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芙一枝
小芙一枝

寻找更自由的天空

面面相觑在人间

       相见恨晚的文字,我已经很久没有碰到过了。

       网上言论杂乱,叫我们怎么去爱,怎么恨,但没有一条适用于万象众生。 一种个体经验被分享,被拆解都不奇怪。

      我想,人生海海,能从无数的独立经验里剔出滋养自己生命的养料的几率到底有多少。常见言论诸如“以前怎么想,但现在不这么认为”云云。很难说接收这类言辞的个体是否真正和表达者一道认为,此刻的自己所想真的有别于上一秒,有别于从前的执拗。人在面对自己也不太懂的事理,往往显得恍惚或恍然大悟。

      倘若没能淌过表达者的那条河,在我不曾涉足的领域以及不曾接触经验,我会反复拷问自己是否真的也如表达“以前怎样,但现在不了”一样获得了领悟,受到了洗礼,不再和相识的自己一样,但我想并非如此。 光阴不仅刻在每个人的肌肤上,而且刻在每个人的心上。一年复一年,我们的认知,思维,生活方式被加以雕琢,以此来让每个人都能更好地适应荒诞,戏谑以及生活的苦意。个体独立经验的表达没能让他人的生活得到直接的改观,甚至只是一厢情愿的分享与渴望被接纳。

        世间的爱恨情痴永远没办法一一道明,连历史也在将我们遗忘。个体的倾诉会被掩埋,那些光感,肌理,声色,气味也会随着肉体的衰老而变得消沉悲怆,不被提起。所以,从旁观他人的‘从前怎么样,但现在不了”的角度出发,我会把它们当做一种不够熟稔的生命经验进行审视发问,而在这过程里,我是否能从那些内容的不同维度剔出自己迫切需要的思考与表达,老实讲,常是不如意十有八九。 我们生活在万千的独立经验当中,那些生命经验相当戏剧性地包括了人的生老病死,爱恨嗔痴。  我们无法拒绝类似活得更好的人生启示,所以不断地索取,即使不曾涉足表达者的那条河,即使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缥缈虚无的距离,也并行不悖地索取。这些经验是一个一个不够耀眼但一直存在于我们生活里的星星,它们的光亮时常给我一种虚幻泡沫质感,很轻盈但也的确美丽。

       想到自己在matters写作的本意,除却不愿面对熟人表达,其实也在满足自我的一种私心,即忠于内心真实表达的私心。生活的纹路不只我在matters中表达的一星半点儿,或者我连万分之一也没能讲明。那么,我到底在记叙什么,我到底能够通过matters传递什么,在我看来,就愈加重要。那种“从前怎么样,但现在不了”言辞不在我的表达语序中。

     在matters里,我也会写下许多对于幸福的设想,那些对什么是最美什么是最好的推测,我会不断进行下去,等待一生来验证或被解构重建。

     相见恨晚准确讲,就是没能在适当的节点找到那些迫切能够化解自我内心疑惑的生命经验。在如今的互联网语境里,个体经验的传递仍然是必要而且重要的,它们不需要为我的生活有直接的改观,只需要被我看到。一期一会的人生里,我想没有人会放弃对什么是最美什么是最好的探寻。

       相见不用恨晚,初初相遇,明白了对方对于什么是最美什么是最好的探索以及思考,也的确是一件乐此不疲的事情。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