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149《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08:是他們背叛我,我才起兵滅掉他們的!

秦王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異日韓王納地效璽,請為藩臣,已而倍約,與趙、魏合從畔秦,故興兵誅之,虜其王。寡人以為善,庶幾息兵革。趙王使其相李牧來約盟,故歸其質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興兵誅之,得其王。趙公子嘉乃自立為代王,故舉兵擊滅之。魏王始約服入秦,已而與韓、趙謀襲秦,秦兵吏誅,遂破之。荊王獻青陽以西,已而畔約,擊我南郡,故發兵誅,得其王,遂定其荊地。燕王昏亂,其太子丹乃陰令荊軻為賊,兵吏誅,滅其國。齊王用后勝計,絕秦使,欲為亂,兵吏誅,虜其王,平齊地。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其議帝號。」丞相綰、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謹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他如議。」制曰:「可。」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制曰:「朕聞太古有號毋謚,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為謐。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自今已來,除謚法。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

──────────────────────

接著上一段的內容,秦王嬴政在位第二十六年,也就是他三十八歲時,掃滅了六國,首次完成併吞天下的霸業。這時,秦王命令丞相、御史說:

「當年韓王交出土地獻上印璽,請求當作守衛秦國邊境的臣子(異日韓王納地效璽,請為藩臣),但不久又背棄誓約,與趙國、魏國聯合反叛秦國,所以我才派兵去討伐他們,並俘虜了韓國的國王(已而倍約,與趙、魏合從畔秦,故興兵誅之,虜其王)。

我認為這樣做很好,因為這或許就可以停止戰爭了(寡人以為善,庶幾息兵革)。

後來,趙王派他的相國『李牧』來訂立盟約,還歸還了他們抵押在這裡的質子(趙王使其相李牧來約盟,故歸其質子)。然而,不久他們也違背了盟約,在太原反抗我們,所以我才派兵去討伐他們,俘獲了趙國國王(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興兵誅之,得其王)。趙王被俘後,趙國的公子『嘉』竟然又自立為代王,所以我就派兵去滅了趙國(趙公子嘉乃自立為代王,故舉兵擊滅之)。

至於,魏王起初已約定歸服于秦,不久卻與韓國、趙國合謀襲擊秦國,秦國官兵前往討伐下,終於打敗了他們(魏王始約服入秦,已而與韓、趙謀襲秦,秦兵吏誅,遂破之)。

楚王獻出青陽以西的地盤,不久也背棄誓約,襲擊我南郡,所以我才派兵去討伐,進而俘獲楚國的國王,終於平定了楚地(荊王獻青陽以西,已而畔約,擊我南郡,故發兵誅,得其王,遂定其荊地)。

相較之下,燕王更是昏亂糊塗,他的太子『丹』竟然暗中派荊軻做刺客,因此秦國官兵前去討伐下,滅掉了他的國家(燕王昏亂,其太子丹乃陰令荊軻為賊,兵吏誅,滅其國)。

至於,齊王採用『后勝』的計策,斷絕與秦國的使臣來往,想要作亂,因此我派秦國官兵前去討伐,俘虜了齊國國王,平定了齊地(齊王用后勝計,絕秦使,欲為亂,兵吏誅,虜其王,平齊地)。

我憑著這個渺小的身軀,興兵誅討暴亂,靠的是祖宗的神靈的加持(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國國王都依他們的罪過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天下從此安定了(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現在如果不更改名號,就無法顯揚我的功業,傳給後代。請你們商議一下帝號(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其議帝號)。」

這時,丞相「王綰(ㄨㄢˇ)」、御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人都說:

「從前五帝的土地縱橫各千里,外面還劃分有侯服、夷服等地區,諸侯有的朝見,有的不朝見,天子不能完全控制(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

現在您興正義之師,討伐四方殘賊之人,平定了天下,在全國設置郡縣,法令歸於一統,這是亙古不曾有的盛況,即使五帝也比不上您的(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

因此,我們恭謹地跟博士們商議說:

『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其中以泰皇最尊貴。』

於是,我們這些臣子冒死罪獻上尊號,將王稱為『泰皇』。發布的教令稱為『制書』,下達的命令稱為『詔書』,天子則自稱為『朕』。」

秦王聽完大臣們的建議後說:

「去掉『泰』字,留下『皇』字,採用上古『帝』的尊號,合稱為『皇帝』吧!至於其它的部分,就按你們議論的辦(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他如議)。」

於是下令說:「可以」,並追尊秦莊襄王為太上皇。

接著又下令說:

「我聽說上古帝王有號而沒有諡,中古才有號,是死後根據生前品行事蹟給的諡號(朕聞太古有號毋謚,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為謐)。

這樣做,就是讓兒子議論父親,臣子議論君主,實在非常沒有意義,我不取這種做法(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從今以後,廢除諡法。我就叫做『始皇帝』,後代就從我這兒開始,稱二世、三世直到萬世,永遠相傳,沒有窮盡。」

──────────────────────

在這一段內容中,主要在談論兩件事情:

首先,是秦王嬴政對秦國滅掉東方六國提出他認為的合理解釋。

從秦王的說法來看,韓、趙、魏、楚這四國都曾打算獻出土地、印璽或人質,以表示臣服在秦國底下。然而,這四國最終卻又違背承諾,試著起兵對抗秦國。對此,秦國只好出兵滅這四個背信忘義的國家。至於燕國,曾派刺客暗殺他、齊王則聽信讒言打算斷絕與秦國的聯繫,因此秦國只好派兵滅了這兩國。換言之,是因為六國有罪,秦國才出面主持正義的。

秦王嬴政的這套說詞,應該只是想說給原本的秦國人民與大臣聽的。因為,這套說詞實在很難說服東方六國人民。畢竟,他們的國家實在沒有犯下足以滅國的罪刑,但卻一一遭到秦國所滅。也因此,當秦國完成一統天下後,各地人民只要發現秦國的統治力有所鬆動時,就會起兵反抗。這應該也能間接證明秦王嬴政的這套說詞,並沒有得到六國人民的認同吧!

再者,這段內容的第二個主題是,關於秦王嬴政掃滅六國後的新身分。由於各國國君都已「稱王」,與當年的周天子一樣,因此「王」一詞早已無法顯示尊貴的情況下,創造一個更有權威的新名詞應該是秦王嬴政最想要的。只不過,大臣們似乎沒有看出秦王嬴政的心思,反而建議用舊有的「泰皇」來稱呼他。

從秦王嬴政自己結合「三皇」與「五帝」,創造出「皇帝」一詞來看,秦王嬴政應該也是個滿有創造力的人。後世帝王與人民即使很討厭他,但也都還是沿用這個名稱,甚至直到民國建立時,仍有人期待能當上「皇帝」。

不過,秦王嬴政面對大臣們的建議,除了「皇帝」一詞之外,其餘都接受大臣的建議,從管理學來看,倒是令人佩服。畢竟,全都聽大臣的,會顯得自己沒有主見。但如果全都改成自己的想法,也會讓人覺得自己很霸道。因此,除了最關鍵的名稱外,其餘都用大臣的建議,也可以看出秦王嬴政頗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哲學。

然而,秦始皇帝的卓越管理能力,真有辦法管理這片大地上的人民嗎?在此之前都是透過分封諸侯來管理各地的,秦始皇帝真有辦法以一人之力管理這一大群分散在各地,甚至對他懷有敵意、恨意的人民嗎?秦始皇帝該如何讓人民心甘情願地接受他的統治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一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