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ecthelion1993/ 美術史是研究美術品與時代文化交涉互動下的歷史研究,而當代讀者的閱讀及傳播也參與了美術史的形塑。五丁目期待透過不同形式的短篇筆記,提供關心文化、喜好藝術的各位一個富知識性的生活提案。

【閒畫家常】陳澄波《日本二重橋》

(编辑过)
這幅《日本二重橋》描繪日本東京皇居正門前的石橋,現今所稱的「二重橋」,多指的是另一座正門鐵橋,此一誤稱在當時頗為常見。此畫色調較暖,明暗對比不強。畫中正值春季櫻花盛開的時節,四周樹木蓊鬱,天空晴朗碧藍。然而,有關這幅畫的創作時間,學界長年爭論未定。
陳澄波,《日本二重橋》,年代不詳,畫布油彩, 80.5×100cm,私人收藏
陳澄波(1895-1947),作為臺灣美術史乃至臺灣史上著名的悲劇性人物,因在228事件中受難而為人所知。但在作為受難者的身分之外,陳澄波在日治時期更以當時藝壇的領袖人物而聞名,多次入選當時臺灣最具指標性的臺灣美術展覽會、總督府美術展覽會,甚至是地處殖民母國中心的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除此之外,陳澄波也是臺陽美術協會的創始成員之一,該會對臺灣美術的發展影響深遠。
除此之外,陳澄波也是少數在當時有著廣闊遊歷視野的畫家,1920到30年代間,他不斷往返於臺灣、東京、京都,以及中國的廈門、上海、杭州等地,甚至有資料顯示他曾有作品參加馬來西亞檳城當地的美展。他積極走訪東亞各地,進行寫生旅行、廣結畫友並參加畫會展覽。然而漫遊各地之餘,陳澄波從未忘記臺灣,依舊掛念著要創造出屬於臺灣的現代美術。我們幾乎可以這麼說:陳澄波是當時臺灣美術、文化界走在最前端的人物之一。

這幅《日本二重橋》描繪日本東京皇居正門前的石橋,然而,現今所稱的「二重橋」,多指的是另一座正門鐵橋,此一誤稱在當時頗為常見。此畫色調較暖,明暗對比不強。畫中正值春季櫻花盛開的時節,四周樹木蓊鬱,天空晴朗碧藍。

皇居正門石橋。WIKI

有關這幅畫的創作時間,學界長年爭論未定,家屬推測為1927年,陳澄波尚在東京習畫時所作。此說法得到不少學者從風格的角度予以認同。另一方面,亦有學者根據畫題「二重橋」及落款中的「謹寫」,推測這幅畫的製作與1930年代後半葉的皇民化運動有關。畫家藉由描繪天皇居所,並以「謹寫」表示對天皇的崇敬,並呼應畫壇當時的風氣。

五丁目並非陳澄波研究的專家,無意也無法詳細考究答案為何。根據家屬的記憶中,此畫在日治時期被掛在白川公學校(今嘉義市西區大同國小)校內牆上。這所學校與陳澄波的關係頗為密切,陳澄波的兒子陳重光曾就讀於此,曾入選府展、臺陽展的女兒陳碧女,在戰爭末期於該校任教,同屬青辰畫會的畫友安西勘市亦在此執教鞭。

白川公學校明信片。陳澄波舊藏。中研院台史所檔案館典藏。

陳澄波收藏有一套「白川公學校明信片」,年代不詳。不過其中一幀明信片上刊有校長鈴木弘之的肖像照,由於鈴木氏於1935年任內逝世,僅在該校任職2年,由此推測這套明信片為1935年前拍攝。有趣的是,其中一幀拍攝白川公學校音樂課的照片中,講檯正中央的牆上赫然可見陳澄波的《日本二重橋》被高掛著。

白川公學校明信片。陳澄波舊藏。中研院台史所檔案館典藏。

陳澄波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繪製《日本二重橋》,又是什麼時候將畫作交予白川公學校,仍有待後續更多的調查,不過從照片來看,至少在1935年以前,此畫就存在於學校牆上。因此在創作動機方面,《日本二重橋》與30年代後期才開展的戰爭動員、皇民化並無太大關聯。

1947年,陳澄波在嘉義車站前遭到處決,之後《日本二重橋》被校方交還給家屬。除了是為了與「煽動暴動者」有所切割外,或許也有避開像這樣與日本皇室關係密切的畫作的意圖吧。無論如何,這幅傳達靜謐優美氛圍的作品,或許仍等待更多人述說、發掘出陳澄波的故事。


※有關家屬對畫作的記憶,參照李淑珠,《表現出時代的「Something」:陳澄波繪畫考》,臺北:典藏,2012。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書院街五丁目的閒畫家常

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圍爐向讀者介紹美術史中的藝術作品。書寫篇幅不長,主要是以短文簡單說明畫作的來歷、流傳及內容形式。希望能向各位讀者分享美術歷史(尤其是臺灣美術史)發展的多元面貌。

040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