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
北方

从东北到南洋

[转载]除了赌钱,更可怕的是——赌命!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797406/answer/98376046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台中市东区,有这样一条街,街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公益单位,“爱心会”“老人会”“互助会”,一条不到200米的街道,却承载了十多家这样的机构。

每家的广告牌上都大大方方印着“临终关怀”和“互助投保”之类的字,进去后,缴纳几百块的会费,工作人员给你张表格,填好就成为了互助会的会员。

这些会员大多是中年人,他们成为会员不是希望得到“临终关怀”,而是要去看一看机构里登记在册的受到关怀的老人。

当那些奄奄一息的人出现在面前后,他们先是四处张望,像是在寻找什么,而后锁定一个目标,坐下与之攀谈,大到得了什么病,治疗费用多少,小到每天吃几顿饭,怎么如厕,大大小小的问题,事无巨细,比亲生子女还要关切。

这样的一幕不免让人产生误解,认为会员们都是慈善家,是在关心这些陌生的病人,想要帮助他们。

但如果你知道这条街的另一个名字,就不会这样想了。它叫“死亡赌博一条街”,整条街联结成了一个极速运转的赌盘。人人参与其中。医生、护士、会员,甚至病人本人和病人家属,他们拿出几百人民币到二百万人民币不等,为生命下注,为死亡梭哈。

游戏规则简单好上手:生命落幕的老人被选中,赌徒们为“他们能否撑过一个月”下注。如果病人在一个月内死亡,那么庄家胜,会捞空奖池;若病人存活超过一个月,参与者得到的奖励将随着病人弥留的天数依次递增,六个月封顶。

进行赌局有个前提,它也是这场游戏中最不人道的规则,即不管发生任何危急情况,病人都不能得到抢救。

“反正都是将死的人,赌上一赌没什么问题吧。”抱着这种心态,赌徒们都不认为这样的局有伤天理,兴奋地参与其中。

带着钱生钱的目的,他们像对待其他赌局一样,拿出自己或闲置或本就不充裕的钱财,悉数押在人命上。

“看货选货”是最重要的一环,参与者被工作人员带到医院或者病人家里,任其询问、查看情况,根据各个病人的状态,来选择自己下注的“货”。

“这局怎么看,两个月能行吗?”

“不急,先看看这两天的进食情况。”

呼吸机和心电图上那根跳动的线,像证券大厅里的那根一样,红色绿色,一阴一阳,输还是赢,由它决定。

死亡赌博一条街上,规模最大的是一家叫“阡泰公司”的互助会,拥有几百名业务组长,他们负责搜寻垂死病人和愿意下注的会员们。目前会员已超3万人,其他规模小一点的,也至少有大几百人。

这几十家公司,关联着一个价值两亿多的产业链,而这链条,完完全全垂挂在那些在床上哑着嗓子想说疼又说不出的病人身上,是如此沉重。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想,除了不给病人抢救外,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暗箱操作?

当然有!利益面前,灭绝人性的事从来不缺人做。

有的医生,一边拿着庄家的贿赂,控制着病人的死亡时间,一边自己也在下注押宝,大吃人血馒头。在他们眼中,医德就是个屁。

还有一些病人的亲人,他们和那些互助会签好协议,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绝不会让医生抢救,甚至带着庄家和会员们,去看自己瘫在床上的老父亲老母亲。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这些家属们有时也会玩上一把,拿些钱出来,在曾经朝夕相处的亲人身上捞最后一笔。输了也不怕,因为,无论怎样,他们都可以得到10%的分红。在他们眼里,人性同样一文不值。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子女都是秃鹫,连爸妈最后一口肉都不肯放过。之前有位老人得了绝症,所有人都认为他顶多再活半年,家属也签下了放弃任何急救措施的同意书,赌徒们更是下了重注。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躺在病床上的老人,静静等着自己被榨成汁的那天。可“末日”迟迟没来,到四个月的时候,老人终于显现出临终迹象,几乎所有人都举起了杯子准备庆祝。

就在这时,老人子女中一个远在外地的儿子听闻父亲病危的消息赶回了家。他不知道赌局的事情,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带着父亲到医院抢救,在他的坚持下,病人又多活了一年,导致参与这盘生死赌局的所有人都惨败。

对于赌局的合法性,那些筹局的庄家们回应说:我们是临终关怀院,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给临死病人筹集丧葬费。

是的,家属们得到的10%的分红就是庄家们所谓的丧葬费。因为被冠以“丧葬费”三个字,家属们也拿得心安理得,即便钱的数目已经远超丧葬费,他们仍昧着良心自欺欺人。

那些病人不知道吗?

多数人都知道,他们比谁都清楚,每天有不同的陌生人来看他,打听他的进食情况,他们窃窃私语问家属问医生这个躯体还有多长时间。

可知道又能怎么样?最后一口肉了,像小时候一样,盛好吹凉了送孩子嘴里,这就是身为父母对子女的不尽给予。

但生命只有一次,也有对它始终充满渴望的。

一位老太太,中年丧夫,她含辛茹苦把五六个孩子养大成人,后来,老人病了住进医院,持续的治疗花了很多钱,子女们都不富裕,谁也不愿意再承担医疗费。于是,他们当着医生的面,对老母亲说:“妈,你想出院吗?要是想,你就眨眨眼。”

老人眼睛睁了很久,最后坚持不住,眨了眼。

“行,眨眼了,我就知道你想回去,不想在医院受罪了。”

可是,谁能一直不眨眼呢?

发自内心的善良总是让我们热泪盈眶,但真实的丑恶也往往超乎我们想象。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希望这句话,在任何家庭都能成为现实。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