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hai
shaohai

来自于简体字地区的海边。

评注《三国演义》的一段文字

这是我评注《三国演义》中毛批《讀法》的一段文字,用浅显的文言体写成。

評注:著者演心性忠義,立意敞開,風聲磨礪,遂有意行於風,風行於世。然天下三分,世風擾攘,忠義心必有歸屬。正統論是毛批帥旗,亦是毛倫先生心鏡。文中開篇即論正統與僭國,語意卻精鍛細研,不以率真為本,《讀法》當為毛宗崗先生所作。

正統之價值云何?便是世法恒久有信,民心百變有常,歷史與文明接傳有序。正統之義涵云何?蓋有道統天命、血統嫡傳與民族地緣之說,兼以天下一統、民心悅服與長治久安諸論。然則天命本屬借寄,世相如野火春風,歷史拙樸能容,世法遞嬗演進,論者亦各有所重,正統邊界遂隱顯不明,清思之下難有至論。先是董卓妄行廢立,遂致京都大亂,所立獻帝仍享位正統,當見劉氏血統重於漢之法統。後有曹魏生篡漢鼎,毛批謂之不得其正統,豈知蜀漢立國時,獻帝亦未亡。予蜀漢以正統者,又見毛批喜劉皇叔,不喜漢獻帝。縱使江山一統,帝力及於九州四海,尚不足以自矜之勢終結歷史,彼時漢室三分,天下當屬一國三府,實未便以正閏之辨取代道統。民如后土,化育其帝。我民不滅,我土不沉,傳正統於帝室宗譜,不如規之以萬民化育。

“祖宗之創之者正,而子孫之繼之者亦正”,毛批之於正統,起論於道統天命,收結於血統傳遞。重於血統,蓋毛氏繫念於異族入主中原與華夏守成之心。論至隋唐與宋,不及蒙元滿清,亦見此意藏之深山,若地下水流,不見其形,不聞其聲。漢唐之盛,非天子一人之力可為。子孫傳遞之論,其勢不得已,更有不可衡准處,無由傳於百千之世,遂有近世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猶未竟功。漢之桓、靈,便如周之幽、厲,雖有基因傳遞之正,治國心行卻偏信左道。子孫之繼,血統檢視猶在,道統倏忽離席,其內理執於一端,遂自損天命。

漢承秦制,續周統,創民族之正名,立華夏之恒心,數經輝煌,歷載盛譽。國之不死,利於天下,此固然大好,天下卻輪轉往復,有動無靜。世法有信則向心,帝能制天下。無信則離心,天下能制帝。人心動而立常,歷其久當知變。以變為用,或追鳳凰浴火之重生,以守為常,必墮溫水煮蛙之死局。漢制雖經數變,猶未以政制衡准樞要之權。權者,衡也。帝相互衡為總根,三公互衡非浮雲。桓、靈之季,遂使內廷之憂此起彼伏,四海之患推波就勢。彼時,古道之風猶存,術數之理漸起。雖有儒門忠義度世,怎奈豪強雄心難伏,漢室隨之火德消隱,天命離散。三國畢,九州一,天子從此不姓劉。此正見道統創制重於血統傳遞,巍巍天漢,內政之憂亦猛於外敵之患。漢室翻覆,猶似人之大限,或謂之無常之常。

《三國》一書,演史與志史如影隨形,心領神會,遂如根腋生根,花間吐花,其韻交通,互顯彼此。其翰墨所至,鑿河引流,蕩塵滌砂,運古史風濤,磨礪世道,鐫刻身心,傳之六百載,成大方圓。不寧惟是,其書撒字成兵,列句顧盼,風氣巍巍,跌宕九曲,具恢弘縝密、自生自足之像,能鑒華夏古今之世相,映著者懷思之深廣。《讀法》一文,以數條綱索懸起千絲萬綫,亦見演史小說批評之智慧。毛批三國,譬如樵夫,呼於一山,能聽來群峰回應起伏。或似網師,收起綱索,方知曉水下靈動萬千。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