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143《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02:上天總會用各種天象來暗示人們未來?

晉陽反,元年,將軍蒙驁擊定之。二年,麃公將卒攻卷,斬首三萬。三年,蒙驁攻韓,取十三城。王齮死。十月,將軍蒙驁攻魏氏畼、有詭。歲大饑。四年,拔畼、有詭。三月,軍罷。秦質子歸自趙,趙太子出歸國。十月庚寅,蝗蟲從東方來,蔽天。天下疫。百姓內粟千石,拜爵一級。五年,將軍驁攻魏,定酸棗、燕、虛、長平、雍丘、山陽城,皆拔之,取二十城。初置東郡。冬雷。六年,韓、魏、趙、衛、楚共擊秦,取壽陵。秦出兵,五國兵罷。拔衛,迫東郡,其君角率其支屬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內。七年,彗星先出東方,見北方,五月見西方。將軍驁死。以攻龍、孤、慶都,還兵攻汲。彗星復見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八年,王弟長安君成蟜將軍擊趙,反,死屯留,軍吏皆斬死,遷其民於臨洮。將軍壁死,卒屯留、蒲鶴反,戮其尸。河魚大上,輕車重馬東就食。

──────────────────────

介紹完始皇帝,也就是秦王嬴政的家世與繼位時的情景後,司馬遷告訴我們,在秦王嬴政繼位,但還沒更換紀元的時候,晉陽地區發生叛亂。因此,秦王嬴政繼位後的第一年,派將軍「蒙驁」前去討伐,並平定了叛亂(將軍蒙驁擊定之)。這裡必須記住一件事:此時秦王嬴政年僅十三歲,因此接下來幾年的事情,應該都不是秦王嬴政親自下的命令。

隔年,也就是秦王嬴政在位第二年,十四歲的時候,將軍「麃公」率兵攻打「卷」地,斬殺三萬人。

秦王嬴政在位第三年,也就是他十五歲的時候,發生了四件大事:

1.將軍「蒙驁」攻打韓國,奪取十三座城邑。

2.將軍「王齮」去世。

3.將軍「蒙驁」又攻打魏國「畼(ㄔㄤˋ)」、「有詭」等地區。

4.這年發生嚴重饑荒。

秦王嬴政在位第四年,也就是他十六歲的時候,發生了五件大事:

1.延續前一年的內容,將軍「蒙驁」攻取了魏國的「畼」、「有詭」。

2.三月時,停止進軍。

3.位於趙國的秦國人質返國,趙國太子也從秦國回趙(秦質子歸自趙,趙太子出歸國)。由此看來,秦、趙關係已經惡化,才會互送人質回國吧!

4.十月庚寅日,蝗蟲從東方飛來,遮蔽天日(蝗蟲從東方來,蔽天)。

5.全國瘟疫流行(天下疫)。

6.為了舒緩天災的影響,秦國規定老百姓獻上一千石糧食者,可授給爵位一級(百姓內粟千石,拜爵一級)。這本來是戰場上殺敵才能擁有的軍功,如今為了賑災,秦國做調整,看來行政上頗能變通。

來到秦王嬴政在位第五年,也就是他十七歲的時候,發生了三件大事:

1.將軍「蒙驁」繼續攻打魏國,攻下了酸棗、燕邑、虛邑、長平、雍丘、山陽城等,共二十座城邑。

2.秦國開始設置「東郡」。

3.冬天打雷了(冬雷)。令人好奇的是,為何司馬遷會特別記錄冬天打雷這件事情呢?原來,對農業為主的古代社會來說,他們總是努力地找尋著一套氣候的規律,以利農事的進行。因此,如果出現夏天下雪,或是冬天打雷,就會認為是上天降下的警訊。但其實,今日的我們知道,打雷與否與當時空氣中的水氣有關,雖然冬天氣候乾燥應該不容易打雷,但並不表示一定不會打雷。

對此,查到了句不知出處諺語:

冬雷震動,萬物不成,蟲不藏,常兵起。冬至日雷,天下大兵,盜賊橫行。

對古人來說,上天總會透過天氣變化來暗示未來可能發生的大事。因此,冬雷象徵著戰爭的爆發。然而,對戰國末年的人們來說,接下來將會爆發戰爭似乎才算是正常吧!?

