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156《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15:人民感受得到皇帝的快樂嗎?

既已,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僊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僊人。

始皇還,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風,幾不得渡。上問博士曰:「湘君神?」博士對曰:「聞之,堯女,舜之妻,而葬此。」於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樹,赭其山。上自南郡由武關歸。

──────────────────────

接著上一段的內容,始皇帝在位第二十八年,也就是他四十歲時,舉行了封禪大典後,心情愉悅的始皇帝與大臣們繼續往東、往南巡視,並把「皇帝」的功績刻在石頭上,向人民傳達他們內心的感動。

在刻石事情完畢,齊地人「徐市」等上書,說大海之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萊」、「方丈」、「瀛洲」,上面有仙人居住在那裡(僊【音同「仙」】人居之)。希望能齋戒後,帶領童男童女前往求仙(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始皇帝派徐市挑選童男童女數千人,渡海去尋找仙人(於是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僊人)。

接著,始皇準備返回京城,路經彭城,齋戒祈禱,想要打撈出當初落入泗水的周鼎(欲出周鼎泗水)。不過,派了一千人潛入水底尋找,仍沒有找到(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之後,又繼續向西南渡過淮河,前往「衡山」、「南郡」。乘船順江而下,來到湘山祠。這時,始皇帝搭乘的船隻遇上了大風,幾乎不能渡河(逢大風,幾不得渡)。

始皇帝問博士說:「湘君是什麼神?」

博士回答:「聽說是堯的女兒,舜的妻子,埋葬在這裡(聞之,堯女,舜之妻,而葬此)。」

始皇帝對於這陣風感到非常生氣的情況下,就派了三千服刑的罪犯,把湘山上的樹全部砍光,因為當地是紅土,所以砍光樹木後的湘山變成了赭紅色(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樹,赭【音同者】其山)。

接著,始皇帝從南郡經由武關回到首都(上自南郡由武關歸)。

──────────────────────

在這兩段史料中,司馬遷記錄了始皇帝求仙的事蹟,以及返回首都的途中所發生的事情。

首先,就求仙一事來看,實在很難相信以始皇帝的聰明才智,竟會相信這些方士的說法。不過,如果往前追溯一下,就會發現這件求仙的事蹟,是發生在始皇帝舉行完封禪大典,甚至四處刻石紀念之後。因此,始皇帝或許是以為自己的豐功偉業已經透過封禪、刻石等方式傳達給上天,上天才會給他這次求仙的機會吧!?總之,徐市的求仙建議發生在一個很巧妙的時間點上,才會讓始皇帝決定讓徐市試試。如果求仙這事是發生在封禪之前,或者徐市是在首都咸陽給始皇帝的建議,我想以始皇帝務實精神來看,或許反而不會接受求仙的建議吧?!

其次,在返回首都的途中,因為渡河時的一陣大風,讓始皇帝為之震怒的情況下,最終下令砍光了「湘山」的所有樹木。即使這樣的描述,確實與上一段的求仙形象類似,都讓人感覺始皇帝對於「怪力亂神」的沉迷。然而,有本事一統全天下的始皇帝真的相信這些神仙鬼怪的事蹟嗎?

前幾年,湖南嶽麓書院從海外買回一批秦代竹簡,裡面卻有完全相反的記載:

廿九年四月己卯,丞相臣狀、臣綰受制湘山上:『自吾以天下已並,親撫海內南至蒼梧,淩涉洞庭之水,登湘山、屏山,其樹木野美,望駱翠山以南,樹木□見亦美,其皆禁勿伐。』

也就是說,始皇帝因為湘山的「樹木野美」,因此下詔禁止砍伐湘山樹木。

換言之,一則是官方的詔書(竹簡),一則是司馬遷從民間蒐集來的傳聞,哪個才更可信呢?

就事實層面來說,當然是以竹簡的詔書較為可信。也就是說,始皇帝在位第二十八年,東巡返回首都的途中,曾看過湘山的美好,所以才會在隔年,也就是始皇帝在位的第二十九年頒布這道「禁砍湘山樹木」的命令。

然而,如果就湘山所在的楚地人民來說,無論始皇帝與大臣們的內心有多麼地開心,他們終究是當年滅我楚國的人,因此當始皇帝來到湘山這一帶搭船,當地人民謠傳湘君女神故意讓搭船的始皇帝受到大風的驚嚇,似乎也就滿合理的。更有甚者,楚地人民還會故意編造始皇帝下令砍光湘山的樹,用以醜化始皇帝。而這些非官方的謠傳,遇上了喜歡到當地採訪的司馬遷,才會讓讓明明喜歡湘山的始皇帝,背上了砍光湘山樹木的罪名。沒想到歷史的真相可以這麼輕易的就被顛覆,不禁讓人反思今日我們看到的新聞,即使是採訪到當事人,仍有可能得到一個與真相完全不同的答案。

總之,在讀《史記》時,似乎也得多一層思考。畢竟這些紀錄有可能是司馬遷從民間探訪所得,但民間傳聞卻不一定是真相,可能會帶有民間的好惡,需要多加小心才行。

至於結束了兩趟巡遊的始皇帝,接下來要如何繼續穩住這個諾大的帝國?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段史料給我的收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