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展
學展

學展,政治工作者。台灣中壢人,是七年級也是90後,關注數位產業、台灣政治、媒體、兩岸議題。

替代役這麼不堪,那台灣社會為什麼不討論「廢除替代役」?

在這篇之前的我和@嘎西 的最後一篇,都收在接近 gap year 這個概念上。

如果用 gap year 來理解替代役的話,就是:

我們都被丟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面對陌生的人,但後來也得到一些東西。

但是這兩者最根本的差別還是在於「自願/非自願」。

就算在當替代役的期間,真的有得到一些收穫、甚至是利大於弊,但終究還是「非自願」。

兵役義務的正當性來自於國防安全,但替代役從訓練階段到執行勤務上,跟國防安全八竿子扯不上邊。

再加上替代役(甚至包括真的待在部隊)在多數人心中,就是很廢,那這邊就延伸出一個問題:

為什麼台灣社會不討論「廢除替代役」?

我自己的看法是這樣:

在進去之前以及在裡面的期間:不敢抵抗、抵抗的成本太高

退伍之後:老子已經走了,不關我的事了

另一方面則是,在憲法仍規定台灣男性有兵役義務的前提下,要我選,我當然選替代役,而我也這麼選了。

所以,要嘛就是上升到「廢除徵兵制」,而不會剛好卡在「廢除替代役」這一層。

就算在2013年台灣的洪仲丘事件期間,當時的運動論述也是走向「要真相」以及在制度上修改《軍審法》,而沒有走向「廢除徵兵制」的討論。

另一個角度則是,在徵兵制v.s.募兵制這個議題上,由於兩岸、國防問題,泛綠(包括部分獨派團體)多是主張徵兵制,募兵制則是馬英九的政策。

而且,以我個人以及周遭朋友的從軍與服役經驗,許多人甚至不覺得「自己去當國軍」對「國防」有什麼助益,再加上國軍的社會形象真的不太好,真的難讓人欣然接受這個義務。

而且,如果同時考慮前面這兩個角度,又恰好與台灣的政治光譜相反:威權的國民黨捍衛個人自由?(但以實際發生的歷史來說,徵兵制v.s.募兵制的討論,多是圍繞在國防安全上,而不是個人意願的問題。)

先稍稍小結在這邊,希望這串還有潛力「聚焦之後再次展開」。

最後還要謝謝 @嘎西 願意上場呀!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