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嫚
舒嫚

對生活隨意就好。相信承諾;喜歡一切美好的東西。

桃花井

《桃花井》美麗的名字,誤以為作者要訴說得是浪漫故事。


蔣曉雲女士要告訴我們兩岸離散四十年的悲歡家庭故事,外省第一,二,三代人不同心境返鄉之路。


翻開書頁第一篇〈楊敬遠回家〉,主角楊敬遠是二0年代生於富家的書法名家,也是當地中學校長,三十一歲時來了共匪黨,怕被清算鬥爭,決定辭別妻兒逃離匪區。楊敬遠逃到台灣後,在白色恐怖時期遭人誣告,坐了二十多年冤獄才因特赦重獲自由﹙早知如此何必逃出?﹚。後來聽說妻兒還在,興沖沖寫書法籌措旅費,不料返鄉途中勞累發病,費盡艱難回到鄉下老家已不久於人世。故事結尾是這苦命人含笑而逝,結髮妻親生兒圍繞送終。


作者用倒敘手法寫楊敬遠的冤獄種種,幸而在綠島偶遇老家的老縣長李謹洲,兩人結了患難緣。這個伏筆一直延伸到〈回家〉之後楊敬遠辭世退場,李謹洲才轉為本書要角。李謹洲,壯年時在家鄉貴為一縣之長,到台灣後坐了幾年牢,出獄後落魄潦倒,家庭靠教小學的太太維持,與兒子也常起口角衝突。太太去世後他開始返鄉探親,雖仍擺出老縣長及李村族長的派頭,背後卻只被人稱為「台灣老頭」。這個「老頭」碰到經過文革錘鍊,從小在桃花井打滾且正沉浮改革開放浪潮的—小紅,派頭積蓄一步步被掏空,終致氣得中風失語,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所幸被媳婦小紅嫁給老頭的董婆還懂一點人情世理,在老頭中風後細心的繼續照顧他多年;而她所求僅是死後的骨灰能夠撒在他的墓旁…。


《桃花井》每篇情節雖各自獨立,但人物眾多血脈相連,劇情環環相扣,多重時間來去交錯,也帶出兩岸之間多角度的價值對抗。其間的恩怨糾葛與金錢糾纏錯綜複雜,蔣曉雲卻能以宏觀的筆調冷靜描摹,在亦悲亦喜中突顯人性的貪婪與對立,最終則讓一切的矛盾歸於無解;李謹洲去世後,董婆也上吊自殺,「李村的古墓與今墳一齊溶入了寂靜的蒼茫大地裡。」


時間距離呈現的無情與無奈,以及在無情無奈中流露的至情至性,正是貫穿《桃花井》全書的主旋律;嘲諷,批判,對罵,則是喧嘩不已、從無冷場的伴奏。


以往這類故事書寫,往往夾纏血淚交織的苦難記憶,蔣曉雲的小說有著張愛玲式的冷靜旁觀,詼諧幽默,把人生的體會和感動熱熱鬧鬧編進故事中。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