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114《史記》卷五〈秦本紀〉06:或許神話的存在只是為了傳達心中所想像的自我!?

文公元年,居西垂宮。三年,文公以兵七百人東獵。四年,至汧渭之會。曰:「昔周邑我先秦嬴於此,後卒獲為諸侯。」乃卜居之,占曰吉,即營邑之。十年,初為鄜畤,用三牢。十三年,初有史以紀事,民多化者。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敗走。於是文公遂收周餘民有之,地至岐,岐以東獻之周。十九年,得陳寶。二十年,法初有三族之罪。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豐大特。四十八年,文公太子卒,賜謚為竫公。竫公之長子為太子,是文公孫也。五十年,文公卒,葬西山。竫公子立,是為寧公。

──────────────────────

在上一段內容中,秦國直到「秦襄公」時期,才終於因為護駕有功而得到「諸侯」的名份。

來到了秦國史上的第二位具有「諸侯」身分的秦文公時期,他在位第一年,仍住在西垂宮。

然而,秦文公在位第三年,文公帶著七百名兵卒到東邊去打獵(文公以兵七百人東獵)。關於為何秦文公帶人去打獵一事,司馬遷需要特別留下紀錄,讓我百思不解,因此打算先繼續看下去。

來到秦文公在位第四年,他們來到汧水、渭河的交會之處(至汧渭之會)。秦文公對大夥說:

「從前,周朝把這裡賜給我的祖先『秦嬴』,也就是『非子』當做封邑,後來我們終於成了諸侯(昔周邑我先秦嬴於此,後卒獲為諸侯)。」

於是占卜這裡是否適宜居住,得到占卜的結果說吉利下,就在這裡營造起城邑(乃卜居之,占曰吉,即營邑之)。

透過上述兩年的紀錄,我才終於明瞭秦文公帶七百人東獵的真正意義:探勘地形,找一個合適的建都地點。換言之,秦文公是事先找好地點,然後隔年才大張旗鼓地到當地進行占卜,最終確定選擇此地做為都城。可見,決定定都在哪兒的權力在上層,占卜只是希望能讓一般人接受的一種儀式而已。

接下來又過了六年,來到秦文公在位第十年,「鄜(ㄈㄨ)」這個地方建造祭天地的「畤」,也就是祭台,接著用牛羊豬三種牲畜舉行祭祀(初為鄜畤,用三牢)。由此可以看出,秦國的都城應該已經建造完畢,所以才會舉行祭天大典。

秦文公在位第十三年,開始設立史官記載大事,百姓大多受到教化(初有史以紀事,民多化者)。

秦文公在位第十六年,文公派兵討伐西戎,西戎敗逃(文公以兵伐戎,戎敗走)。於是文公就收聚周朝的遺民歸為己有,地盤擴展到岐山,把岐山以東的土地獻給周天子(於是文公遂收周餘民有之,地至岐,岐以東獻之周)。

這裡補充說明一下,秦文公真的很有政治智慧,在擴張之際,仍不忘照顧一下周天子,把岐山以東土地獻給天子,一來可以還天子封他們為諸侯的人情,二來也是向其他諸侯國表明:秦國的東界在岐山,不會因為擴張而再向東侵犯到他國。

接著來到了秦文公在位第十九年,得到一塊名叫「陳寶」的異石。

隔年,也就是秦文公在位第二十年,開始設立誅滅三族的刑罰(法初有三族之罪)。

秦文公在位第二十七年,砍伐南山的大梓樹,梓樹中竄出一頭大青牛逃進了豐水(伐南山大梓,豐大特)。關於為何「豐大特」會解釋成「一頭大青牛逃進豐水」?查了些資料才知道,原來「特」是指「大青牛神」,因此武都郡當地才會有做「怒特祠」。

接著來到秦文公在位第四十八年,太子竟然比文公更早去世下,追賜諡號為「竫(ㄐㄧㄥˋ)公」。竫公的長子則立為太子,他是文公的孫子。

秦文公在位第五十年去世,最終埋葬在西山。竫公的兒子繼位,他就是秦寧公。

在這一段內容裡,司馬遷用非常簡單的方式,帶過了秦文公的一生。先說結論,秦文公之所以諡號為「文」,應該是他這一生都在致力於讓秦國從野蠻走向「文明」的關係。從一開始的營建東邊的國都,讓政權更靠近中原地區,以及後來的設立史官、制定法律等等,都是為了讓這個偏西的部落,能更像個文明的國家。

然而,一如前面所提到的,把國都遷往東方的這個決策,是上層所制定的目標。但面對「安土重遷」的人們來說,要大夥配合搬家,並不容易的情況下,就得加上占卜來說服民眾。

因此,其實在這段內容中,有三件怪力亂神是司馬遷簡單帶過,但其實在《史記‧封禪書》或是唐朝人所寫的《史記正義》等書中,都有詳細提到這些怪力亂神的事蹟。

其一是「設鄜畤」,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提到:

「文公夢黃蛇自天下屬地,其口止於鄜衍。文公問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徵,君其祠之。』於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換言之,之所以選在「鄜」那邊設置「畤」,是因為秦文公夢見黃蛇的緣故。但如果根據上述的邏輯,就可以推測,這個夢只是為了合理化自己之所以挑「鄜」設立祭壇而已。

再者,第二件事則是「獲陳寶」。

在《史記‧封禪書》中提到:

「作鄜畤後九年,文公獲若石雲,於陳倉北阪城祠之。其神或歲不至,或歲數來,來也常以夜,光輝若流星,從東南來集於祠城,則若雄雞,其聲殷雲,野雞夜雊。以一牢祠,命曰陳寶。」

簡單來說,秦文公在「陳倉」獲得了一塊會發光,還會引來雞鳴的「寶石」。關於這塊寶石,在唐朝人所編纂的《史記正義》中,則引用了《括地誌》摘錄的《晉太康地誌》來進行補充,內容更為怪力亂神,像是有像豬一樣的野獸,以及仙人般的童子等,由於太過於玄奇,因此這裡就不多做說明。總之,秦文公獲得一塊寶石,這件事是公認的事實。

其三,則是「伐南山大梓,豐大特」,如果就字面上來翻譯,則是秦文公派人砍伐南山地區的森林,導致山中的大青牛逃向了豐水。

但如果再次參閱《史記正義》所引用了《括地誌》摘錄的《錄異傳》來看,則會出現不滿被砍伐的「樹神」,以及逃離深林的「牛神」。這些太過於神話的內容,這裡也就不再多做說明。

關於秦文公的這三件事,我個人的解讀如下:

一、設祭壇,象徵秦國朝「禮儀之邦」邁進,已經懂得祭祀。

二、獲陳寶,向天下昭告,秦國不再野蠻,這點可是獲得上天賜給我寶石中看出。

三、砍伐南山森林,象徵秦國將朝農耕文明邁進,不再進行原始狩獵生活。

因此,這三件事,除了告訴自己人,秦國要往文明邁進之外,也有向外人傳達訊息的意思。畢竟,「自認為如何」跟「他人眼中的你」並不一定是一樣的。所以,秦文公才會一次次地透過各種神話來包裝秦國,期望這個國家能早日步出野蠻邁向文明,並希望得到中原諸國的認同。

至於成效如何?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一小段史料給我的收穫。

原文連結鱷魚把拔談天說地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