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麦丽素
最爱麦丽素

706生活实验室,规则监督员

文字渲染与思想修饰

2018-11-4

在甲十五又开启了一轮面试,期待着新住客的到来。只来了一个人,稳健的话语中,慢慢向我们讲述了她的故事。

母亲离婚三次,父亲离婚两次,母亲略微的歇斯底里,也许让她本人也沾染了这个毛病。为了控制躁郁症,她已经服药很久了,诚实,坦诚,是对她最好的描述,但是却不能改变我们在投票中没有给她太多赞成票的结果,无法入住是显然的了。

尽管只有3票赞成,按理说,11人参与的情况下,实际上是不需要太多讨论的,然而我们还是在面试结束后稍微谈论了一刻钟,另外8人中,有很多人弃权了,很奇怪,历史上是没发生过这种事情的。

大家的意见,尽管她讲出这些是因为她的诚实,同时她也希望我们不要因此而歧视,我们还是在讨论中的得出了较为理性的答案——我们无法承担因为某个人的躁郁而引发的住宿风险。

当我们谈及歧视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因为"政治正确"一词的发明,突然很多词被收纳其中,我们开始躲避着政治正确的标签,为了做到不歧视他人,而做着各种各样的舆论选择。

让我困惑的是,这竟算是一种歧视了吗?这种风险避免的做法看起来完全理智且有益的,竟被拿到桌面上来需要反复谈论一番,我感觉,这种谈论,往往是人们在寻找一种责任分散的途径,防止自己的思想承受过多的压力。

在美国,我们不能说一个人胖、不能说一个人丑、不能说一个人不聪明。至少不能明面上说出来,即使课上某个人说了很多无趣的话,我们也要去夸奖他,这真真是毫无歧视的表现了,为了不歧视,而忽视了事实,感觉总是本末倒置的。

但是,我们换一个词,"不合适",大家便像突然卸下了重担一样,"没错,我没有歧视他,他只是不合适而已,如果我们在别处见面,也许会成为好朋友"。可见,每个词本身,都有一种道德关联。前些日子读了《维特根斯坦传》,作者反复指明,**语言本身无意义,是它使用的方法的使用方法使其获得了意义**,在此处仿佛得到了印证。

明白这些道理的人,早早的就把它政治化了,怪不得有人总是说,政客有一项工作是需要不断的思考如何发明新词。而商家们,则更愿意增加或者改动一些煽动性词汇促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马上双十一,商家们挂出了很多新鲜洋货,把紧致改成瘦而贩卖的暗黑瘦身水,让姑娘们垂涎。把防止腿部浮肿换成瘦腿,又能大赚一笔。不加些煽动性词汇还真没有什么客流量。商人的逐利性质使得他们去写顾客喜欢看的文字,如果说这是欺骗,那欺骗的基础便是人们为了自己的欲望而甘愿去选择被文字蒙蔽。

里根新政,搞了个trickle-down(滴入式) 外交,同时,里根对俄的强硬态度,和经济转好,让公众有了一个词汇绑定,trickle-down=里根=美国很厉害=经济会好,慢慢听到trickle-down,便觉的是个好词,而根本不去管它的立意初衷。《纸牌屋》中的frank也搞了这么一个trickle-down,大家就一篇叫好, 便是利用了这个词的身份。

国内最近的各种演讲频出,不管是出于广告目的,还是招商目的,可能还有活动承办者收的门票,为了拉人,总要加几个高大上的词,峰会,尖端,顶级,听来听去也就那样,门票的审核门槛也不高,很多时候门票越贵去的人还越多,去了之后还不是一样水。

思考了一番,文字,是用来传递信息的,表达者希望传递他想传递的信息,达成他的目的,这是文字的本质,为了他的目的,而选择性的使用词汇,这是手段,当我们想去达到某种目的时,我们也会去选择对应的修饰。分析问题时,我们更倾向于褪去修辞的外衣,看到信息的内里。

几个月前,一个舍友去德国留学了,卧谈间,谈起了他之前在台湾的生活,民主,是他念念不忘的词,总要念叨几遍方可罢休,民主也是他向往的生活。出去见识了一番,发现竟可以这样生活,用他的话说,这是一次伟大的体验。但反过来,当我拿出希腊的暴民制例子时加上社会契约论等等引文。他总是愿意加上这样一段比喻:"猪也很幸福,你愿意活的像猪一样吗?"

听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便是,我怎么可能是猪,猪,懒惰,肥胖,不用思考,任人宰割。不止何事起,我们开始有了这样的意向。十分不愿意与之对等,大抵,在猪被圈养之时就已经被定形了吧。定心思考一番,便觉得他事先带入修饰,让我无从辩驳。既没有说什么样的生活是好的,也没有说民主的问题,便一口咬定,没有民主,就是不用思考。在去跟他争论一番,也能引得他沉思一番,让我颇有成就感。

上周末,我们这里的住客分享了一个关于赛博朋克的历史,中间有一段大概是讲到了人类在面对用机械改造过的人最开始产生的恐惧,而后渐渐接受的过程,并开始赞美计算机小型化而带来的技术革命。其中有一段很有意思,还是学生的前总统克林顿和前国务卿(总统候选人)在嬉皮士群体中的图片,让人不禁将总统和嬉皮士挂上等号。先前反感嬉皮士的人,便会将此作为论据,说总统都是嬉皮士当的。而先前喜欢总统的人,便认为,嬉皮士是成功人士的聚居地。双发就都找到了加强自己观点的选项。倒不是他将这些作为自己分享的主要内容,只不过他选择这张前后不接的图片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最近读了希腊神话,才知道维纳斯是性爱之神,是妓女们要祭拜的对象,到了国内,为了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干脆去掉一个字,变成爱神,哇,听起来完全不一样了。倘若不曾更改,中国的教育思想会是现在这样吗?也不好说。

最后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遇到了一个矛盾,为了独显我的观点,我就必须要客观中立,让读者不带立场的去思考文字。而为了让读者相信我的观点,我又不得不加入一些修饰,在潜意识上,凸显自己的正确性。那就随意写几字,权当是日记吧。

文字的力量,往细了说,堪比手术刀,要精准,要细腻,要有力。往大了说,几个字,甚至可以改变历史进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