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240《史記》卷八〈高祖本紀〉26:其實是「梁山泊好漢」推翻秦朝的!

──────────原文──────────

正月,諸侯及將相相與共請尊漢王為皇帝。漢王曰:「吾聞帝賢者有也,空言虛語,非所守也,吾不敢當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細,誅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為王侯。大王不尊號,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漢王三讓,不得已,曰:「諸君必以為便,便國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陽。

皇帝曰義帝無後。齊王韓信習楚風俗,徙為楚王,都下邳。立建成侯彭越為梁王,都定陶。故韓王信為韓王,都陽翟。徙衡山王吳芮為長沙王,都臨湘。番君之將梅鋗有功,從入武關,故德番君。淮南王布、燕王臧荼、趙王敖皆如故。

天下大定。高祖都雒陽,諸侯皆臣屬。故臨江王驩為項羽叛漢,令盧綰、劉賈圍之,不下。數月而降,殺之雒陽。

五月,兵皆罷歸家。諸侯子在關中者復之十二歲,其歸者復之六歲,食之一歲。

──────────翻譯──────────

正月,諸侯及將相們共同尊請漢王為皇帝。對此,漢王說:

「我聽說『帝』這個尊號,是賢能的人才能據有(吾聞帝賢者有也)。空虛的言語,不是我所要的,我可承擔不了皇帝的尊號(空言虛語,非所守也,吾不敢當帝位)。」

大臣們都說:

「大王您從平民起事(大王起微細),誅伐暴逆,平定四海,有功的就分賞土地封為王侯(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為王侯)。如果大王不接受『皇帝』這個尊號,人們對大王的封賞就會因為懷疑而不會相信(大王不尊號,皆疑不信)。我們這些臣子願意以死相請求您稱帝(臣等以死守之)。」

漢王再三推辭,實在推辭不過的情況下,才說:

「既然諸位認為這樣合適,那我就為了國家的便利吧(諸君必以為便,便國家)。」

甲午日,漢王在汜水北面登上皇帝之位(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陽)。

皇帝提到「義帝」沒有後代。因為齊王「韓信」比較熟悉楚地的風俗,就改封韓信為「楚王」,建都在「下邳」。另外,封「建成侯」彭越為「梁王」,建都在「定陶」。至於原本的「韓王」信仍舊為韓王,建都在「陽翟」。改封「衡山王」吳芮為「長沙王」,建都在「臨湘」。番君的部將「梅鋗」有功勞,曾經隨漢軍進入武關,所以皇帝感激番君(番君之將梅鋗有功,從入武關,故德番君)。至於「淮南王」黥布、「燕王」臧荼,與「趙王」張敖,這些人的封號沒有改變。

天下全都平定後,高祖定都「雒陽」,諸侯都稱臣歸從於高祖。不過,當年奉命去殺害義帝的「臨江王」共驩為了表示效忠項羽的情況下,選擇反叛漢朝(故臨江王驩為項羽叛漢),高祖派「盧綰」、「劉賈」等人去包圍他,但沒有馬上攻下。又過了幾個月,臨江王才投降,並在雒陽將他處死。

來到漢王朝第五年的五月,士兵們都遣散回家了(兵皆罷歸家)。漢高祖規定:各諸侯子弟選擇留在關中的,免除賦稅徭役十二年(諸侯子在關中者復之十二歲),至於選擇回到封國的,則免除賦稅徭役六年,並由國家供養他們一年(其歸者復之六歲,食之一歲)。

─────────解說與心得─────────

楚漢相爭終於畫下句點。劉邦傳記的大部分內容其實大多跟上一卷的〈項羽本紀〉在時間上有所重疊,但接下來將是嶄新的開始,因為一個新的王朝──漢朝建立了。

有趣的是,自從始皇帝首創「皇帝」一詞至今,大約也才過了二十年左右而已。印象中人們對秦朝的「暴政」多有不滿,但從這段史料來看,大夥對始皇帝所發明的「皇帝」這個名稱的接受度頗高,因為當項羽敗亡後,眾人都打算尊漢王為「皇帝」。由此也可以看出,人們似乎沒有想像中那麼厭惡始皇帝,至少,他所留下來的許多新名稱,以及推行的制度,漢王朝是幾乎是全盤接受。

那麼,就會出現一個新的疑問:既然大夥沒有想像中那麼厭惡秦朝,又為何非得推翻秦朝呢?關於這個問題,日本學者佐竹靖彥在他的著作《劉邦》一書中有提到,所謂的反秦勢力大多出自「泗水系月牙形水鄉山澤地帶」,而不是我們印象中的「全天下都起兵反秦」。

所謂的「泗水系月牙形水鄉山澤地帶」,是指今日江蘇省北部的豐縣與沛縣一帶。這裡剛好是江蘇、山東、河南、安徽四省的交界區,由於這個地區的沼澤較多的情況下,秦帝國的交通要道都避開這個難以修路的地區,也因此這裡成為罪犯躲避追捕的好地方。在反秦運動中的陳勝、吳廣、劉邦、項羽、韓信、蕭何、彭越等人,都出自這個「泗水系月牙形水鄉山澤地帶」。甚至千年後讓宋朝政府有點頭疼的「梁山泊」,也是指這個地區。這群或因為祖國被滅,或因為犯罪遭通緝的人,他們的共同理念就是要推翻秦朝,也因此這裡成為反秦勢力的發源地。而劉邦當年的職務是「泗水亭長」,掌握這這裡的人脈下,為他日後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但第二個令人納悶的是,為何當初秦朝滅亡後,項羽所進行的分封卻引來許多騷動,但劉邦這次的分封卻少有不滿呢?難道是因為劉邦是寬大長者,所以大夥比較接受劉邦的分封,而不接受殘暴項羽的分封?

我想答案應該就是所謂的「名正言順」吧!?

畢竟,項羽當初的粗暴式分封是在不理會義帝的情況下進行,而這次劉邦的分封則是有「皇帝」這個身分的加持,所以這也就是眾人希望尊劉邦為皇帝,好讓自己的封賞更具有合理性。

有趣的是,自從項羽率性的分封後,大夥心中雖有不滿,但似乎也慢慢能接受不一定要依照「血緣」來進行封賞。換言之,封地不一定得依照當年戰國時代的故地來進行,這也為這個大一統的帝國奠定基礎。也因此,有些學者才會認為項羽當年的分封並不算是違背歷史的潮流,甚至是順應歷史的發展。

總之,在項羽、劉邦兩人的分封下,歷史的發展方向將不會再回到當年戰國時代的模樣,戰國以前的那群依靠血緣關係成為貴族的人們就此沒落,一個嶄新時代即將展開。

接下來將會如何發展?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