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211《史記》卷七〈項羽本紀〉32:真的有那個誤導項羽的農夫嗎?

項羽的形象應該大多來自民間的美化吧!?

──────────原文──────────

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耳。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漢軍圍之數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翻譯──────────

陷入重重包圍下,自認為可以「力拔山河」的項羽,在飲酒高歌後,仍得認真思考接下來的因應方式。如同項羽一貫的思維模式,他最終選擇用自己的力量殺出重圍。這時,項王騎上馬,其餘壯士約有八百多人騎馬跟在後面(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他們趁夜突破重圍,向南衝出,飛馳而逃(直夜潰圍南出,馳走)。直到天快亮的時候,漢軍才發覺昨晚的那小隊人馬竟是項羽等人,於是趕緊命令騎將「灌嬰」帶領五千騎兵去追趕(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

當項王渡過淮河,隨行的壯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耳)。項王到達「陰陵」時,迷了路(項王至陰陵,迷失道),於是去問一個農夫,農夫騙他說(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向左邊走。」結果,項王帶人向左,竟陷入大沼澤地中(左,乃陷大澤中)。因為如此,漢兵終於追上了他們(以故漢追及之)。項王又帶著騎兵向東,到達東城地區,這時就只剩下二十八人(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軍騎兵追趕上來的有幾千人(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項王自己估計應該不太可能逃脫了(項王自度不得脫),於是對剩下的二十八個騎兵說:

「我帶兵參加反秦起義至今已經八年,親自打了七十多場仗,我所抵擋的敵人都被打垮,我所攻擊的敵人無不降服,從來沒有失敗過,因而我能夠稱霸並據有天下(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可是如今我被困在這裡,這是上天刻意要滅亡我,絕對不是我作戰時有犯什麼過錯(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天看來肯定得決一死戰了,我願意給諸位來場痛痛快快的仗(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一定要勝它個三回,幫諸位衝破重圍,斬殺漢將,砍倒軍旗(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讓諸位知道的確是上天刻意要滅亡我,絕對不是我作戰有犯下過錯啊(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於是項羽把騎兵分成四隊,面朝四個方向(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漢軍把他們包圍了好幾層(漢軍圍之數重)。項王對騎兵們說:

「我來給你們拿下一員漢將(吾為公取彼一將)!」

接著,項羽命令面向四方的騎兵們驅馬飛奔而下,約定衝到山的東邊,並分作三處集合(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於是在項王高聲呼喊下,項羽與這二十八個騎兵衝了下去,漢軍像草木隨風倒下一樣潰敗,項王在這過程中斬殺了一名漢將(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這時,赤泉侯「楊喜」是漢軍的騎將,在後面追趕項王,項王瞪大眼睛怒視著他,赤泉侯連人帶馬都嚇壞了,倒退了好幾里,項王如預期地與他的騎兵在三處會合(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與其騎會為三處)。

這時,漢軍根本不知道項王的去向,只好把部隊分為三路,再次包圍上來(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項王再次驅馬衝了上去,並且再次斬殺一名漢軍都尉,還殺死有上百人左右,接著項羽才聚攏他的騎兵們,發現僅僅損失了兩個人(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

項王問騎兵們說:「你們覺得我剛剛的表現怎麼樣?」(乃謂其騎曰:「何如?」)

騎兵們都敬服地說:「就像是大王您說的那樣。」(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解說與心得─────────

被重重包圍的項羽,最終選擇殺出重圍。這段文字令我印象深刻的有兩件事:

其一,是否真有那個誤導項羽的「田父」呢?此時,項羽等人已經渡過淮河來到「楚地」,為何項羽等一百多人還會在他們應該比較熟悉的楚地迷路呢?當然,廣袤的楚地應該仍會讓楚人迷路。而這位「田父」為何刻意誤導項羽?是因為「重瞳」的項羽嚇到了這個農夫?還是一百多人的隊伍嚇到了他?抑或是這個農夫就是刻意想誤導項羽?甚至我還查到有些人認為,這個農夫的小孩曾跟著項羽去打仗,但最終沒有返回楚地,所以這位楚地田父才會故意誤導項羽。

當我思索著各種可能的同時,心中有萌生了一個想法:司馬遷的這段內容是來自於哪裡呢?民間。之前曾不斷提到,司馬遷的許多史料來源,是出自民間的訪談。而這段「田父誤導項羽」的故事,到底像傳達什麼呢?是對項羽的怨恨?還是對項羽最終敗亡的懊惱?我想,應該是後者。換言之,姑且不論是否有這個農夫,事實就是漢軍最終有追上了逃亡的項羽,進而逼迫項羽在烏江自刎。那麼,田父的存在應該只是想解釋項羽為何最終被漢軍追上而已。也就是說,少了田父的誤導,項羽被追上就少了一份悲壯感。因此,我個人認為這位誤導項羽的田父應該不存在,而是民間為了讓項羽的敗亡更加悲壯,而增添的傳說而已。

其二,則是項羽的這段「快戰」,到底想表達什麼?在重重包圍下,項羽逃出漢軍的包圍,然而後來仍被漢軍追上的情況下,項羽在他那僅剩的二十八個騎兵面前,一次又一次的衝亂漢軍陣形,讓人甚至會誤以為項羽有辦法以一人之力擊潰漢軍一樣。項羽的這段「表演」,應該就如他所說的,就是要證明「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吧!

但另一個問題是,項羽那段話與這一連串精采的「表演」,能親眼看到與親耳聽到的就那二十八個騎兵而已。換言之,司馬遷如果真能訪談到這段紀錄,應該就是這些騎兵留下來的說法而已。然而,這些跟著項羽的騎兵們最後都還活著嗎?如果沒有,那麼這些紀載應該就只是司馬遷透過民間傳聞而揣摩的內容而已。透過司馬遷的這段紀載,我們再次看到民間對項羽的最終敗亡的惋惜。讓後人讀到這段紀載時,總會假想著:有如此高強的戰鬥力的項羽,如果真能與劉邦來場面對面的正面交鋒,劉邦應該早已被斬殺才對。甚至會認為:項羽真可惜,因為他至始至終都沒有能與劉邦正面對決的機會。

然而,我個人認為項羽這段「快戰」的記載應該只是民間想美化項羽而出現的想像而已。畢竟,要圍捕項羽,用弓箭攻擊即可,何必得靠近有如此高戰鬥力的項羽呢?

閱讀《史記》至今,我想我慢慢可以用兩種視角來看司馬遷的記載:一是官方檔案所提供的內容、二是民間對過去的解讀。就以項羽來說,漢朝的官方資料應該不多,就算有應該也多是醜化的內容而已。因此,我想司馬遷的這篇〈項羽本紀〉的資料來源應該來自於民間的訪談,代表著民間對項羽的看法。所以,這段快戰的過程,比較有可能是民間的美化,而非真實發生過的狀況。

簡單來說,這整段紀載最可信的地方就是:逃出垓下之圍的項羽最終仍被漢軍追上。除此之外的其他內容,或許都只是民間的傳聞與想像而已。

至於被漢軍追上的項羽真的已經大勢已去嗎?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段史料給我的一場小小思辨之旅。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