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136《史記》卷五〈秦本紀〉28:這些年,那段無頭蒼蠅式的亂打仗時代

十三年,向壽伐韓,取武始。左更白起攻新城。五大夫禮出亡奔魏。任鄙為漢中守。十四年,左更白起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虜公孫喜,拔五城。十五年,大良造白起攻魏,取垣,復予之。攻楚,取宛。十六年,左更錯取軹及鄧。冉免,封公子市宛,公子悝鄧,魏冉陶,為諸侯。十七年,城陽君入朝,及東周君來朝。秦以垣為蒲阪、皮氏。王之宜陽。十八年,錯攻垣、河雍,決橋取之。十九年,王為西帝,齊為東帝,皆復去之。呂禮來自歸。齊破宋,宋王在魏,死溫。任鄙卒。二十年,王之漢中,又之上郡、北河。二十一年,錯攻魏河內。魏獻安邑,秦出其人,募徙河東賜爵,赦罪人遷之。涇陽君封宛。二十二年,蒙武伐齊。河東為九縣。與楚王會宛。與趙王會中陽。二十三年,尉斯離與三晉、燕伐齊,破之濟西。王與魏王會宜陽,與韓王會新城。

──────────────────────

繼續上一篇的內容,來到秦昭襄王在位第十三年,這一年秦國有四件大事:

1.派「外戚」向壽進攻韓國,並攻佔了「武始城」。補充一下,這位「向壽」與秦昭襄王年齡相仿,是從小玩在一起的玩伴,後來當官後曾因為跟丞相「甘茂」意見不合,最終逼得甘茂離開秦國。

2.目前是秦國「二十級軍功爵位制」中的第十二等─「左更」的白起出兵攻打新城。補充一下,「白起」姓「羋」,屬於楚國公族,因此也可以稱為「公孫起」。換言之,他也是來自楚國的人。

3.位居第九等爵位─「五大夫」的呂禮則因為得罪有宣太后背景的穰侯「魏冉」而出亡逃到魏國。

4.由當年秦武王喜歡的大力士─「任鄙」擔任漢中郡守。

隔年,也就是秦昭襄王在位第十四年,「左更」白起取代向壽,領兵在「伊闕」地區攻擊韓、魏聯軍,斬殺了二十四萬人,俘虜聯軍統帥「公孫喜」,攻克五座城。這一場戰爭就是被喻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白起的第一場大勝仗。無論是否有誇大,但斬首二十四萬人,就代表著韓、魏兩國共有月十多萬個家庭因此破碎,想來就覺得格外恐怖。

秦昭襄王在位第十五年,因為立下大功升為第十六等─「大良造」的白起再度出兵攻打魏國,攻佔了「垣城」,後來又將部分土地還給了魏國。這一年,秦國也出兵攻打楚國,攻佔了「宛城」。

隔年,也就是秦昭襄王在位第十六年,發生了三件大事:

1.左更「錯」攻佔了魏國的「軹城」和韓國的「鄧城」。補充一下,這位左更「錯」,就是上一篇文章裡出現過的那位平定蜀地叛亂的「司馬錯」。

2.由於前一年秦國攻打楚國的情況下,有楚國背景的「魏冉」被免除丞相職務。

3.秦昭襄王把自己的弟弟─公子市(ㄈㄨˊ)封在宛、公子悝(ㄎㄨㄟ)封在鄧,並把魏冉封在陶,這些人因為有了封地,所以都成了諸侯。

秦昭襄王在位第十七年,城陽君來朝見,東周國也來朝見。這一年,秦國把新佔領的部分「垣城」地區併入蒲阪、皮氏等地。同年,秦王來到宜陽視察。

隔年,也就是秦昭襄王在位第十八年,左更「司馬錯」繼續攻打魏國「垣城」、「河雍」等地,透過毀掉橋樑,斷絕這兩地的對外聯絡下,而攻佔這裡(決橋取之)。

秦昭襄王在位第十九年,發生了四件大事:

1.秦昭襄王稱「西帝」,齊閔王稱「東帝」,但不久都取消了帝號(王為西帝,齊為東帝,皆復去之)。補充一下,其實齊、秦兩國稱帝後,是齊國國君率先捨棄帝號,甚至進而以秦國稱帝當作罪狀,聯合六國出兵攻秦,才迫使秦昭襄王不得不趕緊取消帝號。看來,秦王與齊王雖然自認比周天子更偉大,但這個「稱帝」的舉動,應該還是引來不少的非議吧!

2.六年前那位得罪穰侯「魏冉」而逃亡到魏國的呂禮回來自首(呂禮來自歸)。

3.齊國攻破宋國,宋王逃到魏國,最終死在「溫」這個地方(齊破宋,宋王在魏,死溫)。補充一下,齊國滅掉了老牌的「宋國」,也引起了各國的不滿下,為接下來各國聯合攻打齊國埋下了伏筆。

4.漢中郡守,也就是那位大力士「任鄙」去世。

隔年,也就是秦昭襄王在位第二十年,秦王前往「漢中」,又到了「上郡」、「北河」。秦王有可能只是單純去出巡,但也有可能是去弔唁漢中郡守任鄙。總之,秦昭襄王似乎頗有行動力,而非深居宮中。

秦昭襄王在位第二十一年,「左更」司馬錯繼續進攻魏國「河內」。魏國被迫獻出「安邑」。秦國趕走安邑城中的魏國居民,然後招募秦國人遷到河東地區定居,並賜給「爵位」,甚至把被赦免的罪人遷到河東(魏獻安邑,秦出其人,募徙河東賜爵,赦罪人遷之)。這一年,當年去齊國當人質的「涇陽君」,也就是秦昭襄王的弟弟被封在「宛」這個地方。

在這一年的記載中,會看到秦國政府把「爵位」這種無形的物品當作獎勵,用以鼓勵人民移居。這種管理方式應該會被很多學者讚賞吧!畢竟「爵位」只是個頭銜,封再多也對國庫毫無影響,卻能讓人民願意為國家付出,真是種不錯的管理方式。

言歸正傳,來到秦昭襄王在位第二十二年,共發生四件大事:

1.秦國本土的將領「蒙武」率軍攻打齊國。讀到這兒,總感覺秦國這個決策非常奇怪,位於最西邊的秦國去攻打位於最東邊的齊國,實在無法想像這個決策的戰略意義在哪兒?!雖然知道這可能是為了報復齊國發起多國聯軍對抗秦國一事,但這樣的越過其他國家,攻打遙遠的對手,究竟有何意義?

2.秦國在河東設置了九個縣。這些都是這幾年來,「左更」司馬錯攻打魏國所獲得的土地。

3.秦王與楚王在宛城會盟。

4.秦王與趙王在中陽會盟。這兩場會盟應該是想化解前幾年因為稱帝而引發的各國不滿吧!

隔年,來到秦昭襄王在位第二十三年,都尉「斯離」與韓國、趙國、魏國及燕國一起進攻齊國,在濟水西岸打敗齊軍(尉斯離與三晉、燕伐齊,破之濟西)。補充一下,這場戰爭就是由赫赫有名的燕國將領「樂毅」所領導,後來齊國才在「田單」的力挽狂瀾下復國。這一年,秦王與魏王在宜陽會盟,與韓王在新城會盟。

由這幾年的記載來看,秦國仍漫無目的地攻打著東方六國,只要誰得罪它,即使再遠也會出兵攻打。如此毫無戰略目標的作戰方式,即使手上有名將「白起」,也只是在浪費兵力而已。

至於秦國之後事會繼續任意消耗?還是找到戰略目標?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一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原文連結鱷魚把拔談天說地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