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252《史記》卷九〈呂后本紀〉01: 這次輪女人上場了!?

──────────原文──────────

呂太后者,高祖微時妃也,生孝惠帝、女魯元太后。及高祖為漢王,得定陶戚姬,愛幸,生趙隱王如意。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呂后年長,常留守,希見上,益疏。如意立為趙王後,幾代太子者數矣,賴大臣爭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廢。

呂后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呂后兄二人,皆為將。長兄周呂侯死事,封其子呂台為酈侯,子產為交侯;次兄呂釋之為建成侯。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長樂宮,太子襲號為帝。是時高祖八子:長男肥,孝惠兄也,異母,肥為齊王;餘皆孝惠弟,戚姬子如意為趙王,薄夫人子恒為代王,諸姬子子恢為梁王,子友為淮陽王,子長為淮南王,子建為燕王。高祖弟交為楚王,兄子濞為吳王。非劉氏功臣番君吳芮子臣為長沙王。

──────────翻譯──────────

呂太后是高祖貧賤時的妻子(高祖微時妃也),生了孝惠帝和魯元太后。到高祖做漢王時,又娶了定陶人「戚姬」,高祖對戚姬非常寵愛(愛幸),生了趙隱王「劉如意」。孝惠帝為人仁惠柔弱,高祖認為這個孩子不像自己(高祖以為不類我),所以常想廢掉他,改立戚姬的兒子如意為太子。因為如意比較像劉邦自己(如意類我)。戚姬得到寵愛,常跟隨高祖到關東,她日夜啼哭,希望能讓自己的兒子取代孝惠帝做太子。由於呂后相較之下較年長,所以經常留守後方,很少見到在前線征戰的高祖,和高祖的關係越來越疏遠(希見上,益疏)。後來,「劉如意」被立為趙王之後,好幾次險些取代了太子的地位(幾代太子者數矣),仰賴大臣們的極力勸諫(賴大臣爭之),以及「留侯」張良的計策下,漢孝惠帝的太子身分才沒有被廢掉。

呂后為人剛強堅毅,輔佐高祖平定天下,在誅殺不少大臣,像是韓信、黥布、彭越的時候,也多靠呂后的出力(所誅大臣多呂后力)。呂后有兩個哥哥,都是高祖的部將。大哥「周呂侯」呂澤死於戰爭,他的兒子呂台被封為「酈侯」,呂產被封為「交侯」;二哥呂釋之被封為「建成侯」。

高祖在漢朝建立後的第十二年四月甲辰日,駕崩於長樂宮,太子承襲帝號做了皇帝。當時高祖有八個兒子:長子劉肥是惠帝的異母兄,被封為「齊王」,其餘都是惠帝的弟弟,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被封為「趙王」,薄夫人的兒子劉恒被封為「代王」,其他妃嬪的兒子,劉恢被封為「梁王」,劉友被封為「淮陽王」,劉長被封為「淮南王」,劉建被封為「燕王」。高祖的弟弟劉交被封為「楚王」,高祖兄的兒子劉濞【音同僻】被封為「吳王」。非劉氏的功臣鄱君吳芮的兒子吳臣被封為「長沙王」。

─────────解說與心得─────────

在讀完了前八卷的內容後,司馬遷接下來卻沒有寫所謂的「惠帝本紀」,而是把鏡頭轉到了劉邦駕崩後真正主政的人物──呂后身上。想必司馬遷這番「創舉」,應該會被不少「正統」史家感到不滿吧!搜尋了一下相關資料,正史中以女性為主角的非常少,但被列為正史之首的《史記》裡,就已經率先將女性列入傳記中,多少為日後各史書立下典範。依稀記得某位史學家在誇讚司馬遷時特別提到一點,他認為《史記》列為正史之首,是中國史學界的一大幸運。因為有這麼活潑的「第一部」史書當作開頭,即使後來有不少「枯燥乏味」的史書,但至少有《史記》在,讓我們對中國史書不會只剩下「無趣」,甚至是「僵化」的印象。

另外,關於《史記》的體例中,我們總認為「本紀」是「帝王」專用的篇名,與「諸侯」專用的「世家」,「一般人」用的「列傳」無異。但其實司馬遷在寫《史記》時,應該不是用這套邏輯來寫這些篇章的。最近與中國一位學者學習《史記》時,發現他的許多見解都非常新穎,因此在此就借用他的說法來分析一下《史記》中的「本紀」、「世家」與「列傳」吧!

根據這位名叫王鼎杰的學者的分析,他認為「本紀」就是在描述黃帝到漢武帝這段時間裡,天下秩序的轉移。這也就是為何項羽與呂后這兩位沒有當過「帝王」的人,會被列入「本紀」的關鍵。

其次,「世家」的第一篇是〈吳太伯世家〉。然而,雖說篇名是「吳太伯」,但其實通篇主要是在介紹作為諸侯國的「吳國」的發展譜系。換言之,「世家」主要是在描述「封建制度」下的各大家族的故事,以及封建制度衰亡的過程。也因此,開闢私人講學挑戰封建貴族壟斷學問的「孔子」,與平民崛起挑戰秦王朝「陳勝」,也都被列入「世家」的範疇。

最後,「列傳」的第一篇是〈伯夷叔齊列傳〉,這兩位捨棄貴族身份浪跡天涯的人物,就代表著春秋戰國以來的個體覺醒。因此,「列傳」的第二篇才會一口氣跳到春秋時代的管仲與晏嬰,這象徵著春秋時代是個貴族沒落、平民崛起的時代。

換言之,司馬遷的這三種人物傳記,有他更深遠的原則,而不是用帝王將相、販夫走卒來界定。

言歸正傳,這篇〈呂后本紀〉就是要描述漢高祖駕崩後,一直到漢文帝繼位前的這段權力轉移過程,由於主政者主要是呂氏一族,因此才會以「呂后」作為代表。

相較於前幾篇的男性主角,這篇〈呂后本紀〉其實從未提到呂后的名字,我們印象中的呂后,名「雉」,字「娥姁【音同許】」,其實連班固的《漢書》中都沒有提過,而是南朝宋的裴駰【音同因】的《史記集解》,以及後世的注解中,才補充說明的。換言之,整個漢王朝都沒有人提過呂后的名字,因此呂后的名字真偽也讓我感到懷疑。

另外,相較於男性角色,呂后的故事直接從與劉邦結婚後開始,也更加證明了當時以男性為主的社會型態。當時,女性如果要獲得權力與地位,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依靠外貌與兒子。就這兩點來說,呂后可說是完全輸給了後來才嫁給劉邦的戚姬。一來戚姬年紀比呂后小,二來劉邦認為戚姬所生的兒子更像他,再加上戚姬長時間在劉邦身邊,相較之下呂后與她的兒子留守在關中地區的情況下,劉邦幾度想要改立戚姬所生的「劉如意」為太子,這或許就是呂后能磨練出日後政治能力的開端。呂后生活在那種地位隨時可能被取代的情況下,要如何打壓對手──戚姬,又不能讓劉邦反感,應該是她每天都在苦思的重點。在此背景下,呂后對有可能威脅到漢王朝政權的韓信、黥布、彭越等人痛下殺手,應該就算是呂后政治歷練上的幾次牛刀小試吧!

隨著漢高祖的駕崩,升級為「太后」的她即將開始行動。先前這些經驗的累積,將會讓呂后變成什麼模樣?她又將如何對付她的第一個正式對手──戚姬?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