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ecthelion1993/ 美術史是研究美術品與時代文化交涉互動下的歷史研究,而當代讀者的閱讀及傳播也參與了美術史的形塑。五丁目期待透過不同形式的短篇筆記,提供關心文化、喜好藝術的各位一個富知識性的生活提案。

芝山巖惠濟宮要蓋電梯?問題不是能不能蓋,而是蓋得好不好看

近日,臺北市芝山巖惠濟宮要在入口處增設直達主建築的12層樓透明電梯一事,再度浮上新聞版面。早在2016年,惠濟宮就已數次提出要增設電梯,並引起文化界人士的熱議與撻伐。廟方的態度是為了「服務不良於行的長者上山參拜」,不過明眼人都知道,此舉是為了換取作為主力信徒的長輩支持,以鞏固香火。

惠濟宮電梯概念圖。圖片來源:Facebook「芝山岩惠濟宮-226崁階梯」

有人說,必須隨著階梯緩慢而虔誠的登山,才能表現對神明的崇敬。雖說在日本神社信仰中確實此一參拜文化(如數百階甚至一千多階臺階的金刀比羅宮),不過有些神社早就設有電扶梯,為行動不便的參拜者大開方便之門,例如江之島的江島神社便設有戶外電扶梯,被設計成依附在山坡間,不會覺得突兀。有些建在半山腰的臺灣寺廟,也都設有電梯。

也有學者認為,電梯聳立在「莊嚴優美」的入口門樓後方,顯得十分突兀,毀壞當地的「神聖氛圍」。不過五丁目轉念一想,這座造型在臺灣各地隨處可見的中式牌樓也是戰後才建造,其北方宮殿式的建築風格,與百年歷史的芝山巖惠濟宮可謂大相逕庭。因此若要說起「毀壞當地的神聖氛圍」,誰先誰後還很難講。

芝山巖惠濟宮的牌樓。圖片來源:Wiki

近年,隨著已開發國家人口邁向高齡化,歐美國家有不少教堂、城堡,由於建造在高地上,也已增設電梯及電扶梯。如西班牙多雷多(Toledo)的古城區設有電扶梯,方便遊客抵達位於高地上的城堡。然而,相較多雷多的電扶梯顧及整個文化地景風貌的美感,惠濟宮這座透明電梯的設計則顯得十分突兀。說難聽點,就像是一根倒插在香爐上的透明筆桿原子筆。

西班牙多雷多的古城及電扶梯。圖片來源:https://structurae.net/en/media/322704-toledo-escalator

也因此,問題並非該不該增設電梯,而是如何設計電梯才能兼顧整體視覺美感,與當地古蹟、自然環境、遺址達到共存。

說到底,寺廟終究也需要仰賴信徒的香火才得以存續,為了信徒的需求而增設電梯本來就沒什麼不好,重點應該是,那座電梯與周遭地景的協調感太差。在增設此類建物時,本來就要考慮到誰才是這片風景的老大,而廟方顯然沒考慮到這點。可以看出,之所以設計成透明電梯,是為了讓參拜者能向外觀賞芝山巖的景色,但臺灣現今無數的天空步道,已經作為失敗的範例告訴我們,如何用突兀的建築來毀滅當地美景。

小烏來天空步道。圖片來源:https://travel.tycg.gov.tw/zh-tw/travel/attraction/583

1931年,臺灣畫家郭雪湖曾描繪芝山巖惠濟宮的美景,完成《新霽》一作,並入選臺灣美術展覽會的臺展賞。這件精緻細膩的作品,紀錄了百年前惠濟宮的參道、石燈籠、石碑及建築,時至今日,石燈籠與石碑已不在原位。

近日,這件作品剛好在國美館的「經典再現-臺府展現存作品特展」中重新展出,若惠濟宮的電梯蓋成,郭雪湖筆下的美好風景,也就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郭雪湖,《新霽》,1931,膠彩,臺北市立美術館藏。可以看到畫面中間的階梯及石燈籠,以及隱沒在森林深處的惠濟宮。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