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然
淹然

别跟任何人谈任何事情。你只要一谈起,就会想念起每一个人来。

叛国作家和枕头人



1、电影《叛国作家》(1991)和话剧《枕头人》(1999剧本出版,2003公演)是献给作家的奖状,是对螳臂当车的正面肯定。两位作者都没有将笔下的那位童话作家设定为异议人士,让整个故事有了更强的普遍性,是一个作家的故事,也是一个公民的故事。


2、两者最相似的地方,还不在于结构与元素(以审讯作家为主线,戏中戏-童话讲述,童年阴影),而在于它们的主题是一致的。借用哈纳·沃森对《枕头人》的总结,两者探讨的其实都是艺术的目的与结果——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是什么,艺术是基于痛苦而生的吗(发愤著书)……


3、《枕头人》被谈论最多的是那十个童话。那种能引起极大快感的暗黑与猎奇,让它们完全可以被抽起而单独流传。而叛国作家》里仅有的那则童话,一旦离开全片就会脱水而死。但问题也在于,马丁太自得于那些精彩的童话了,以至于让整个戏的结构趋于肥大,而拉达只用一个童话就解决了所有问题,主角的心结、正反派之间的权力关系、主题和隐喻,统统凝结在里面。随着剧情的推进,这个童话的褶皱不断被打开,虽然《衣橱之国》单拎出来绝不是《小基督》或《枕头人》的对手,但它因结构的力量而显得饱满。


4、马丁什么都想要,着迷于《一千零一夜》里像折扇一样拉开的无数小故事,而拉达紧紧盯住那个迷人的少女说书人。


5、1990年代还有另一部展现权力者与作家对峙的著名戏码,那就是三谷幸喜的《笑之大学》(1996公演)。《叛国作家》的时代背景不明,审讯室的装饰充满古希腊元素。《枕头人》发生在东欧某国,让人想起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笑之大学》发生在1940年的日本,后来被改编为中文版《喜剧的忧伤》,毛尖认为原版中的反战逻辑不能随便移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文/ 淹然)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