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這種說法
有沒有這種說法

Reader

告別微信

有智慧的古人在《傳道書》中說,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死有時,栽種拔出也有時;從殺戮醫治,拆毀建造,哭泣歡笑,哀慟跳舞,到尋找失落,保守捨棄,撕裂縫補,靜默言語,喜愛恨惡,爭戰和好都有時。可見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使用微信,大約五年,如今看來,也到了告別的時候,這裡做個回顧。

大約在2014年十月,下載了微信,和中學同班同學們,跨洋取得了聯繫,同學群裡熱鬧過一陣。不少老友,卅年久別,因微信而重逢於網絡,聊聊往事,尤其是尋找那些失落同窗,拉人歸隊的過程,總有些興奮欣喜。一年半載後,時空距離,時差影響,和東西文化之間的差別,逐漸佔了上風,久違之情也漸漸淡落。同學群,老友群裡,沉默的大多數,寧可被罵殭屍,也要成為名副其實的潛水員。也有不少朋友,不愛湊大群熱鬧,就閃開了,建成另外的各種小群,上海一幫,廈門一夥,加上小中大學等等,每個人手機上,各種各樣的微信群一大堆。

我愛結交那些喜歡看書的朋友,於是建了自己的讀書群,每天發些與書籍相關的信息,這樣的微信群,有幾個,維持了三四年。在這過程中,和周圍那些使用臉書,或其他社交軟件的朋友們,幾乎沒有交集。

第一次感到有些overwhelm,是2017-18年,當時大家的朋友圈還很熱鬧,人們熱衷於相互曬些生活照片,找到點贊帶來的滿足感,各類公眾平台的網文,也還未被大量刪除。我所讀的書,是通過朋友圈裡的更新發布的,幾乎每天一本,也通過美篇介紹。另外,微信群裡閒聊,所耗的時間很多,看書的時間便少了。於是主動放棄了微信裡頭那些花哨的功能,不再更新朋友圈,書籍的分享,從美篇,換成由簡書,豆瓣替代。

到了2018下半年,情形發生了一些變化,先是簡書裡的小編,發來通知,說是自己在簡書平台裡的讀書筆記,違反了某些相關的網絡法規,我猜或是因為,列舉的書本裡,提到個別,或書中的文字,碰到了敏感詞,自我來回檢查了一通後,覺得無辜,便發郵件,向網絡平台的管理員詢問,結果不問可好,一問之下,之前其他的幾篇書單和讀書筆記,也中招被封,估計網管們,這才有空去翻我的筆記。

但是個人對於書籍的收藏愛好,總是很強烈,平時翻書,怕健忘,隨手留下一點筆記,當作日常記錄,既不為何特定目的,也不向大眾宣傳,個別好友要看,放在網上,比較方便。當時看了些書,大都是文學藝術,不包括政治學的社會學等類,這還要被警告,真是一頭霧水莫名其妙。於是,簡書也罷,豆瓣也罷,在大陸那些平台裡註冊的名號,只好都放棄了。無獨有偶,這段時間裡,有些微信隔洋聯絡的老友,因為不知觸碰了什麼條規,竟然被迫換了微信號,我雖好奇,也沒多問,他國的時事政治,本就不大關注,只是隱隱覺得,那曾經轟轟烈烈的文化革命,又將捲土而來。微信於我,慢慢只剩下讀書群裡朋友之間,聊書工具的一個功能。

2019年的情形更加離奇,微信裡平時訂閱的許多公眾號,一個個都倒下不見了,那些值得看的文章,若不拷貝,一轉眼也都被封,有時只在幾分鐘之內,好端端的一個共享平台,只剩下風花雪月,歲月靜好之類的文字,才可存活。群裡不得不用微信的朋友們,勉強用拼音,諧音,圖畫,甚至劃上了條條槓槓或叉叉,橫豎顛倒的圖片,才敢發出。其狀有如槍林彈雨裡傳遞食物,或監獄放風時交換秘密口令,小心翼翼的文字背後,是怎樣的神情?許多想講的話,估計沒說出來就咽回去 - 一種比無奈還難過的自我審查。若說世上有些勢力,大到能夠阻擋普通人,決定哪些話不該說,哪些書不該看,哪些事不該想的話,那麼微信這個工具,倒是表現出一種無時不在的威懾力。

那些隔網而見的文章帖子,還在其次,一同使用這一工具的熟人們之間,逐漸也因為比方大陸和香港的時事,而出現完全相背的意見,讓我對微信的洗滌功能深有感觸。兩個交情還算很不錯的中學同學,一個在新加坡,另一個在深圳,用超乎我意料之外的語言,發給我短信,讓我感受到在那個遙遠的國度周圍,人們所受的壓力,和對於觀點不同,便無法心平氣和地探討問題的決絕。雖說友情因此煙消雲散,也有些後悔,但被得罪時,得理不饒人那種直言反擊,總是很不習慣,於是作罷,脫離微信,慢慢也變成在考慮之中的一件事。

個人朋友圈的那些久遠的帖子,照片,一張張手動刪除,遠方朋友的頭像,也逐漸消失在記憶中。離開微信,並不在於關閉賬號,從關閉心靈間的分享交流開始,就一直停不下來了。藍天之下,言論有如呼吸,這種呼吸的空間越來越小。同樣的藍天下,有許多人,他們只能在催淚彈刺鼻的煙霧中徬徨,有許多人,只能在防病毒的层层口罩間,呼吸一點空氣,這空氣,也變得更加珍貴。

還未退出的個別同學群,仍然是偶爾幾個人在閒聊,群裡無聊的消息,每次定時刪除時,也不斷提醒自己,留在群裡潛水的含義,已所剩無幾。是啊,若不是那些還有一點友誼的老友,在這個軟件裡聯絡,自己完全可以與之切割了。反送中,貿易戰,鄂肺炎,每一件突發的大事,都讓微信這個典型的Made in China軟件,越發暴露出捉襟見肘的質量,就像一輛不錯的汽車,只能在失修已久的破爛道路上顛簸,速度,是再也快不起來了。

Enough is Enough,或許這是到了和微信切割的時候,回想2014年安裝之前,沒有微信的生活,也還正常。如今周圍太多的朋友,已經離不開這個軟件。更換微信,比方選擇Telegram,這情形,好像要和他們告別,去擁抱另外一個世界。除了對這點,有些許依依不捨之感以外,將這個具備高度“自我審查”潛在力的工具,鎖在一個角落,或許是像我這樣一個普通用戶,最認真的回饋。古人屈原身體力行說,如果對朝廷不滿,你可以選擇跳江,其實我看大可不必,如果他也使用微信的話,我建議重新開始,學習,改換一種語言,一個軟件,又是一個喜樂的天地。

I remember a scene and conversation from the great movie "Shawshank Redemption", based on Stephen King's Novel, that after Andy slides the Mozart album to the prison's phonograph player, he sink into Wiley's chair, overcome its beauty. Cons all over the prison stop whatever they're doing, freezing in mid-step to listen, gazing up at the speakers. Nobody moves, nobody speaks. Everybody just stands in place, listening

to the MUSIC, hypnotized. And later when Red recalled that in his memory, he mentioned this :

I have no idea to this day what them two Italian ladies were singin' about. Truth is, I don't want to know. Some things are best left unsaid. I like to think they were singin' about something so beautiful it can't be expressed in words, and makes your heart ache because of it. I tell you, those voices soared. Higher and farther than anybody in a gray place dares to dream. It was like some beautiful bird flapped into our drab little cage and made these walls dissolve away... and for the briefest of moments - every last man at Shawshank felt free. It pissed the warden off something terrible.

2/26/2020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