言歸正傳,來到秦王嬴政在位第六年,也就是他十八歲的時候。這一年,韓、魏、趙、衛、楚等國一起進攻秦國,攻佔了「壽陵」。後來,秦國派出軍隊,五國才停止進軍。接著,秦國攻下衛國,逼近東郡,衛國國君「角」率領他的宗族遷居到「野王」這個地方,憑藉山勢險阻,保住了魏國的河內地區(君角率其支屬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內)。

這一年讓人有種「老虎不發威,當我是病貓」的感覺!五國聯軍攻打秦國,結果秦國一出兵,反倒是滅掉了衛國!

來到秦王嬴政在位第七年,也就是他十九歲的時候,這一年,發生了四件大事:

1.彗星先在東方出現,後來又在北方出現。五月時,又在西方出現。

2.將軍「蒙驁」在攻打「龍」、「孤」、「慶都」等地時戰死了,秦軍回師進攻「汲縣」。

3.彗星又在西方連續出現了十六天。

4.秦王嬴政的祖母─夏太后去世。

一年當中出現多次彗星,再配合夏太后的去世,司馬遷似乎想透過這些「天象」,告訴我們上天與人世間的相互影響。但也多虧司馬遷的這些記載,讓天文學家獲得到一份非常珍貴的紀錄。

隔年,秦王嬴政在位第八年,也就是他二十歲的時候,發生了三件大事:

1.他的弟弟─長安君「成蟜(ㄐㄧㄠ)」率領軍隊攻打趙國時,在「屯留」這個地方造反並被殺(王弟長安君成蟜將軍擊趙,反,死屯留),他手下的軍官也因為連坐而被殺,「屯留」的百姓被迫遷往「臨洮」(軍吏皆斬死,遷其民於臨洮)。

始皇帝的這個謎一樣的弟弟, 歷史上的記載極少。以這時哥哥嬴政才二十歲來看,這位成蟜應該未滿二十歲才對。未滿二十歲的他為何要造反呢?部分學者認為,或許與去年「夏太后」的去世有關。畢竟,哥哥嬴政其實早年都在趙國長大,相較之下,這位「成蟜」應該才是最常陪在「夏太后」身旁的孫子。因此,夏太后或許更希望讓這個從小看到大的孫子─成蟜當上秦國國君吧!?然而,夏太后的去世,讓成蟜失去靠山的情況下,選擇先下手為強似乎是滿合邏輯的。至於這是否是真相,就待更多史料的出土與學者的研究吧!

2.前來討伐成蟜的將軍「壁」死,屯留士兵蒲鶮「(ㄏㄜˋ)」又造反,結果戰死,死後還遭到鞭戮屍體的酷刑(將軍壁死,卒屯留、蒲鶴反,戮其尸)。

3.這一年,黃河的魚大批湧上岸邊,人們趕著馬車到東方去找食物(河魚大上,輕車重馬東就食)。

這裡的「河魚大上」,也許並不是什麼神秘的現象,而是因為水患的關係,導致河魚被大量沖上岸,因此災民們只好往東方去覓食。

但有趣的是,也有人把「河魚大上,輕車重馬東就食」解釋成:水德的秦國即將崛起,準備向東進行侵略。看來,在陰陽五行觀念盛行的時代裡,任何自然現象都可能被解釋成祥瑞或凶兆吧!

由這一整段來看,秦王嬴政尚未親政的這幾年,可說是天災人禍不斷,他該如何克服這個不好的開局?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一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原文連結鱷魚把拔談天說地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