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鹿吃書
餵鹿吃書

至少我還擁有自由

【出版】出版社與通路間的愛與恨

前言:

交代一下時間背景,本文完成於 2018.05.06(五五六六得第一!),搬家到 Matters 備份兼回顧



哈摟,大家好久不見,我是小鹿。距離上次發文,已經過去一個月了啊!

為什麼會隔一個月才發文呢?最重大的原因是小鹿毅然決然地轉職,哈哈哈哈。但我想也不會有太多人在乎。自媒體時代沒有定時規律發文,大概很快就被遺忘(QQ),感謝各位讀者朋友的追蹤!

前東家手上負責的案子收尾以及轉職準備,這段期間連續傳來金石堂城中店將在六月(2018.06)結束營業、高雄明儀也宣告結束;(其實還有金石堂永和店)。我的感傷來自自己的上週五的經驗,突然很想要讀《82年生的金智英》,網路書店還要等著取貨,從小習慣去逛的金石堂早已結束營業。只好去公館誠品購買。

同一時間,來自日本的蔦屋書店在台中也開了新的旗艦店,同事前去開幕賀慶時拍攝的照片,現場排隊人潮滿滿一整圈。一時之間,我不知道要感傷還是欣喜。

正好今天有空,簡單跟大家閒聊一下,我自己對「台灣出版社與通路之間愛恨糾葛」的觀察。以下是我的個人看法,分享給對台灣出版有興趣的讀者朋友們。

一、通路?書店?

小鹿直到現在,還記得初次看到自己名片上頭的職銜時,心中就十分好奇,「通路」與「書店」的差別?(當然這麼蠢的問題,很快就得到答案,幸好當時沒問出口)。根據一路罩著我的業務大仔,書店理所當然是書的通路之一,但是書的通路不只書店。學校圖書館、家樂福、好市多、書展、便利商店、網拍個體戶、博物館、企業訂戶……琳瑯滿目。

但主要大宗與出版社密切合作當然還是台灣前幾大連鎖書店:博客來、誠品、金石堂(業界江湖俗稱三通或三大)

三通大約都會有自己特長讀者群眾的面貌(很想找擅長繪圖的朋友畫人格畫),喜好的書也會有口味上的差異。

誠品:文學、歷史、政治、文化、藝術類大概這幾種的書會比較強勢,但某些開在百貨公司裡面的分店,會有家庭生活類型書籍以及童書繪本的偏好現象。

博客來:江湖暱稱小博、阿來。因為會員人數多,所以口味廣泛,或許可以說是「大眾」。有些特殊的書籍,例如比較厚重的精裝書籍,蠻多讀者會選擇在博客來買。

金石堂:老牌連鎖書店,家庭生活類型(食譜、教養)、輕小說類、漫畫類似乎表現也不差。

因為這三大通路讀者群的購買偏好有些許差異,也就反應在兩件事情上:選書跟排行榜。

二、通路選書

通路選書,是個人長期關心的一個問題。其實遊戲規則很清楚,每個月固定通路採購跟各出版社聯繫會報(依公司狀況,有編輯出席、有的會是行銷去,也有些出版社就單純靠書面資料交流)。

會報,其實就是出版社向通路介紹未來即將出版的新書。小鹿個人蠻喜歡去跟採購亂聊推薦新書(但也有些編輯或行銷很害怕,畢竟會影響到新書上市的首印量。戒慎恐懼)。可以確定的是每家出版社都會針對自己的心頭好,指明某本書要送選;有時候是通路採購十分有興趣主動邀約。

各個採購大大就會針對這些送選書,舉行選書大會(聽起來很像是文學獎評審 XD)決定要重點推薦給讀者的新書。結果出來後,就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但是被選上也不完全是好事,為了因應整月銷售,通常通路會要求在月初上市,除非是萬眾矚目的超級大書,像是五月(2018.05)丹布朗的《起源》!

因此,出版的作業時間可能因此被壓縮,被選上也是苦樂參半。但選上後,獲得的曝光資源,不用說比起一般新書自然高規格待遇,像是坐上頭等艙,或者偶像團體的 C 位,萬眾矚目!

我自己是蠻喜歡「選書」這件事情,本質上當然是出版社與通路共同推薦給讀者重要,或是值得一讀的新書。但有些書也不免讓同業暗想,這本書不用選書也已經夠引人注目了,例如村上春樹的《刺殺騎士團長》或者是丹布朗《起源》這種作者知名度超高的書籍。錦上添花幹嘛呢?

一定要來趁機工商一下,五月(2018.05)阿來跟誠品選書,有志一同選的這兩本很棒

《蜜蜂與遠雷》
很久沒有一個晚上無法中斷忍不住讀完的大長篇。作者的細節描寫功力,讓人嘆服(中文譯者也很厲害,文字細膩優雅)!
《82年生的金智英》
怎麼說呢,韓國跟台灣的狀況其實相差不遠,雖然說台灣可能稍微好一些。但是「女性」這件事情,有許多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事情,被一一呈現,還是十足震撼人心。選在母親節前夕出版,非常有意義!

有個我一直困惑的問題,到今天也還是沒有得到解答。

關於通路選書的相似性,以及從通路出發對書籍的深入詮釋與聯繫,是身為讀者時的我會很想知道的問題。博客來從今年開始,陸續在 OKAPI 曝光責任編輯賺寫得推薦文章,有些編輯寫的推薦內容非常吸引人,不知不覺就會手滑下單。順道一提,讀冊的選書跟企劃個性最強烈,有時候也會吸引到意想不到的讀者群。

選書獲得高規格的曝光資源,連帶也有較大的可能帶動銷售(只是可能機率加大,不一定有必然性,QQ),這一點也就牽涉到,書店另外一件容易引起爭議的事情,銷售排行榜。

三、暢銷榜

前一陣子,其實有起心動念想針對銷售排行榜這件事情,寫些自己的想法,主要是黃大米那篇文章啦,把「買榜」這件事情描述成像是出版界不可告人的大秘辛一樣。早知道就不要說太多。

先回到通路的「銷售排行榜」這件事情,基本上很殘酷,就是買書的人越多,名次越高,乍看之下規則很簡單!但,人生總是充滿許多意外,如果作者動員親戚好友買很多書算不算?如果一口氣買一萬本是不是保證衝高高?

有人會這樣想,通路當然也有會有所防範,還是有些規則。而且

以博客來為例,就有分每小時計算的即時榜(如果你在咖啡店看到有人不停在刷博客來即時榜,這個人在出版業工作的機率非常大)還有七日與三十日。不過不特別說,一般讀者會去注意嗎?其實也還好,大概只有即時榜前十名跟分類前五名會引起讀者特別注意,因為會出現在單書銷售頁面右邊的暢銷推薦欄位。

自己長期觀察博客來即時榜前一百,變動幅度蠻大的,七日與三十日對照有點像是在看股票起伏,從名次判斷書的銷售後續持續力如何。

誠品的狀況是雙週替換一次,主要是會更動實體門市的排序,而且大筆購買跟出版社自購,誠品不會認列入榜單計算!

換言之,「買榜」有出版社會這樣做嗎?肯定有,為什麼?讓作者覺得很爽、引起短期的羊群效應之外,實質對銷售的幫助其實很難評估。

最後

感謝各位追蹤的朋友付出寶貴的時間閱讀。希望各位讀者朋友可以向身邊的親朋好友分享自己最近喜歡的一本書,只要每個人每個月多買一本書,就可以挽救一間書店甚至是一間出版社!

每人每個月買一本書,救救出版業!(永久呼籲)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