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嫚
舒嫚

對生活隨意就好。相信承諾;喜歡一切美好的東西。

時間不感症者:重返魔都1930

1930年日治時期,被日本人稱為魔都的東方巴黎上海,魅惑著心懷黃金時代的人,也魅惑著前進中國的文青CEO──劉吶鷗。

跟當時往來中日台的文人一樣,他將日本新興文學介紹到中國,新感覺語法、筆下的摩登世界,以及後來推動的軟性電影,影響了中國現代藝文發展,

被稱為新感覺派。卻在三十五歲那年,突遭暗殺身亡。

九十年後,徐禎苓到上海復旦大學做交換學生,她選擇以劉吶鷗為博士論文,就著劉吶鷗身後留下的唯一一本日記1920年份的中國旅遊指南,重新走讀上一世紀的人文故事。

出發前,南下台灣文學館手抄劉的日記,做好國共演進軌跡研究,聽從前輩指點,在對岸非不得以不要輕易說出自己是台灣人,留意生活態度—台灣人特別守規矩、有禮貌,無論如何堅持排隊,填寫國籍記得寫中國台灣,免得一直被退件重寫;和新舊朋友談及兩岸話題時,到哪裡就得喊停,對方提起六四或網路言論檢查時,微笑裝不懂或是說沒聽說,免去不必要麻煩。

初到上海,假日和朋友去逛東台路古玩市場,買老上海地圖,美女月曆牌,從七百五,三百起跳殺價到五十、三十自認撿到便宜,回宿舍興高采烈說給同學聽,對方回:那古玩市場只有外國人外地客才會去買東西,我們都從淘寶網買,既便宜又直接送到家。

她恍然大悟,五十、三十或一百都當台幣,忘了換算人民幣兌換台幣價差,她那一袋袋戰利品,買貴了。

作者帶我們回到三十五歲劉吶鷗被暗殺的現場,劉到上海插班震旦大學法文特別班、與林文月的父親林柏奏合資房地產,看為城市建設拆毀石庫門許多老房子,夜遊上海灘,到四川路、多倫多路看民初名人住所,上海遺留不少民國民黨時代的路名,修正人們「四九以後共產黨全數消泯國民黨的政策」,民初四大百貨區。

交換生時間裡,除了上海作者有幾次外遊。去到太原,在車站搭計程車,司機問出她從上海來,按停不跳表,說,到外地打車就是這樣,咱也要掙錢,我若去上海也是會讓你們多賺點。話中有話,分明是占便宜,聽起來倒滿像人生哲學。

一九二七年劉隨戴望舒踏訪北京,接風的馮雪峰且帶他們逛窯子、劉吶鷗逛故宮寫下的文字等,以及副線施蟄存避難雲南曾騎馬到石林,破例參觀西安不對外開放的銅馬銅車。徐禎苓詢沿跡走踏,揣摩一個世紀前,劉吶鷗在文人雅士的主述中,屬於庶民的痛快與憂傷。

許多巧遇作者寫得動人,往山西的大巴鄰座婦女常到國外自由行,與迷路偶遇的大陸男女結伴同遊大雁塔,擔心禎苓安危未及深夜便折返。在天津準備穿越馬路時,大媽拉起她矯健跨越柵欄,說:孩子,小心哪!現在沒車,快過來。

踏查者耽溺古老光陰裡,彷彿劉吶鷗在〈兩個時間的不感症者〉描寫男人沉醉於摩登女郎的戀愛時光。時間的感與不感,有浪漫,也有刻意的悖逆。

徐禎苓的上海,終非上海人張愛玲自揭的華麗與蒼涼,而是交換生能懂得的言與意。




時間不感症者:重返魔都1930

作者:徐禎苓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20/04/10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