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ecthelion1993/ 美術史是研究美術品與時代文化交涉互動下的歷史研究,而當代讀者的閱讀及傳播也參與了美術史的形塑。五丁目期待透過不同形式的短篇筆記,提供關心文化、喜好藝術的各位一個富知識性的生活提案。

日本畫家筆下的「幻造國家」滿洲國:飯田實雄《建設》

(编辑过)
1930年代末期的日本畫家飯田實雄,在這幅120號畫布的巨作裡,用顏料澆灌著名為大東亞共榮的夢想,此時他尚未能看見帝國夢碎的那天。
飯田實雄,《建設》,1938,第一回府展入選。原作下落不明,此為黑白照片
荒蕪且遼闊的大地上,突起的岩丘如同沉默的巨人佇立在遠方。無名的車輪被沙土所掩埋,遭到北風終年的吹洗、侵蝕變得殘破。這裡,是滿洲國的大地。北緯40度以北的天空一碧如洗,陽光毫無遮掩地遍灑在日本帝國眼中的「王道樂土」。眼前這些壯碩的男子,是來自日本的拓殖先鋒,他們對這塊廣闊且蘊藏無限資源的疆域投以期待,思索並討論如何將這裡建設成亞細亞的理想鄉。

1930年代末期的日本畫家飯田實雄,在這幅120號畫布(約194x130公分)的巨作裡,用顏料澆灌著名為大東亞共榮的夢想,此時他尚未能看見帝國夢碎的那天。

飯田實雄(1905-1968),出生自日本福岡縣。他作為1930年代日本前衛美術團體-獨立美術協會的早期成員,入選過多次展覽。1933年他前往甫剛成立的滿洲國旅行。根據報導,他是「往返於滿洲、北中國、南中國約莫兩年,並在熱河討伐之際,作為特務機關的一員前往承德的熱血兒」。

所謂「熱河討伐」,又稱熱河戰役、熱河事變或熱河抗戰,是發生在1933年2月至3月,日本、滿洲國與中華民國在東北承德至山海關等地展開的多次大型戰鬥。雖然目前未見飯田實雄參與該戰爭的明確記錄及活動內容,但從相關的旁證史料,可以確認他確實曾在當時前往滿洲活動,並與該地的日本軍部、報社媒體有所互動。

1933年3月4日,日軍入熱河省承德(Source: Wiki)

1937年,飯田實雄前往臺灣旅行,目的是為了探索繪畫創作的題材。這段從北國到南島的旅途,帶給畫家許多的刺激及新鮮感,飯田實雄從西海岸的平原,一路到大霸尖山及大魯閣,盡情感受南國的山野之美。但過度使喚雙腳及右手的結果,導致他關節受損,很長一段時間,他只能坐在輪椅上行動。

作為一位畫家,慣用手受傷可謂無比嚴重的打擊,但熱愛繪畫的飯田實雄並未一蹶不振。他定居臺北,於本町(臺北市中正區開封街附近)開設喫茶店及畫室,並持續進行創作。1938年,他根據自己的蒙滿旅行經驗,完成這幅120號大小的《建設》,並入選臺灣總督府所舉辦的「府展」,受到媒體矚目。

朝日新聞臺灣版採訪飯田實雄

如前所述,這是一幅表現1930年代日本經略滿蒙地區意圖的作品。像這樣以一望無際地平線作為遠景的作品,並非地狹山多的海島日本與臺灣可見的景致。當時不乏日本畫家前往蒙滿取材,描繪日本缺乏的(亞洲)大陸遼闊風景。在臺灣,飯田實雄可說是創作此類主題的先驅之一(雖說臺灣稍早也有其他日籍或臺籍畫家前往滿洲、朝鮮寫生,不過其創作的動機與圖像脈絡應該與飯田實雄有所不同)。可以說,作為參與滿洲國早期建設一員的飯田實雄,將自己對滿洲國的理想投射在這幅畫裡。

1940年代以後,或許是受到帝國南進時代背景的影響,飯田實雄開始轉而描繪南方民族生活,或是迎合日本「聖戰美術」的創作需求,與軍部合作,描繪戰爭前線場面等題材。縱使臺灣自始自終都未淪為陸軍戰場,但包含飯田實雄在內的在臺日本畫家,都開始透過照相技術或是寫生軍隊演練的場景,開始創作前線的戰爭畫。

不過,隨著1945年二戰結束,這些勾勒大東亞共榮願景的作品,就如同滿洲國的存在自身一樣,成為消散的理想,被歷史的砂土所掩埋。而在臺灣建立畫壇地位的飯田,也與其他日本畫家被迫放棄一切成果,引揚歸國,於1968年逝世於日本。

二戰時期,以飯田實雄為首的畫家與部隊合作,進入軍營內寫生,描繪軍隊操練的景象

參考資料:
  1. 黃琪惠,《戰爭與美術: 日治末期台灣的美術活動與繪畫風格(1937.7-1945.8)》。
  2. 〈大陸建設の姿 熱血畵家飯田實雄氏〉,《朝日新聞臺灣版》,1938-10-16(版5)。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書院街五丁目的閒畫家常

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圍爐向讀者介紹美術史中的藝術作品。書寫篇幅不長,主要是以短文簡單說明畫作的來歷、流傳及內容形式。希望能向各位讀者分享美術歷史(尤其是臺灣美術史)發展的多元面貌。

040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