,測試馬特廟新年祈願的能力,看是否可以知道這本書的下落:如果有人有《我喜歡這樣想你》,願意出讓,或者知道怎麼找到這本書,我願意重金收購\酬謝。感激不盡(下拜)



文章連結

我喜歡這樣想你:書已絕版,文章連結是鄭南榕基金會網站上的轉載。我也曾經在網路上找到這本書中另外一篇關於鄭南榕的文章〈鄭南榕的故事〉。

百年追求:這套書是莊瑞琳還在衛城當總編輯時出的,莊瑞琳創立春山出版社以後,這兩年把其中的兩本重新出版:

書封面長這樣,如有盆友在路上撿到,請趕快跟我聯絡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