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然
寂然

寂然,在澳門生活的文字工作者,結集出版的作品包括小說集《有發生過》、《月黑風高》、《撫摸》、《救命》,散文集《青春殘酷物語》、《閱讀,無以名狀》等。

向外星人求助

這是一場災難,不是一場戰爭,沒有輸贏可言的,只有倖存者與不幸染病者⋯⋯


身邊越來越多親戚朋友參與支援抗疫的行動,然後在網上社交平台就出現大量穿好裝備準備協助市民的照片,附上的句子通常是:“澳門加油”、“守護小城”,正面來看,這當然是傳播正能量的好人好事,但看得多了,又不免會產生一種這麼多人出去幫忙,自己無法參與的內疚感。

人們習慣把應對困難之事形容為打一場仗,這當然是一種比喻,但也屬於權謀操作,統一口徑設定一個“敵人”,集中輿論與各人的意志去對付“敵人”,自己永遠站在道德高地,把一切責任都推到對方及顯示妥協的人身上,無論結果如何,都可以在事過境遷之後宣布自己已取得勝利,但凡勝利的一方就等於擁有了闡釋一切的話語權,所以把自身的問題形容為一場戰爭,既是脫身之計也是管治之術,而且萬試萬靈的。

一般公眾也很喜歡情緒化的比喻和激勵人心的語言,無論在情感上與行動上都很容易投入其中。但只要想深一層,如今我們面對的是一場前所未見的瘟疫,保護好自己和家人是應有之義。這是一場災難,不是一場戰爭,沒有輸贏可言的,只有倖存者與不幸染病者,即使將來瘟疫消退,主流媒體再次合力高唱勝利之歌,但患病的人已經受了苦,被迫結束的企業與失業的人都確實受到影響。

集體主義喜歡渲染英雄,歌頌那些為集體奉獻甚至犧牲的人,一旦情緒高漲就會發放一種壓迫感,讓人以為非如此不可。可是面對這場瘟疫,真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我覺得我們可以讚美別人的付出,肯定人們抗疫的努力,但不必為了自己未能共襄義舉而內疚,畢竟每個人的家庭條件與健康狀況都不一樣,病毒帶來的恐懼又不斷在城市蔓延,只要大家保護好自己,不影響別人,都可說是盡了公民的責任了。

昨日早上有一位聽眾在澳門電台的時事節目《澳門講場》就瘟疫蔓延發表意見,促請特區政府或中央政府與美國太空總署聯繫,要求他們協助請外星人來拯救澳門。這段錄音馬上被網民瘋傳,看來是為大家帶來一些歡樂,但這個人為什麼要透過大氣電波公開說出這樣的怪論呢?如果主持人沒有打斷他的話,讓他再說下去,又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其實,長時間抗疫,加上最近的折騰,所有人都累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