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296《史記》卷十一〈孝景本紀〉08:用「分」解決心頭大患!

眾建諸侯而少其力!

──────────原文──────────

中六年二月己卯,行幸雍,郊見五帝。三月,雨雹。四月,梁孝王、城陽共王、汝南王皆薨。立梁孝王子明為濟川王,子彭離為濟東王,子定為山陽王,子不識為濟陰王。梁分為五。封四侯。更命廷尉為大理,將作少府為將作大匠,主爵中尉為都尉,長信詹事為長信少府,將行為大長秋,大行為行人,奉常為太常,典客為大行,治粟內史為大農。以大內為二千石,置左右內官,屬大內。七月辛亥,日食。八月,匈奴入上郡。

──────────翻譯──────────

漢景帝在位第十三年,也就重新計年後的第六年二月己卯日,景帝親自到雍縣,在效外祭祀五帝廟(行幸雍,郊見五帝)。三月,下冰雹。四月,梁孝王、城陽共王、汝南王都去世。分別立梁孝王的兒子「劉明」為濟川王,「劉彭離」為濟東王,「劉定」為山陽王,「劉不識」為濟陰王,把梁國一分為五。封了四個列侯。把廷尉這個官職改名為「大理」,將作少府改名為「將作大匠」,主爵中尉改名為「都尉」,長信詹事改名為「長信少府」,將行改名為「大長秋」,大行改名為「行人」,奉常改名為「太常」,典客改名為「大行」,治粟內史改名為「大農」。把主管京城倉庫的「大內」訂為二千石級的官員,設置「左、右內官」,隸屬於「大內」。七月辛亥日,發生日蝕。八月,匈奴侵入「上郡地區」。

─────────解說與心得─────────

在這一段史料中,有幾件事值得討論:

首先,漢景帝執政滿十二年後,在第十三年時來到「雍地」舉行祭拜五帝的儀式。根據《漢書》與《資治通鑑》的內容來對照,會發現司馬遷所謂的「郊見五帝」,就是「郊五畤【音同志,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祭壇】」。那麼他所祭祀的是哪五帝呢?其實這裡的五帝並非我們所熟悉的三皇「五帝」,而是所謂的「青帝、白帝、赤帝、黃帝、黑帝」,這五帝代表著各方位,也就是意味著向四面八方祭祀的意思。

至於為何會此時進行郊祭,可能是因為經過十多年的緣故。根據〈孝文本紀〉與〈封禪書〉來看,漢文帝也曾在執政第十三、十四年的時候進行這個儀式,可見這應該是每個政權在穩固後的一種向天地稟告的儀式。

其次,則是「梁孝王」的去世。這位孝景帝的弟弟,曾經因為孝景帝的一句戲言:希望將來傳位給他,而導致他有點狂傲。對此,漢景帝將「梁國」封地一分為五,日後的漢武帝也會繼續沿用這套邏輯繼續將各諸侯國繼續「分」給下一代。如此分個幾次之後,這些曾經可與中央抗衡的諸侯國將逐漸變小,直到消失在歷史舞台上為止。這套「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方式,確實非常高明。

最後,不知為何,漢景帝也在這一年裡更換了許多官名。像是國文課本上常出現的〈張釋之執法〉一文中的「廷尉」,也在此時被更名為「大理」。為何漢景帝要更換這些官員的名稱?雖然查了些資料,但仍沒有得到答案。自己根據上下文的推測,我想或許是漢景帝想跟地方諸侯國的有所區隔,加上剛跟上天秉告自己的執政成果,又找到削弱諸侯的方法,才導致漢景帝龍心大悅地選擇更換官名吧?!

總之,雖然此時似乎還是天災不斷,甚至仍有匈奴來襲,但漢景帝的心情似乎不錯。那麼他接下來還會遇到哪些挑戰?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一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