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de
fide

希望學會聆聽

心靈的自由,自由的心靈

我非常喜歡歐威爾的第一本書《Down and Out in Paris and London》,歐威爾在書裡寫他年輕時一段青黃不接hand to mouth的日子:他在巴黎做餐廳裡位階最低的洗碗工,在暗無天日的地下室一連洗十來個小時的碗,然後又流浪回倫敦,跟流浪漢混,去睡英國惡名昭彰的「工屋」(workhouse)(收容流浪漢過夜,但管制甚多,和監獄有點像,1930年廢除),這當中他認識了介乎街頭畫家和乞丐間的Bozo,他跟歐威爾說:

「星星是不用錢的show,用眼睛看不花費一毛。」
「不論貧富,你都可以過著相同的日子,你還是可以看書,你還是可以思考。你只要告訴自己:我是自由的。你就是自由的。」

Bozo曾經是個油漆工,未婚妻不測被公車撞死後,他喝了一個禮拜的酒,回去工作後,從四十呎高的梯子上摔下,廢了右腳,之後怎麼樣的工作都找不到,才漸漸落上這個在街頭畫畫、近乎乞討的工作,他的腳始終未痊癒,遲早得截肢,歐威爾彷彿看見了Bozo的命運:
「他除了在街上乞討以外沒有任何未來,直到有一天死在工屋中。」

***

我剛剛加入Matters不久(之前只是潛水),爬文時發現好幾股文章的匯流都不約而同的指向同一個方向:人如何獲得自由

@寓森 醫師的UBI無條件基本收入系列討論,是很扎實的公共議題、社會科學討論,甚至探討UBI作為政策的實質可行性等等

背後導向的,是UBI的願景:讓人可以不必為了工作而工作,為了糊口而勞心勞力,讓人有足夠的餘裕去選擇自己想要的工作,或者讓人的心智能夠更自由的活動。換句話說,就是透過獲取麵包的自由,讓心智可以自由。


甚至連 @不明飞行兔 一系列的重磅文章,不管是對於Matters與Likecoin的vision(Matters/Likecoin的正確使用法),以及正在展開的Token economy系列,雖然表面講的是走在未來的科技尖端議題(加密貨幣、通證經濟,對於我這種只聽過bitcoin跟ethereum的山頂洞人來說實在是好艱深),但其實也是在探討實現後消費主義社會的可能,換句話說,即是一種,關於人如何從無報償的內容製造者、消費者的身份中被釋放,「如何獲得自由」的的論證,(同時也是目光極大、極有野心的社會實驗)。


同時,我也陸續看見多個牆內作者,對自己開始自我審查,說的話、寫的字、甚至包括私人日記的心境的描述。我總是被這些文字中誠實的自剖跟勇氣打動,那是我從未經歷過的心理狀態(大概只在《1984》讀過),他們的聲音在眾聲喧嘩的激烈論戰中,每一次浮出,都像孤獨的微聲,但又那麼有穿透力,把我浸染在他們描述的那種沈抑感、窒息感中

我起了想要搜集這些聲音的念頭,但又擔心這樣是不是一種打擾(也許是他們的文字誠實到讓我有窺視別人日記的感覺),我認得自己讀到每篇文字當下升起的揪心感,但還是忍不想這樣是不是像網路論戰常用的手法,搜羅合乎自己立場與觀點的證據,我知道沒有這樣想,但看起來會不會像那樣,再想下去簡直就進入無法自證動機的死胡同中...

***

人得解決麵包的問題才能有時間及勞動的自由;人無法不被外在環境及體制影響言語及思想的自由。

Bozo的故事我一直放在心上,也許因為那對我來說懸而未決

能說出「星星是不用錢的show」,Bozo的心靈肯定是自由的吧。

可那自由能維持到什麼時候?到他截肢,或到他再也無法畫畫、只能靠酒精麻痺自己、只能乞討的那一天?

***

我不知道能夠跟這些害怕失去自由的聲音說什麼,尤其是我是一個從來沒嚐過真正的威權以及真正的恐懼的人。我感激她們不吝於把自己的經驗與感受說出來,讓我能夠對那樣的感受略知一二,但我怎麼可能真的瞭解真的明白...

在她們描述自己的恐懼、矛盾,或是開始厭惡或害怕再說什麼時,我看到的是她們的勇敢、誠實、以及無比柔軟的堅強

也許我想跟她們說的、除了謝謝、是:當你們這樣思考,這樣寫的時候,就已經是自由的心靈...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