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是标签
名字是标签

新人打卡

找到matters是一个有点曲折的过程。

我大概有四五年的时间是豆瓣的用户,那大概是我上大学到毕业后的几年时间。在豆瓣上我有发表过短影评,印象中基本上都是在评价哥哥的电影,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想法,用豆瓣来记录自己看过的电影想看的书。有时候为了让记录有格调,会专门的去找特别小众的电影,各种文艺片,看得懂的看不懂的,有印象深刻的后来专门去买了blue Ray收藏起来的,也有再看名字,完全不记得自己曾经看过的。我现在还记得每次在豆瓣标记已看时的小小虚荣心。那时在豆瓣,也没有什么友邻,偶尔发个颓文证明一下自己还存在,现在看肯定会觉得腻歪。偶尔抽一口烟,马上照一张像素特别不高的自拍,对着镜子,越看越觉得自己太文艺了。

后来,我删除了自己的豆瓣账号。删除的过程和豆瓣倒是没有多大的关系。主要是那段时间我拒绝使用任何的社交网站。我发现自己总是不由自主的打开某某(豆瓣,脸书,ins是什么不太重要),一顿向下拉,也没在看什么内容,就是向下拉。当时刚毕业工作,现实生活中觉得自己啥也不会,特别无能,但是又狠不下心去花时间提升自己,只想得到一种廉价的满足感。所以有一段时间,我自我提升的方法就是一个个的注销社交网站的账号。本着这个原则,我注销了豆瓣。

四五年过去了,最近我注册了一个新的Instagram账号。平时用来看四格漫画,朋友的新发型,Obama的长文章。前一段时间在追圆桌派,全部看完了以后,又看了锵锵三人行以前的节目,很巧的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一篇写圆桌派无法代替锵锵的豆瓣日记,就这样,绕回到了豆瓣上。

自从我看到了那一篇日记之后,我就有事没事打开那个作者的账号,去看他的新旧日记,豆瓣广播,一来二去,就萌生了要不要重新申请一个豆瓣账号的想法。在我准备要申请那个新账号时,我看到这位作者去年的一篇日记,内容是他的伴侣的豆瓣账号因为敏感信息被完全注销了,前后没有任何沟通和解释,作者在日记中呼吁阿北不要辜负文青的一腔热血,我看完了以后,就打消了重新注册一个豆瓣账号的念头。

其实我还蛮想给那位作者发一封私信,告诉他有这个平台,可以让他的伴侣来这边发文,但是没有豆瓣我也没有对方的联系方式,而且我也不知道这个平台是不是真的很值得推荐,毕竟我也是新用户。总之,最后我也没有真的去发那个私信。

就这样,我在matters注册了一个新的账号。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