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Words
EuWords

有點怪有點傻有點理想也有點牢騷,所以以文字記錄。

遊歷日記—西藏藝術~唐卡

唐卡畫師所用到的礦石顏料


(去年九月之舊文)

「老師!」

「老師!這個是什麼顏色?」

「老師!我畫好這個了,然後呢?」

「老師!」「老師!」「老師!」

唐卡體驗工作坊的「老師」叫聲此起彼落,這大抵是最歡迎老師的教室。

唐卡指的是彩緞裝裱後懸掛的宗教卷軸畫,是隨著佛教發展而衍生的佛教造像的方式,有著自己嚴格的宗教規定,娓娓道出了藏族的歷史、宗教、文化、習俗。佛教造像主要供信眾瞻仰、禮拜及觀想,唐卡因而有著強大的宗教功能,視之為令眾生對佛教起信仰的重要途徑。當中以<造像功德經>、<造像度量經>等經典作繪畫時的規範,畫的時候也很講究環境、心境。「老師」如此受歡迎,也就是源自一份尊重,生怕一不小心違忘了規範。

「老師!救命呀!我線勾壞了!」

我不禁啞然失笑,當年拜師學唐卡的時候也是這樣大叫救命,回想起來,也還訝異自己是怎樣熬過來的。每天盤十四小時的腿畫,就這樣畫了四十多天,最後腳痛得連樓梯也不能好好走。由磨布開始,到磨顏料、磨金,磨到手指起泡,練了好幾天度量經也是不停被退、畫一款花紋畫一天,畫得不止一次發自己脾氣:怎麼會畫不好呢?

當時有幸能向夏日倉活佛請教,他跟我說:「畫唐卡是一種修行,首先心要靜,心不靜那天就不要畫了」。大概是我修行不夠,所以總是被打擊。但是完成之後看著我的唐卡,心中的平靜是前所未有的。

兩年前拜師學畫


再帶團友體驗畫唐卡,只有短短的三小時,佛像畫不了,就畫個簡單的法器。還沒開始畫,大家就已經討論著要趕快畫完,到咖啡館看著拉薩的街景喝咖啡,享受行程中的悠閒。三小時過去,那杯咖啡早已變成裝著顏料的杯子旁、漸漸變涼的甜茶。那份悠閒亦早已成了畫唐卡時慢慢平靜下來的心湖。

「我想你腰大概就是畫唐卡時彎掉的吧!」團友說。

嗯,我想也是,畫的時候痛呀、餓呀、累呀,什麼也忘了,剩下的就只有自己。

藝術是一種人的活動、一個人有意識地藉著某種外在符號,將他所親歷的情感傳遞給別人,使他人感染並且也經歷到這些情感,能讓觀者從作品中受到激發,從中反思,並成為創作的一員,再把情感帶給其他人,一直傳遞開去。這大抵是唐卡吸引我的原因。

也正正如此,我們對待唐卡的方式也是要遵從藏人的方式,觀賞時不亂指、不跨過、不踐踏、以尊重的心來看待,畫的也是按照經典、畫的方式也尊重傳統文化。但當走進江孜的白居寺,卻有一幅唐卡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那是一幅有著佛像的同時,亦畫上環保回收筒的唐卡,用以宣揚環保的信息。這幅唐卡的「突然現代」,總帶著一種違和感。蘊涵宗教功能的卷軸畫到了這一時代迎來創新,它的意義又會否逐漸失去,又或是慢慢淪為工具?傳統與創新之間又能否有個平衡呢?

不管認同藏傳佛教又或是其他宗教與否,我們需要的不就只是理解與尊重嗎?即便只是個無信仰的普通人,只要非對任何生命無感,大抵也都能夠理解和包容不同,也正正因為能看到這樣的不同,不同的文化、藝術、宗教、習俗才能得以承傳,我們的世界才能夠包攬沿途的風景。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