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ncanLau
DuncanLau

岀生及成長於香港,旅居加拿大25年後回流。兩地生活文化的差異與衝擊,一邊是多元文化,一邊是中西匯集,從一邊看過去另一邊,算是多重國際視野。

【天涯曲此時】重新演繹 (Cover Version)

重新演繹,翻唱,英文叫Cover version,不管怎樣稱謂,大部分其實萬變不離其宗,改動太大,變成了另一首歌,即使有自己的風格,歌迷未必能接受。

Photo by Adrian Korte on Unsplash

正如我在談許冠傑唱英文歌時所說,當時香港樂壇以翻唱外國的流行曲為主,有些甚至比原唱出色,更受落。

在外國樂壇,同樣有這種翻唱,有些更將原曲改頭換面,完全顛覆想像,注入千萬個可能。這篇跟大家談幾首令自己臣服的翻唱。

Yes 《America》

這個版本不是原裝錄音室版本,原版本超過十分鐘,這個版本只有八分多鐘,開頭的引子刪短了,但影像是他們當年錄音時的影像,因此更珍貴。

自己記憶之中,第一次被一首翻唱歌曲驚嚇到的,該是這首。原曲是Paul Simon的作品,即使不是最流行的一批,相信很多人聽過,簡單的編排。但Yes這個超過十分鐘的版本,肯定叫人另眼相看。

第一次朋友介紹給我的時候,的確有點不明所以,沒有半點原曲的味道,並未能立即接受。但打後的時間,那些結他,敲擊和鍵琴的片段,加上歌手的獨特唱腔,不時碎片化地在腦海重現,後來還跟着他的唱法:Walk off, walk off, to look for America,有點不能自拔,到今天仍無法解釋。

當時這班人只是廿多歲,但已是技術高超,自成一格了。如果單指這是首翻唱歌,未免太簡化了。他們加了不少自己的元素,各人的自家的獨步武器,化零為整,又化整為零,功架盡顯。四十年,五十年後再聽,依然叫人心悦誠服。

Japan 《I Second That Emotion》

Motown對流行音樂的影響是被低估的,不過當時對黑人騷靈音樂和RnB仍有抗拒,後來不少歌手將一些Motown歌曲翻唱,重新編排,比較接近流行搖滾風格,較易接受,當中表表者該是Rod Stewart。

當新浪漫崛起,這隊叫Japan的樂隊,肯定在英倫之外,最多擁護歌迷的地方,大概就是香港和日本。這首歌我是後來才知道是翻唱別人的,曲風極接近他們本身的風格。終於我按奈不住,找來原唱的Smokey Robinson版本對照,竟然有些無法接受,那根本是兩首不同的歌。Sorry!

Aztec Camera 《Jump》

這首《Jump》是Van Halen原唱,也大概是他們最為人熟悉的一曲。他們是重型搖滾樂隊,Eddie Van Halen更是頂尖結他手之一,但這首歌卻以鍵琴作引子,在八十年代也算潮流趨勢,因此也十分受歡迎。但好個Roddy Frame,他竟然將所有編排剝皮拆骨,只剩一支木結他,卻是趣味盎然。

這個版本只放在七吋和當時一款十吋膠片單曲的背面,但要注意,它有兩個版本,一個稱為Loaded Version的,比普通版長分多鐘,那結尾的電結他演奏,才是精粹所在。不過,現在已有CD再版,連在Spotify也輕易找到。

Disturbed 《The Sound of Silence》

這也是六十年代的經典歌曲,相信大家都有深刻印象,即使對音樂不大着緊的,也不難啍唱一句兩句。這是Simon & Garfunkel的名作,同樣也有不少人翻唱過,但能超越原唱者的,一向沒有幾個。我也是不久前才知道這個Disturbed的版本,着實是有點震驚。

Disturbed是一隊重金屬搖滾樂隊,已有十多年歴史,在美國本土頗負盛名。因此他們翻唱《The Sound of Silence》是有點奇怪,也完全不知道如何期望,如果以重金屬高壓風格,那豈不是和歌名意義完全相反?然而當歌手開始唱的時候,那絕對是一種震撼,他的外型已令我想起《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中的角色Thanos,那低沈沙啞的聲音,也是像Thanos一樣,心平氣和地告訴大家,為甚麼減少人口會令社會更幸福,才算是正經事。那股亦正亦邪的氣度,將歌曲昇華至另一層次,我真不敢相信這首歌可以有一個dark side的氣氛,馬上完全接受這是個更好的版本!最令我臣服的是,如果將樂隊名字連着歌名寫在一起,剛好就是歌曲中的一句歌詞:(And no one dared) Disturb the sound of silence,變成是一種密碼的効果,也是一種趣味。

曾經有前輩跟我說,看一支樂隊的實力,看他們如何處理翻唱歌曲,是可以看到端倪。聽這些重新演繹的作品,我只能深信不移。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