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牛山人
黃牛山人

分散式出版實踐者 網誌:bchai.cc

「我有我的正義」? 讀書會首聚筆記

by McGeddon CC-BY-SA 4.0

沒想到第一次讀書會活動便有十位來自不同背景的朋友參加,實在鼓舞。

第一次活動的簡報在這裡,歡迎使用 (license CC-BY-SA 4.0)。

上篇提到,作者以三個維度採討公義的定義,通常會三者同時考慮,且互相帶有張力。

  • 效益最大化
  • 尊重自由
  • 鼓勵美德

我們討論了幾個書中有提及但錄影課堂中沒有的例子。提到 Florida 風災後的市場抬價行為,組員立即聯想到年初疫情剛開始時生活必需品的炒賣,尤其出現天價口罩一事,並展開熱烈討論。


炒賣口罩

反對炒賣行為的組員論點為:

  • 口罩價格被炒到跟疫情前相差十倍以上,不合理。(問:怎樣的價格才叫合理呢?)
  • 口罩的用途關係到生命安全。炒賣令有需要的人買不到這必需品。(問:供不應求時,誰應該先獲得口罩分配呢?)
  • 發「災難財」可恥

贊成容許炒賣行為的組員論點為:

  • 不應干預自由市場,一買一賣你情我願,應尊重個人自由。(問:交易過程是「真正的自由」嗎?還是其實是被逼的成份?)
  • 自由市場提供更大的誘因讓商人提供更多口罩

沒絕對的答案。但無論贊成還是反對,以上各論點均可套以作者提出的三個維度去思考。然而一個有趣的觀察是:有組員以為功利主義者會贊成自由市場甚至炒賣行為,這可能是被字面意思所誤導了。其實功利主義者只看是否最多人獲得口罩分配,能達到這目的的話甚至會鼓勵政府統一以行政手段解決;他們會贊成自由市場的原因,只是因為市場的效率很多時能讓最多人獲益而已。

有組員想延伸討論政府存在目的與公義的關係,提起了另一位哲學家 John Locke 的思想。這位學者的自由主義思想如無意外應該會在第三次聚會中討論到,由於時間關係這次聚會先略過不談。


土地正義與大紫荆勳章

作者在 chapter 1 又有提到「分配公義」(distributive justice) 這概念,認為談公義很多時都涉及「分配」,但不只物質上也涉及無形的、精神層次的分配。作者舉以下四方面:

  • 收入與財富
  • 權利與義務
  • 權力與機會
  • 地位與榮譽

我因此提出為何香港的土地問題不只是單純市場經濟問題,也涉及土地是否公義地被分配,並舉橫洲收地事件明日大嶼計劃為例。另,談及榮譽的分配,令人聯想起政府頒發大紫荆勳章一事。把勳章頒給阿叻這件事不只是一件茶餘飯後的笑料,背後也涉及分配此榮譽的過程是否公義,社會制度正在鼓勵何種「美德」,此美德是否廣為市民接受等。活動後跟組員私下延續討論此事,他說阿叻獲勳其實也無法獲得什麼榮譽,卻只會令授勳這件事失去榮譽而已;因為榮譽的性質跟物質資源有些分別,不是誰說了算而是存在於普羅大眾心裡的。這令我想起官方不斷在策動的「愛囯」論述宣傳,並更明白為何要粗暴地打造出這樣的「美德」來。


有所不為 – 經典的電車難題

組員討論了經典的電車難題,贊成推杆撞死一位無辜者以挽救 5 人生命的有 3 人。一如影片課堂中哈佛同學們,當轉為考慮電車難題第二題型(胖子)時,有組員開始猶豫了。為什麼推動把手導致一無辜者死亡,會比親手推一個人落橋的決定來得容易呢?

去年的我也是會毫不猶豫選擇推動把手。還記得那時正當反送中運動最烈之時,跟朋友討論此題時均聯想到社會運動的進展,尤其思考成為戰爭並發生人命傷亡的可能性。如果戰爭是唯一能解決香港高壓管治的方式,一個功利主義者應該有機會經計算後支持發動戰戰爭。然而讀完此書後,學懂同時考慮其他的維度(個人自由、鼓勵美德),事情便不那麼純粹。現在的我似乎對這難題更束手無策呢。


以有涯隨無涯

此讀書會除了根據《Justice –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討論外,也可看網上免費的課程影片。記得在第一課教授說了一段深刻的話,原文節錄如下:

Philosophy teaches us and unsettles us by confronting us with what we already know… and making it strange… and here’s the risk, once the familiar turns strange, it’s never quite the same again…
By Kant, skepticism is a resting place for human reason where it can reflect upon its dogmatic wanderings, but it is no dwelling place for permanent settlement… the aim of this course is to awaken the restlessness of reason and to see where it might lead.
- Prof. Michael J. Sandel

無疑,純粹以直覺生活比凡事質疑思考是簡單舒服的。但在這善惡是非模糊的時代,期望透過閱讀和反思的過程,我能更清楚自己信念的依據,不做一個人云亦云的人。讓我以一位組員分享的說話作結:「討論的過程不是為了尋求最終的答案,而是讓大家更認識自己。」


剛過去的這次活動,在 1.5 小時內想討論那麼多主題,無疑太貪心了。下次似乎需要精簡一點才行。

讀書會暫定逢週四晚 9:00-10:30 於線上以廣東話進行,最長 1.5 小時,過程禁止錄影錄音,如欲參與延伸討論請加入 MeWe 群組

公義課免費線上課堂

Justice –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by Michael J. Sandel

逢週四晚 9:00 讀書會線上連結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