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cus
Lacus

不平而不悲观,长抗战而亦自卫。

【疫情日记3】谁也不能说谁的感受有错

"No Boris Circus today. (今天没有鲍里斯的马戏表演)"。

准时到下午五点,英国同事便会给我发来提醒。在过去一个多星期里,傍晚收看鲍里斯关于英国疫情的新闻发布会成了一件每日必做事宜。

除了政策更新发布,面对公众、科学家们、媒体的疑问和担忧,官方也会在每日发布会上进行回应交流。但同别的环境下在发生的形式主义相同,这种机制的事实效果很难达到理想的闭环,比如一些记者提的问题比较温和,而当官方回应时常含糊抽象缺乏实质性的信息时,很少能够听到更进一步更加严厉的质询。

就连鲍里斯这句“Stay-Protect-Save(stay at home,protect NHS,save lives)”,在无数次的重复之后,都显现出无力和疲态,让人莫名联想起彼时脱欧时如出一辙的口号(“take BACK control, make Britain great AGAIN”)。

当然,新闻发布会也成了我每天有机会和同事交流的相对放(学)松(习)时刻。

3月20日,政府为因疫情无法正常工作的工人支付80%的工资。英国同事感叹,没想到有生之年还有一天看到保守党政府竟然表现的像个社会主义政府。

3月23日,政府要求全部民众除了购物和锻炼等必要原因不得出门,实施全社会的社会隔离。英国同事抱怨这两天从没有见到路上有这么多人散步和遛狗,照面之间还要说一句“天气真好啊(What a lovely day)”。实在是很英国了。

警察被赋予更多权利以便执行更严厉的社会隔离措施。英国同事联想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大罢工历史,开始警惕警察暴行的可能。线下讨论转为线上,网络安全和网络言论监控的合法性问题被重新提出。人们不仅需要一个诚实的社会,还要一个诚实的网络;不仅要反思历史和过去,还要思考当下的常态在不久的未来可能进化成的形态。

另外让我察觉有些惊讶的还有英国政府整体的官方宣传方向。他们似乎一直在强调帮助他人、为他人着想的重要性,尽力拯救国家医疗系统(NHS),建立社会团结性。尤其对于一些感染重症风险较低的年轻人,政府在不断呼吁他们承担起社会责任以保护社会其他的弱势群体(vulnerable groups)。这与强调相对“利己”、保护个人健康和以家庭为单位安危的宣传路径还是有些不同。

英国同事说,这是因为现在这个政府(保守党政府)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制造了一个自私的社会。个人主义主导盛行,使得年轻一代此刻面对危机对于“集体性”一词全然陌生。托利政府不仅要为过去几十年的新自由主义买单,也要为几十天前为消除恐慌维持经济而做出的宣传口径(年轻人低风险、不易感)买单。然而实际能够有效缓解疫情之下的社会分裂还很难说。

可以感受到英国整个社会的焦虑感在日益增加,每个人也都不得不学习如何如适应新形式的生活。

各大超市的送货服务已经超过了负载,每日零点更新的预订时段,往往会在几十秒内就会被迅速抢光。各项工作转向线上,学校每日疫情相关的邮件越来越多。就连大教堂的晨祷和晚祷都做起了直播。

唯独还肆无忌惮的,恐怕就是树林里的鸟儿了。每天早晨拉开窗帘打开窗户,林中的鸟鸣总是异常清脆和嘹亮,能一下狂妄尖锐地冲破整个狭小房间的寂静。

前几日我跟导师进行了一次线上会议。想想过去十几天内,我与他人的交流和联系都在虚拟空间里虚拟地发生。虽然这在本质上与平常并无区别,但当与会议前我发现自己变得莫名紧张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甚至很久没有开口说话了。

这种感觉就像是科幻呈现的世界,精神与思想长期处于悬浮,遨游驰骋、飞跃旋转、对话搏斗在电石火光间无数次的创造和发生。而现实的自己不过是在平方之间静止,仿佛站在了无处的正中,迎接着想象中来自宇宙的挑战。疲惫却不能放弃。

就是这样继续无趣地记录和观察着世界,是很自我的叙述。但如果从了解每一个个体生命的角度来看,叙述恐怕是没有对错的。因为,谁也不能说谁的感受有错,谁也不能说谁的生活有错。更何况此刻我所受困的异乡的房间,仿佛是个落下了“无知之幕”的世界。

倘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无知之幕”就好了。人们或许就能够更容易理解他人的悲喜和有关共情的感受了吧。


2020年3月26日 于英国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