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308《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政權交替頻繁的關鍵是什麼?

那八年,政權交替頻繁的關鍵是什麼?

──────────原文──────────

太史公讀秦楚之際,曰:初作難,發於陳涉;虐戾滅秦,自項氏;撥亂誅暴,平定海內,卒踐帝祚,成於漢家。五年之閒,號令三嬗。自生民以來,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

昔虞、夏之興,積善累功數十年,德洽百姓,攝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後在位。湯、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義十餘世,不期而會孟津八百諸侯,猶以為未可,其后乃放弒。秦起襄公,章於文、繆,獻、孝之後,稍以蠶食六國,百有餘載,至始皇乃能并冠帶之倫。以德若彼,用力如此,蓋一統若斯之難也。

秦既稱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諸侯也,於是無尺土之封,墮壞名城,銷鋒鏑,鉏豪桀,維萬世之安。然王跡之興,起於閭巷,合從討伐,軼於三代,鄉秦之禁,適足以資賢者為驅除難耳。故憤發其所為天下雄,安在無土不王。此乃傳之所謂大聖乎?豈非天哉,豈非天哉!非大聖孰能當此受命而帝者乎?

──────────翻譯──────────

太史公研讀關於秦楚之際的記載,說:最早發難的是陳涉(初作難,發於陳涉);殘酷暴戾地滅掉秦朝的是項羽(虐戾滅秦,自項氏);撥亂反正、誅除兇暴、平定天下、終於登上帝位、取得成功的是漢家(撥亂誅暴,平定海內,卒踐帝祚,成於漢家)。五年之間,號令變更了三次,自從有人類以來,帝王受天命的更迭,還不曾有這樣急促的。

當初「虞舜」、「夏禹」興起的時候,他們積累善行和功勞的時間長達幾十年,百姓都受到他們恩德的潤澤(德洽百姓),他們代行君主的政事,還要受到上天的考驗,然後才即位。「商湯」、「周武」能夠稱王於天下,是由祖先「契」、「后稷」的時候就開始講求仁政,實行德義,經歷了十幾代,到「周武王」時,甚至可以在沒有約定的情況下,就聚集了八百諸侯到孟津相會(不期而會孟津八百諸侯),即使如此,他們也還認為時機不到。從那時以後,才放逐了「夏桀」,殺了「殷紂王」(猶以為未可,其后乃放弒)。秦國自「襄公」時興起,在文公、繆公時顯示出強大的力量(章於文、繆),到獻公、孝公之後,逐步侵佔六國的土地。經歷了一百多年以後,到了始皇帝才兼併了各國諸侯(至始皇乃能并冠帶之倫)。實行德治像過去的虞、夏、湯、武那樣,使用武力如同秦國這樣,才能成功,可見統一天下是如此艱難!

秦稱帝之後,憂慮過去的戰爭之所以不斷爆發,是由於有地方諸侯的緣故,因此,對功臣、宗室連一尺土地都沒有分封,而且還毀壞掉原本有名的城池,銷毀刀箭(銷鋒鏑【音同敵,箭頭的意思】),剷除各地的豪強勢力(鉏【音同除,誅滅的意思】豪桀),打算保持萬世帝業的安定。然而帝王的功業,興起於民間(起於閭【音同驢】巷),天下英雄豪傑互相聯合,討伐暴秦,氣勢超過了三代。從前秦國的那些禁令,恰好用來資助賢能的人排除創業的患難而已(適足以資賢者為驅除難耳)。因此,發奮有為而成為天下的英雄,怎麼能說沒有封地便不能成為帝王呢?這就是上天把帝位傳給所說的大聖吧(此乃傳之所謂大聖乎)!這難道不是天意嗎?這難道不是天意嗎?如果不是大聖,誰能在這亂世承受天命建立帝業呢(非大聖孰能當此受命而帝者乎)!

─────────解說與心得─────────

來到了「表」的第四卷,司馬遷又將時間縮小到了「月份」,以「月表」的方式來呈現「秦楚之際」這段歷史。何謂「秦楚之際」?其實就是指秦末陳勝吳廣起義,一直到劉邦稱帝這段時間。這包括了陳勝起兵、項梁起義,以及擁立楚義帝後的劉邦進入關中與項羽滅亡秦朝,還包括之後五年的楚漢相爭。嚴格來說,這段「秦楚之際」共有八年。司馬遷在第一段裡提到的五年,應該是誤植。


其次,司馬遷再次發揮「問問題」的功力,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何上古帝王兢兢業業地一步步完成帝業,這短短的八年裡卻出現了三次政權更迭?每每提出問題後,司馬遷總會把視角望向遙遠的過去,向我們分析這兩千多年來的政權出現方式:

第一種被古人稱為「禪讓」,用現在的角度來看,應該就是一種培養人才的方式。要經歷過「攝行政事」的磨練與考驗,最終才能獲取帝位。

第二種被我們稱為「湯武革命」,但這種革命與十八世紀的那種民眾革命不同,商湯與周武王也是累積了足夠的實力與支持後,才推翻了上一個政權。

最後則是秦國的一統天下。這不僅僅是始皇帝的武功蓋世,更重要的是秦國數百年來各個君王所累積的成果。

但為什麼秦朝滅亡後,政權更迭的如此頻繁呢?秦朝不是曾經為了避免戰火再起,所以不封賞功臣、宗室土地,甚至還融掉了兵器、剷除了各地豪強?為何已經做了防範,最終卻檔不住民間的反抗呢?

關於這個問題,司馬遷提出了繼承天命的「大聖」說法,似乎是在誇讚這幾個英雄人物,特別是漢高祖劉邦受上天庇護的關係。但我認為真正的原因,其實是司馬遷在這段文字中夾雜的那一句:「鄉秦之禁,適足以資賢者為驅除難耳」。換言之,為何當年秦朝努力禁止的事物,卻成為資助這些英雄豪傑減少起義的阻力呢?就正常狀態來說,天子底下有諸侯,諸侯底下有卿大夫,卿大夫底下有士,士底下才是庶民。原本,庶民要躍升上政治舞台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在秦朝努力打壓所有貴族後,就為庶民掃蕩了一切原本的阻力,所以以前的諸侯需要慢慢累積實力才能挑戰天子的位置,如今在庶民的團結下,少了地方諸侯的阻礙,也可以直接挑戰大位。這才是這短短八年間政權不斷更迭的主因。

透過這段史料,讓我再次見識到司馬遷的卓越見識,至於這篇月表就不再細看,讓我們繼續往下一卷邁進吧!

以上,就是這段史料給我的滿滿收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